當名錄被內侍恭敬收走。趙頊緩緩放下茶盞。他的目光,平靜地掃過禦案上那份攤開的《貢品次錄》。
其上,“織染微瑕絹八百匹”、“窯變異色瓷三千件”、“印色模糊書版七千頁”、“火候稍欠密雲龍團茶五百斤”一行行朱批,雖非廢品,卻也價值大減!堆積庫中徒耗錢糧!
他指尖輕輕拂過“微瑕”、“異色”、“模糊”、“稍欠”等字眼,無波無瀾,唯有一絲務實的惋惜!在眼底一閃即逝!
向皇後鳳簪垂珠,端莊而坐。她並未言語,隻是自袖中無聲地取出一卷裝幀素雅、墨跡簇新的《內府精造條陳》!雙手恭敬地捧至曹太後麵前!動作沉穩與優雅!更帶著一種母儀天下的雍容!與對太皇太後的尊重!
曹太後修長的手指,緩緩接過條陳。渾濁的老眼,低垂著,目光落在展開的絹帛之上。條陳之上,墨跡清晰
“奏請設內府‘天工院’!”
“集織染、燒造、印書、焙茶諸作頂尖匠師!”“專司精造貢品餘料!”
“化積壓實物為實利!”
條陳下方,附有一幅簡略的《外蕃輿圖》。圖上,“吐蕃”、“回鶻”、“西夏”被朱砂輕輕圈出!更巧妙的是輿圖一角汴京近郊幾處標注著“曹家莊田”的墨痕隱約可見!暗示後續利益輸送渠道)輿圖旁,清晰標注著精造之物與外銷方向!
“印吐蕃泥金梵夾佛經!”迎合吐蕃佛教)
“回鶻羊皮卷經文!”迎合回鶻伊斯蘭)
“西夏黨項文法典!文書!”
“精印大宋儒經!史籍!”文化輸出)
“織金線纏枝蓮錦!雲錦綴暗紋!緙絲織祥雲!”頂級工藝,低調奢華)
“專供蕃邦酋首和貴族”
“瓷器雨過天青釉!定窯瑩白刻花!鈞窯紫紅斑!”宋代名窯特色)
“器型仿古!紋飾異域!”迎合外邦審美)
“茶為密雲龍團!北苑貢尖!”頂級貢茶)
“小餅素雅!匣裝紫檀!”精致包裝)
條陳末尾,是清晰而含蓄的運作方式與利益分配!避免“商社”字眼,強調內府管理)
“此精造之物由皇城司掌外蕃榷易!”利用皇城司可對外情報與貿易職能,就是把利用要情報之名在他國做生意)
“以貢餘易蕃邦良馬,香料,珍藥等。”
“所獲錢貨內帑收三成!由皇帝調配用度。”
“皇城司留三成充密探運營經費。”
“天工院營運耗用支三成。”皇後主導內府生產運營)
“餘一成雇曹氏商隊專司蕃貨輸運!”
此策一出,務實低調將皇家廢棄的次品餘料通過內府“天工院”精加工轉化為高端外銷品。利用皇城司合法進行官方貿易,獲取利潤。更巧妙地將一成利潤以“雇傭曹氏商隊運輸”的名義,既保全曹家之名,提供穩定財源,也進一步拉攏曹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