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平四年三月末,垂拱殿。殿內檀香漫漫,壁上巨幅《黃河險工輿圖》墨跡猶新,標注著“澶州曹村埽”、“滑州李固渡”、“汴口”等猩紅險工標記。
新帝趙頊玄袍端坐禦座,麵容沉靜。階下肅立大宋中樞重臣:簾後太皇太後曹氏鳳簪垂珠,樞密使韓琦手持白玉圭,同平章事富弼閉目撚動佛珠,樞密使文彥博目光深邃,參知政事曾公亮懷抱戶部檔冊,殿前司都指揮使曹佾玄甲肅立,權發遣都水監丞事侯叔獻青袍微躬,判都水監事楊汲手中夾策。
殿內氣氛凝重。河工貪腐案雖結,追贓八十萬貫入庫,然黃河歲修關乎漕運命脈、百萬生民安危,春汛迫近,不容延誤。
趙頊目光掃過群臣,聲音沉穩清晰,直切要害:
“河工弊案已結,追贓八十萬貫入庫。然黃河安瀾,國之大計,歲修刻不容緩。今歲如何措置,諸卿議之。”
他微微一頓,玄袍袖口拂過禦案:
“朕意有二:
其一,役卒征發,當以廂軍為主,征發民夫為輔,減民擾,保農時。
其二,險工築堤,可試用蜃灰水泥)固基。此物效用,楊卿久曆西北和江南,可詳陳之。”
楊汲判都水監事)聞聲出列,躬身一禮。他麵容沉靜,帶著技術官僚特有的篤定:
“陛下,諸位相公。蜃灰之用,非虛言,乃實績,皆臣親驗。”
他聲音清晰,條理分明,
“治平三年,陝西路慶州柔遠寨,寨臨洛水黃河支流),崖壁常受水浸衝刷,崩塌不止。臣主持以蜃灰混合細砂、礫石製漿,覆於迎水崖壁,厚三寸。至今快一載,曆經夏汛冬淩,崖壁堅固如初,無剝蝕崩落之象。其耐水性,遠勝夯土磚石。”
他微微一頓,目光掃過壁上“曹村埽”險工標記,繼續道:
“若用於河堤,尤在險工段。
其一,石基接縫處,以蜃灰漿灌注填實,可彌合縫隙,阻水滲入,倍固根基。
其二,堤防迎水坡麵,以蜃灰漿抹麵或砌護,可抗衝刷,減風浪掏蝕。依柔遠寨例推算,用於石基接縫,可省石料一成五;用於坡麵防護,可減夯土方量二成,並延堤防壽命。”
首輔韓琦稚圭)雙手捏著白玉圭,沉吟片刻,目光轉向壁上《河北、京東西路廂軍駐防圖》,聲音沉穩老練:
“役卒以廂軍為主,可行。河北路大名府、高陽關、真定府、定州四路)、京東西路京東東路、京東西路)所轄河清兵,專司河防,額定員四萬。”
他話鋒一轉,帶著老成持重的謹慎,
“然河工繁巨,春汛夏汛連綿,士卒易疲。今歲可調三萬,分三批輪替上役,每批一萬,一旬一換。如此,既不誤河防巡守,亦可保役卒精力,免生懈怠。”
參知政事曾公亮明仲)主管財政,聞言翻開懷中戶部檔冊,聲音帶著精算後的凝重:
“陛下,河工歲修,耗資有常例。據戶部檔,治平三年1066年),清淤、築堤、物料、役食等項,實耗一百一十八萬貫。今歲工程規模相仿,常例預算,當為一百二十萬貫。”
他微微一頓,看向楊汲,
“增用蜃灰,雖效驗可喜,然采買物料、增築工費、專運耗資,亦需增列。依楊判監事所估三處試點用量,並計采運築費,需增五萬貫。故今歲河工總預算,為一百二十五萬貫。”
他隨即補充道:
“追贓入庫之八十萬貫,依製,可撥其半充河工專款,計四十萬貫。餘下八十五萬貫,由三司自常賦中支應。蜃灰采買、運輸、築造支用,當單列條目,由都水監具細,三司、禦史台嚴核,以防新弊。”
權發遣都水監丞事侯叔獻躬身接言:
“都水監已詳核各險工段。蜃灰試用,當擇最險、最要處。今擬優先用於三處:澶州曹村埽近年屢決)、滑州李固渡河床高懸)、汴口汴河咽喉)之石基接縫加固。預估三處共需蜃灰一千五百桶宋製,約合75噸)。工料細目、蜃灰配比、匠役調度,臣已草擬章程,恭呈禦覽。”
他雙手奉上一卷素絹。
殿前司都指揮使曹佾向前一步沉聲道:
“殿前司可遣虞候十員,分赴各役段,協理廂軍調度,督工如律,核驗工程。”
同平章事富弼依舊閉目撚珠,未發一言。樞密使文彥博雙眼無意識劃過輿圖上滑州險工位置,目光深邃。簾後,太皇太後曹氏的鳳簪垂珠幾不可察地微微一晃,隨即歸於平靜。
殿內一時沉寂,唯餘檀香嫋嫋。各重臣皆在權衡:蜃灰新技固效驗可期,然推廣需巨資;廂軍調度雖穩妥,然三萬之數亦需精密統籌;預算八十五萬貫缺口,三司壓力非輕。
趙頊目光掃過群臣,將眾人反應儘收眼底。他提起朱筆,蘸飽濃墨,在禦案上早已備好的《治平四年黃河歲修條陳》空白處,沉穩落筆,字字清晰:
“準議。”
“一、役卒征發:調河北路、京東西路河清廂軍三萬,分三批輪替,每批一萬,一旬一換。殿前司遣虞候十員協理督工。嚴控民夫征發,確需者,付雇值,免擾農時。”
“二、蜃灰試用:著都水監於澶州曹村埽、滑州李固渡、汴口三處險工,專用於石基接縫加固。蜃灰采買、運輸、築造,由都水監專司,依侯叔獻所呈章程辦理。耗用總數,以一千五百桶為限。三司、禦史台嚴核支用。”
“三、歲修預算:總計一百二十五萬貫。由追贓入庫款撥四十萬貫充河工專款。餘八十五萬貫,由三司籌措支應。”
“四、總領責成:權發遣都水監丞事侯叔獻、判都水監事楊汲,總領工程,詳擬工料細目、蜃灰配比、工期進度,報朕禦批。樞密院協理廂軍調度,三司保障錢糧,殿前司督工核驗。”
“細則著有司於五日內詳議奏報,不得延誤。”
朱批落下,墨跡未乾。趙頊放下筆,聲音沉穩:
“此乃今年河工大略。諸卿各司其職,退朝。”
“臣等遵旨!”
群臣齊聲應諾,躬身退出。
趙頊玄白起身,獨立殿中。殿外春陽正熾,積雪消融。禦案硯台中,新研的徽墨墨香濃鬱。歲費一百二十五萬貫,以安黃河濁流,此乃北宋治平年間真實的治河之重。
喜歡宋神宗的新宋請大家收藏:()宋神宗的新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