熙寧元年五月初一,福寧殿書房。
氣氛比數日前更為凝重。不僅韓琦、富弼、曾公亮、文彥博、韓絳在場,連目疾日益嚴重的歐陽修、樞密副使呂公弼、以及以乾練著稱的權三司鹽鐵判官元絳也被召來。
王安石亦立於其中。小小的書房,幾乎彙聚了帝國最高決策層的全部核心。
趙頊沒有多餘的言辭,直接示意沈括。沈括上前,將一份綜合了太史局、皇城司及河北各路最新急報的彙總文書,清晰扼要地念了出來。數據冰冷而殘酷:
持續無雨、河流水位持續下降、地下水位異常、土壤墒情惡化…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一個確定無疑的結論——一場波及河北東西兩路的大旱災,已不再是風險,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。唯一的未知數,隻是其最終的嚴重程度。
沈括念完,書房內落針可聞,隻餘窗外風聲,仿佛在為這片土地的焦渴而嗚咽。
趙頊目光掃過每一位重臣沉鬱的臉,緩緩開口,聲音沙啞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:
“情勢已然明朗,天災已至,不容僥幸。朕意已決,即刻成立‘河北東西路經略司’,授旌節、印信,總攬河北賑災、安民、水利、乃至協調邊備一切事宜,遇緊急情況,可先行後奏!”
他頓了頓,拋出了那個最關鍵、也最艱難的問題:“然,總攬全局之任,非柱石重臣不可為。諸公…誰可當此重任?”
沉默片刻後,老將文彥博率先開口,他慮在軍事:
“陛下,此人首要能鎮得住局麵。河北地近遼境,民風彪悍,值此災荒,易生變亂。故,此使臣必須威望素著,能令驕兵悍將、地方豪強俯首聽命。
臣以為,非兩府宰執之尊,難以當此任。”他將人選範圍圈定在了最高層級。
曾公亮緊接著從政務角度補充:
“文相公所言極是。然此外,此人還需精通錢穀調度,知吏治民情。數百萬災民嗷嗷待哺,錢糧一分一毫皆需計算,絕非一勇之夫或清談之官可為。”
韓絳立刻附和,並提出了更具體的要求:“曾相之言切中要害。臣以為,此人最好還需有應變之才,不墨守成規。災情如火,若事事拘泥常法,等待朝廷批複,必誤大事!須得敢於任事,敢於擔責之人!”
眾人議論紛紛,提出了各種苛刻的條件,卻始終難以提出一個讓所有人都滿意的人選。
資曆夠的如韓琦、文彥博)需要坐鎮中樞;懂錢穀的如曾公亮、韓絳)也無法離開;有威望又知兵的,似乎一時難尋。
就在這時,一直沉默的富弼,忽然劇烈地咳嗽起來。眾人目光投向他,隻見這位抱病前來的老臣,用微顫的手扶著案幾,艱難地站起身。他麵色蠟黃,氣息不勻,但眼神卻異常堅定。
他向著禦座,深深一揖,聲音雖弱,卻字字清晰:“陛下…老臣…老臣願往!”
舉座皆驚!
富弼喘了口氣,繼續道:“老臣…衰朽之軀,本不堪驅策。然則,河北…河北情勢,老臣最為熟悉。
昔年曾鎮守北疆,於地方官吏、民情風俗、乃至邊防隘口,皆略知一二。值此國難當頭,陛下…豈可因臣一人之病軀,而誤國家之大事?老臣…懇請陛下,授此旌節!弼,必當竭儘殘年之力,鎮守河北,安撫災民,協調邊防,不至生亂!若…若有差池,請陛下治臣之罪!”
這一刻,富弼展現出的不再是病弱,而是一位三朝老臣於國難當頭時迸發出的全部氣節與擔當。書房內眾人,無不動容。
趙頊看著富弼,眼中充滿了敬意與複雜的情感。他深知,富弼是最合適的人選,威望、資曆、能力、對河北的熟悉度,無一不備。但讓這樣一位年老病重的老臣去往災區一線,他於心何忍?
然而,國事重於私情。
趙頊沒有立刻答應富弼,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。目光掃過歐陽修、王安石、元絳…
良久,他猛地抬起頭,眼中已無比清明,做出了最終的人事布局,聲音沉穩而有力:
“富弼相公!”
“老臣在!”
“朕,準你所請!加封你為河北東西路經略大使,持節,總攬全局!望你以國事為重,亦…善自珍重!”
“臣,領旨!萬死不辭!”富弼深深下拜。
“歐陽修!”
歐陽修一愣,連忙出列:“臣在。”
“加封你為安撫副使,兼領漕運、錢糧調度事宜!你曾任三司使,精通國計,雖目疾不便,然坐鎮後方,統籌糧秣分配、漕運調度,非你莫屬!望你殫精竭慮,為富相公管好錢袋子!”
歐陽修知責任重大,亦知這是皇帝對自己的信任與保護,慨然領命:“臣遵旨!必不負聖托!”
“王安石!元絳!”
“臣在!”二人齊步出列。
“任命你二人為安撫判官,即刻隨富相公趕赴河北前線!王安石,你負責督察官吏、興修水利、以工代賑之具體執行;
元絳,你精於算計,負責核查倉廩、審計支出、平抑糧價!你二人需精誠合作,凡事多向富相公、歐陽副使請教,但有所需,直奏無妨!”
“臣等領旨!”王、元二人聲音鏗鏘,這是將他們置於真正的風暴中心去曆練。
趙頊的布局,考慮得極為周全:
富弼為帥,威望足以鎮住一切。
歐陽修為副,坐鎮後方保障補給,發揮其財政長才,且相對減輕其身體負擔。
王安石、元絳為先鋒乾將,深入一線執行具體艱難任務,給予他們極大的實踐舞台。
“韓琦相公、文彥博相公、曾公亮相公、呂公弼副樞!”趙頊最後看向中樞重臣,“中樞之事,便托付諸公!需全力保障河北所需,協調各方,應對西夏!”
“臣等遵旨!”
一場應對空前天災的龐大國家機器,終於配齊了它的核心操作者,開始全力轟鳴著運轉起來。趙頊以其清晰的頭腦和果決的魄力,在無人可用的困境中,硬是組合出了一個能力、威望、經驗互補的最佳團隊。熙寧年的第一場大考,即將拉開序幕。
喜歡宋神宗的新宋請大家收藏:()宋神宗的新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