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二公,”趙頊停下腳步,目光銳利地看向他們,“非常之時,需行非常之法,更需非常之人。
按部就班、四平八穩的官員,解不了此燃眉之急。朕需一把快刀,一支精乾之力,授予專斷之權,趕赴現場,遇山開山,遇水架橋,不惜一切代價,也要在最短時間內,打通這血脈梗阻!”
韓琦與曾公亮對視一眼,他們都從年輕皇帝眼中看到了決絕。他們明白,皇帝這是要打破常規用人了。
“陛下所慮極是。”韓琦沉吟道,“此人需熟知財政漕運、勇於任事、不畏權勢、且能臨機決斷。尋常按資升遷的官員,恐難當此重任。”
曾公亮補充:“還需一位能為其保障後勤、厘清賬目、協調各方之副手。此事千頭萬緒,非一人之力可為。”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書房內陷入短暫沉默。趙頊的腦海中飛快地閃過一個個名字。最終,兩個年輕而精乾的身影清晰地浮現出來。
“韓相公,曾相公,”趙頊緩緩開口,語氣篤定,“朕意,以此二人組成專班,火速前往處置。
以權發遣三司鹽鐵判官呂惠卿為正,權發遣三司戶部判官曾布為副,二位以為如何?”
呂惠卿?曾布?
韓琦的白眉微微一挑。呂惠卿的銳意進取和曾布的精細乾練,他早有耳聞。
此二人確是乾才,尤其呂惠卿,掌鹽鐵司,漕運本在其職權範圍內,由他出麵名正言順。
而曾布掌戶部,錢糧調度正是其專長。這二人一主外、一主內,一銳進、一沉穩,倒是絕佳的搭配。
然而,韓琦也深知此二人風格激進,呂惠卿尤甚。派他們去,漕運或可速通,但沿途官員恐怕要倒大黴,少不了掀起一場腥風血雨,會引來無數非議和反彈。
曾公亮也有著類似的顧慮。但他更清楚,眼下沒有比這更好的選擇。時間不等人,漕運多堵一天,國家的危險就增加一分。
韓琦深吸一口氣,作為首輔,他必須在此刻做出權衡。最終,國事壓倒了可能的政治風波。他抬起頭,看向趙頊,沉聲道:
“陛下慧眼。呂惠卿、曾布,確是當前最合適人選。呂惠卿銳氣可破積弊,曾布周密可補其疏。老臣……附議。”
曾公亮也點頭道:“臣亦附議。當此危局,唯有任用此等敢作敢為之士,方能挽狂瀾於既倒。
隻是……陛下需明示其權限,並予以堅決支持,以防其行事過當,或遭舊勢力掣肘。”
見兩位重臣均表支持,趙頊心中一定。他當即決斷:
“好!便如此定議。加呂惠卿‘權發遣淮南、兩浙、荊湖路製置汴河堤岸兼催遣輦運公事’,
曾布為副使,賜金牌、王命旗牌,準其便宜行事,沿途五品以下官員,若有怠工瀆職、阻撓漕事者,可先緝拿後奏,嚴懲不貸!”
“令其接旨後,即刻啟程,星夜兼程趕赴埇橋!朕給他們半月之期,漕運不通,朕唯他們是問!”
詔命迅速擬好發出。當夜,呂惠卿與曾布接到任命,兩人皆無多言,眼中隻有凝重與決然。
簡單收拾後,便帶著精乾屬員和護衛,乘快馬離京,踏著月色,直撲那帝國血脈梗阻之地而去。
福寧殿內,趙頊望著他們離去的方向,久久佇立。東南馮京、蘇頌等人的努力,化作了堵塞運河的龐大物資;而打通這梗阻的希望,此刻卻寄托在了兩個風格鮮明、前途未卜的年輕官員身上。
帝國的命運,又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。夜色深沉,趙頊感到肩上的擔子,從未如此沉重。
喜歡宋神宗的新宋請大家收藏:()宋神宗的新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