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章 子儀的謀劃_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第37章 子儀的謀劃(1 / 1)

大唐的局勢愈發嚴峻,安祿山的勢力如同一團烏雲,沉甸甸地壓在眾人心頭。李瑁深知,與安祿山的對決終不可避免,必須早做準備。而郭子儀,這位軍中宿將,無疑是他最為倚重的軍事支柱。

這一日,李瑁秘密邀請郭子儀至王府書房。書房內,燭火搖曳,一張巨大的軍事地圖鋪展在桌案之上,其上山川河流、關隘城鎮標注得清清楚楚。郭子儀踏入書房,李瑁趕忙起身相迎,兩人寒暄過後,便直奔主題。

郭子儀神色凝重,指著地圖說道:“王爺,安祿山狼子野心,其勢漸大,若不早做打算,恐成大患。如今,我們必須在軍事上提前布局,方能在將來的對決中占據主動。”

李瑁點頭稱是,說道:“郭將軍所言極是,瑁亦有此想法。隻是安祿山狡詐多端,其兵力分布廣泛,我們該從何處著手?”

郭子儀沉思片刻,說道:“王爺,安祿山的勢力主要集中在範陽、平盧、河東等地。我們可先從其周邊地區入手,加強軍事防禦,形成對他的保圍之勢。同時,我們要注重情報收集,了解他的兵力部署、糧草儲備以及行動意圖。”

李瑁認同道:“郭將軍,情報工作瑁一直在努力推進,目前已取得一些成果。但軍事布局方麵,還需將軍詳細謀劃。”

郭子儀指著地圖上的幾個關鍵地點,說道:“王爺請看,此處是潼關,乃長安的門戶,地勢險要,易守難攻。我們需派遣精銳部隊駐守,確保潼關萬無一失。一旦安祿山起兵南下,潼關將成為阻擋他的第一道堅固防線。”

“此外,太原也至關重要。太原地處要衝,是連接北方與中原的關鍵節點。我們要加強太原的城防建設,囤積糧草,訓練士卒,使其成為我們在北方的軍事重鎮。若安祿山進攻長安,太原便可從側翼對其進行牽製。”

李瑁仔細聆聽,頻頻點頭,問道:“那範陽周邊,我們是否也該有所行動?”

郭子儀微微一笑,說道:“王爺所言極是。範陽是安祿山的老巢,我們雖不能直接進攻,但可在其周邊布置暗樁,擾亂其後方。同時,聯絡當地一些不滿安祿山的勢力,等待時機,裡應外合。”

李瑁又問:“郭將軍,除了這些戰略要地的布局,我們在軍隊訓練方麵,可有良策?”

郭子儀神色嚴肅,說道:“王爺,軍隊訓練乃重中之重。安祿山的軍隊多為騎兵,機動性強。我們一方麵要加強騎兵訓練,提高騎射和衝鋒能力;另一方麵,要注重步兵的協同作戰,特彆是長槍兵和弓弩兵的配合,以應對安祿山騎兵的衝擊。”

“另外,我們還需訓練一支特種部隊,擅長夜襲、偵察和破壞。這支部隊可在戰爭中執行一些特殊任務,如偷襲安祿山的糧草輜重、刺殺其將領等。”

李瑁聽後,興奮地說道:“郭將軍果然深謀遠慮。如此布局,再加上訓練有素的軍隊,我們定能在與安祿山的對決中取得勝利。隻是,這一切的實施,還需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財力。”

郭子儀說道:“王爺放心,人力方麵,我會從各地駐軍抽調精銳,加以訓練。物力方麵,我們可加大兵器製造的力度,打造更多精良的武器裝備。至於財力,還需朝廷給予支持,同時,我們也可發動一些富商巨賈進行捐助。”

李瑁點頭道:“好,瑁會向父皇奏明此事,爭取朝廷的支持。郭將軍,此次謀劃意義重大,關乎大唐的生死存亡,我們必須謹慎行事,不可走漏半點風聲。”

郭子儀拱手道:“王爺放心,子儀明白此事的重要性,定會守口如瓶。接下來,子儀會立刻著手準備,挑選將領,訓練士卒,加強各戰略要地的防禦。”

此後的日子裡,郭子儀按照既定的謀劃,緊鑼密鼓地展開行動。他親自挑選了一批忠誠可靠、軍事才能出眾的將領,分彆派往潼關、太原等地。這些將領到達駐地後,迅速組織士兵加固城防,訓練軍隊。

在潼關,守將張巡接到命令後,深知責任重大。他帶領士兵們日夜巡查,修繕城牆,打造守城器械。同時,他還對潼關周邊的地形進行了詳細勘察,製定了多套應對安祿山進攻的策略。

在太原,李光弼同樣不敢懈怠。他招募了大量的壯丁,擴充軍隊規模。他親自指導士兵們進行訓練,注重實戰演練,提高士兵的戰鬥素質。同時,他還派人在太原周邊修建了許多烽火台,加強了情報傳遞的速度。

而李瑁,則在長安積極活動。他向唐玄宗詳細彙報了郭子儀的謀劃,唐玄宗聽後,對郭子儀的軍事才能讚賞有加,當即表示全力支持。李瑁又與朝中大臣們溝通,爭取他們對軍事準備工作的理解和支持。同時,他還暗中聯絡各地的富商巨賈,說服他們為軍事行動捐助財物。

然而,安祿山也並非毫無察覺。他在長安安插了不少眼線,對李瑁和郭子儀的行動有所耳聞。但由於李瑁和郭子儀行事極為謹慎,安祿山並未掌握確切的情報。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安祿山心中雖有疑慮,但並未放在心上。他自恃兵力強大,認為大唐朝廷即便有所準備,也無法阻擋他的鐵騎。他繼續擴充軍隊,囤積糧草,準備著一場大規模的叛亂。

在這種緊張的局勢下,李瑁和郭子儀並未因安祿山的輕視而放鬆警惕。他們知道,戰爭隨時可能爆發,必須爭分奪秒地完成軍事布局。

隨著時間的推移,潼關、太原等地的防禦逐漸穩固,軍隊訓練也取得了顯著成效。李瑁和郭子儀看著各項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,心中稍感欣慰。

但他們也明白,這隻是第一步,接下來還需麵對更多的挑戰。安祿山一旦起兵,必定來勢洶洶,他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,迎接這場殘酷的戰爭。

在這個過程中,李瑁和郭子儀也在不斷調整和完善軍事計劃。他們根據收集到的情報,分析安祿山可能采取的進攻路線和戰術,提前製定應對之策。

同時,李瑁還加強了與其他地方勢力的聯絡。他深知,要徹底擊敗安祿山,僅憑朝廷的力量還不夠,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。他派使者前往各地,與一些地方節度使、豪強勢力進行溝通,希望他們在戰爭爆發時能夠支持朝廷。

郭子儀則在軍隊中加強了思想政治工作。他向士兵們講述安祿山的野心和叛亂的危害,激發士兵們的愛國熱情和戰鬥意誌。他告訴士兵們,他們是為了保衛大唐的江山社稷,為了百姓的安寧而戰。

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,李瑁和郭子儀的軍事布局已初步完成。他們靜靜地等待著安祿山的行動,一場決定大唐命運的戰爭即將拉開帷幕。

在這個關鍵時刻,李瑁並沒有絲毫的懈怠。他深知,戰爭的勝負不僅僅取決於軍事力量,還取決於各方的協調配合以及對局勢的準確判斷。

他一方麵繼續關注著安祿山的動向,通過情報網收集著最新的消息;另一方麵,他也在思考著如何在戰爭爆發後,穩定民心,確保後方的安定。

他與朝中大臣們商議,製定了一係列應對戰爭的政策。在經濟上,實行戰時經濟體製,合理調配資源,保障軍隊的物資供應;在民生方麵,安撫百姓,減輕百姓的負擔,避免因戰爭引發社會動蕩。

郭子儀則在前線加緊訓練軍隊,不斷完善防禦工事。他深知,安祿山的軍隊戰鬥力不容小覷,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,才能在戰爭中取得勝利。

他對軍隊的訓練要求更加嚴格,不僅注重士兵的體能和戰鬥技能的訓練,還注重培養士兵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戰鬥意誌。他經常親自到訓練場視察,鼓勵士兵們刻苦訓練,為保衛大唐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
終於,安祿山按捺不住野心,起兵叛亂。他率領十五萬大軍,以“憂國之危”、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,從範陽起兵南下。一時間,戰火紛飛,大唐的土地陷入了一片混亂。

李瑁和郭子儀得知安祿山起兵的消息後,並沒有慌亂。他們迅速按照之前製定的計劃展開行動。潼關守將張巡率領守軍嚴陣以待,憑借著潼關的險要地勢,成功地阻擋了安祿山的進攻。

安祿山見潼關久攻不下,便試圖繞過潼關,進攻長安。但此時,太原的李光弼率領軍隊從側翼殺出,對安祿山的軍隊進行了猛烈的攻擊。安祿山腹背受敵,不得不暫時退兵。

李瑁在長安密切關注著前線的戰事,及時為郭子儀提供情報支持和戰略指導。他還組織了大量的人力物力,支援前線的軍隊。同時,他積極安撫民心,穩定社會秩序,讓百姓們相信朝廷有能力平定叛亂。

在李瑁和郭子儀的共同努力下,安祿山的叛亂並沒有如他所願迅速蔓延。大唐軍隊在各個戰場上與叛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,逐漸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。

然而,戰爭的局勢依然嚴峻。安祿山雖然暫時受挫,但他的實力依然強大。李瑁和郭子儀知道,這場戰爭將會是一場持久戰,他們必須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。

在接下來的日子裡,李瑁和郭子儀繼續緊密合作。他們根據戰場形勢的變化,不斷調整戰略戰術。李瑁利用自己在朝堂上的影響力,為郭子儀爭取更多的支持和資源;郭子儀則在前線指揮作戰,帶領士兵們奮勇殺敵。

隨著戰爭的持續進行,大唐軍隊逐漸扭轉了局勢。在一係列的戰鬥中,安祿山的軍隊遭受了重創,兵力損失慘重。而大唐軍隊則在戰鬥中不斷成長,戰鬥力越來越強。

最終,在李瑁和郭子儀的努力下,安祿山的叛亂被成功平定。大唐重新恢複了和平與安寧。李瑁和郭子儀也因此成為了大唐的英雄,受到了百姓們的敬仰和讚譽。他們的名字,將永遠銘刻在大唐的曆史長河中,成為後人傳頌的佳話。

喜歡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請大家收藏:()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被逼七零後,搬空家當下鄉北大荒 羅德裡空間 姚浩大王曆險記 末世禦屍:隻收無敵的異種喪屍 穿越變成ai,科技全靠挖墳 血色的春天 民間冤洗錄之天選打工人 特工穿成小農女:戰神王爺追妻忙 隔壁童養媳上岸日常 大明:我能複製戰略物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