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8章 掃清迷霧 兵指燕雲_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 > 第158章 掃清迷霧 兵指燕雲

第158章 掃清迷霧 兵指燕雲(1 / 1)

狼居胥山的硝煙尚未散儘,李瑁已帶著天樞閣覆滅的捷報踏上歸途。朔風卷著雪沫打在玄甲上,發出細碎的聲響,三百鐵騎的馬蹄踏碎荒原的寂靜,朝著長安的方向疾馳。行囊中,除了繳獲的密卷與令牌,還有一封寫給楊玉環的信,字裡行間滿是即將凱旋的輕快——他知道,長安的那盞燈,始終為他亮著。

行至會州境內,遇上了郭子儀派來的信使。信使帶來的不僅是糧草補給,還有河北戰場的急報:安祿山近期動作頻頻,似乎在調集主力,意圖奪回範陽。“郭將軍說,叛軍的糧草供應突然變得異常順暢,恐有蹊蹺。”信使遞上軍報,眉宇間帶著憂色,“天樞閣雖被剿滅,但他們與叛軍的勾結恐怕早已根深蒂固。”

李瑁展開軍報,上麵密密麻麻記著叛軍的動向:幽州方向新增了三萬人馬,漁陽的糧倉突然充盈起來,甚至連西域的胡商也開始往叛軍營地輸送鐵器。他指尖在“胡商”二字上停頓——天樞閣與西域諸國素有往來,這些人極可能是天樞閣的殘餘勢力在為叛軍輸血。

“係統,分析安祿山當前的戰略意圖。”李瑁在心中默念,目光掃過輿圖上的範陽、平盧、河東三地,這是叛軍控製的核心區域,如同楔入大唐腹地的三顆毒牙。

【數據建模中……安祿山近期頻繁調動兵力,表麵指向範陽,實則在平盧囤積糧草與軍械,其真實目標應為太原。天樞閣覆滅後,叛軍失去情報支持與外部策應,急於通過一場勝利穩定軍心,而太原作為大唐的北境重鎮,若被攻破,可切斷長安與河北的聯係。】

【關鍵節點:平盧的“黑風口”是叛軍運送糧草的必經之路,地勢險要,易設埋伏;安祿山的義子安慶緒性情暴躁,急於立功,可針對其設下誘餌。】

李瑁眼中閃過銳光,提筆在軍報上批注:“暫緩回長安,即刻轉道河北,與郭將軍會師於河間。”他對信使道,“你速回範陽,告知郭將軍,我將親率玄甲士奇襲黑風口,斷叛軍糧道,讓他在正麵佯裝進攻,吸引叛軍主力。”

信使領命離去時,李瑁已調轉馬頭。玄甲士們雖已跋涉千裡,聽聞要直搗叛軍腹地,皆精神一振,齊聲呐喊:“願隨殿下破賊!”風雪中,鐵騎折向東北,蹄聲如雷,卷起漫天雪塵。

七日後,李瑁抵達河間。郭子儀已在此等候,帳內的沙盤上插滿了代表兩軍的旗幟,範陽方向的紅旗密密麻麻,顯然叛軍主力確實聚集在那裡。“殿下來得正好!”郭子儀見他進來,連忙上前,“昨日截獲安慶緒的信使,證實他們三日後將從黑風口運送糧草至平盧,護送的正是安慶緒本人。”

“來得早不如來得巧。”李瑁指著沙盤上的黑風口,那裡兩山夾一穀,穀口狹窄,穀內卻豁然開闊,“我們可在穀內埋下伏兵,待叛軍進入腹地,便封鎖穀口,前後夾擊。”他看向郭子儀,“需勞煩將軍派一支小隊,偽裝成天樞閣的人,給安慶緒送假消息,說黑風口一帶‘安全無虞’,引誘他放鬆警惕。”

郭子儀撫須大笑:“殿下此計甚妙!我這就安排,保證讓安慶緒乖乖鑽進圈套。”

三日後的黑風口,果然如李瑁所料。辰時剛過,一支綿延數裡的糧隊便出現在穀口,為首的安慶緒騎著高頭大馬,甲胄上鑲嵌著寶石,身後跟著五千精兵,一個個神態倨傲,顯然沒把唐軍放在眼裡。“天樞閣的人說了,這一帶連隻鳥都飛不過,唐軍絕不敢來!”安慶緒勒住馬,對身邊的副將笑道,“等這批糧草送到平盧,本將軍便率軍直取太原,到時候父親定會對我刮目相看!”

副將諂媚地附和:“世子英明!隻是……屬下總覺得這山穀太過安靜,要不要派些人探查一番?”

“探查個屁!”安慶緒馬鞭一指,“耽誤了糧草運送,仔細你的皮!”

糧隊緩緩進入穀中,馬蹄踏在積雪上,發出“咯吱”的聲響。就在隊伍過半時,穀頂突然滾下無數巨石,瞬間將穀口堵死。“不好!有埋伏!”安慶緒臉色驟變,拔刀的瞬間,兩側山壁上箭如雨下,叛軍猝不及防,紛紛中箭倒地。

“殺!”李瑁的吼聲在山穀中回蕩,玄甲士從兩側的掩體中衝出,如兩把鋒利的刀,將糧隊斬為兩段。郭子儀派來的伏兵則堵住穀尾,形成合圍之勢。安慶緒試圖組織抵抗,卻被玄甲士的衝鋒衝得七零八落,他帶來的五千精兵雖是叛軍精銳,卻架不住唐軍的突襲,很快便潰不成軍。

李瑁策馬衝向安慶緒,長槊直指其咽喉。“你是誰?”安慶緒嚇得魂飛魄散,揮刀格擋,卻被槊尖挑飛兵器,摔落馬下。玄甲士一擁而上,將他死死按住。“我乃大唐壽王李瑁!”李瑁的聲音冰冷如鐵,“安祿山叛逆,你助紂為虐,今日便是你的死期!”

這場伏擊戰打得乾淨利落,不到一個時辰便結束。唐軍繳獲糧草三萬石、戰馬千餘匹,俘虜叛軍兩千餘人,安慶緒被鐵鏈鎖著,跪在李瑁麵前瑟瑟發抖。“饒命……殿下饒命……”他涕淚橫流,早已沒了之前的囂張,“我願降!我願勸降父親!”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李瑁冷笑:“安祿山狼子野心,豈會因你一句話投降?將他押下去,聽候發落。”

黑風口大捷的消息傳回範陽,安祿山正在府中與謀士議事,聽聞兒子被俘、糧道被斷,頓時氣得掀翻了案幾。“廢物!一群廢物!”他須發皆張,腰間的彎刀被攥得咯咯作響,“天樞閣的人承諾過會保障糧道安全,現在人呢?!”

帳內的謀士們麵麵相覷,誰也不敢接話。天樞閣覆滅的消息早已傳開,那些原本依附於天樞閣的勢力紛紛倒戈,有的甚至轉頭向唐軍投誠,叛軍的情報網幾乎癱瘓,連唐軍的動向都摸不清了。

“將軍,”一個謀士小心翼翼地開口,“如今糧草告急,軍心浮動,不如暫時收縮防線,退回幽州堅守?”

“退守?”安祿山大怒,“我安祿山起兵以來,何曾退守過?!”他猛地一拍案,“傳我命令,全軍出擊,奪回範陽!”

然而,叛軍的士氣早已因天樞閣的覆滅而低落。天樞閣不僅為他們提供糧草與情報,更用邪術與毒計控製著不少將領,如今主心骨一失,許多人開始動搖。當安祿山的命令傳下時,不少部隊陽奉陰違,推進速度異常緩慢。

李瑁與郭子儀敏銳地察覺到了叛軍的鬆動。“叛軍的防線在漁陽一帶出現了缺口。”郭子儀指著沙盤,“守將史思明與安祿山素有嫌隙,天樞閣在時還能約束他,如今……”

“正是分化他們的好時機。”李瑁接過話頭,“史思明此人野心勃勃,若許以重利,未必不能策反。”他讓人找來史思明的同鄉,此人曾在唐軍帳下效力,對史思明的性情頗為了解,“你去漁陽見史思明,告訴他,若他倒戈,朝廷可赦免其罪,仍讓他鎮守幽州。”

使者出發後,李瑁並未坐等消息,而是親率玄甲士與江湖盟的弟子,奇襲了叛軍設在平盧的軍械庫。庫內囤積的弓箭、甲胄被付之一炬,衝天的火光在數十裡外都能看見。安祿山得知消息,一口老血噴在案上,暈了過去——軍械庫是天樞閣花了三年才為他囤積的家底,如今毀於一旦,等於斷了他的臂膀。

史思明在漁陽收到李瑁的勸降信時,正對著缺糧少彈的軍報發愁。天樞閣的人曾許諾每月送來五千石糧食,如今卻杳無音信,手下的士兵已開始啃樹皮。“將軍,”副將勸道,“安祿山大勢已去,我們何苦跟著他送死?不如……”

史思明盯著信上“赦免其罪”四個字,沉默良久,終於一拳砸在案上:“備筆墨!我要給壽王回信!”

三日後,史思明在漁陽城頭豎起了大唐的旗幟,率五萬部眾歸降。消息傳來,叛軍防線徹底崩潰,那些原本搖擺不定的將領紛紛效仿,短短十日之內,平盧、河東兩地便有十二路叛軍倒戈。

安祿山在幽州聽聞史思明降唐,氣得疽發於背,臥床不起。其子安慶緒趁機發動兵變,將他囚禁在府中,自立為帝。然而,此時的叛軍早已是一盤散沙,安慶緒的命令根本無人聽從。

李瑁與郭子儀抓住這個時機,發動了全麵進攻。唐軍兵分三路:郭子儀率主力直取幽州,李瑁親率玄甲士與歸降的史思明部夾擊漁陽,江湖盟的弟子則潛入叛軍控製的城鎮,策動百姓內應。

幽州城下,唐軍的投石機將城牆砸得搖搖欲墜。郭子儀在陣前喊話:“安祿山叛逆,已被安慶緒囚禁,爾等若放下武器,既往不咎!”城上的叛軍聞言,麵麵相覷,不少人偷偷放下了弓箭。

漁陽的戰鬥更為順利。史思明對城內布防了如指掌,帶著唐軍從秘道潛入,裡應外合,不到半日便攻破城池。李瑁在叛軍的糧倉裡,找到了天樞閣與安祿山勾結的鐵證——數十封密信,詳細記錄了他們如何策劃叛亂、如何瓜分大唐江山。

當唐軍攻入幽州時,安慶緒已帶著殘部逃往範陽。李瑁率軍緊追不舍,在範陽城外展開決戰。此時的叛軍已是強弩之末,士兵們饑寒交迫,毫無鬥誌,唐軍幾乎沒費多少力氣便將其擊潰。安慶緒在逃亡途中被部下斬殺,首級被獻予李瑁。

站在範陽城頭,李瑁望著遠處連綿的燕山,心中百感交集。從長安的暗流湧動,到狼居胥山的血雨腥風,再到今日燕雲大地的重見天日,這場曆時數年的平叛之戰,終於迎來了曙光。

郭子儀走上前來,遞給他一封來自長安的信。信封上是楊玉環熟悉的字跡,李瑁拆開一看,隻見上麵寫著:“長安的牡丹開了,我在曲江池畔等你。”

他抬頭望向西南方向,那裡是長安的所在。春風已過燕山,吹綠了原野,也吹來了和平的訊息。玄甲士們在城下歡呼,歸降的叛軍卸下了兵器,百姓們捧著酒水湧上街頭——燕雲大地,終於重歸大唐。

“下令吧,殿下。”郭子儀的聲音帶著笑意,“班師回朝。”

李瑁握緊手中的信,眼中閃爍著淚光。他知道,這場勝利不是結束,而是新的開始。大唐的複興之路還很長,但隻要君臣同心,百姓歸心,便沒有跨不過的坎,沒有闖不過的關。

夕陽西下,將唐軍的旗幟染成金紅。李瑁翻身上馬,長劍指向長安的方向:“回師!”

三萬鐵騎的蹄聲震徹燕雲,朝著那座等待著他們的城池,朝著那個等待著他的人,疾馳而去。風中,仿佛已傳來長安的鐘鼓之聲,那是和平的序曲,是盛世的開端。

喜歡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請大家收藏:()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共餐者 洪武:醫聖朱橚 為了賣皮膚,我成了文娛之王 你一神棍,怎麼就渡劫了 富養女兒30年,她叫我生物學爹 淨身分家,我靠著靈泉空間當首富 知青入贅寡婦家 外星文明與人類未來 終焉序列:終焉之種 重生算個P,做個夢就可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