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曆十五年春,紫金山下杜鵑花開得正盛。星火院第三屆畢業典禮上,一個特殊的儀式正在舉行——雲薇將正式卸任星火院名譽院長,由李文全權接管。
觀禮台上坐滿了各界代表,台下是意氣風發的畢業生。當雲薇緩步走上講台時,全場起立,掌聲經久不息。
“十五年前,我們在這裡播下了一顆種子。”她的聲音依然清澈,隻是多了幾分歲月的溫潤,“今天,這顆種子已經長成參天大樹。”
她望向台下那些年輕的麵孔:“你們中,有人將成為工程師,建造通往未來的橋梁;有人將成為醫師,守護生命的尊嚴;有人將成為探索者,揭開未知的麵紗...”
“但無論你們選擇哪條路,請記住:知識不是權力的工具,而是責任的擔當。你們手中掌握的力量越大,肩上的責任就越重。”
演講結束後,雲薇在眾人的見證下,將星火院的金鑰匙交給李文。這個年輕人已褪去青澀,眉宇間是沉穩與智慧。
“必不負所托。”李文深深鞠躬。
典禮結束後,雲薇獨自在星火院內漫步。這裡的每一棟建築、每一處設施都凝聚著她的心血。在實驗樓前,她遇到了正在指導學生做實驗的秀姑。
“殿下!”秀姑驚喜地迎上來。如今的她已是民生基金會主席,也是星火院的特聘教授。
雲薇看著秀姑手中的圖紙:“這是什麼新發明?”
“一種改良的電報機。”秀姑興奮地解釋,“如果成功,消息傳遞的速度將提高十倍!”
看著秀姑眼中閃爍的光芒,雲薇欣慰地笑了。這就是她想要看到的——創新的火種在一代代傳遞。
當晚,雲薇在住處整理舊物時,翻出了一本泛黃的筆記。這是她剛來到這個世界時記錄的手稿,上麵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對這個陌生世界的觀察與思考。
“在看什麼?”蕭徹端著茶走進來。他已從國防大臣的職位上退下來,但依然精神矍鑠。
雲薇將筆記遞給他:“想起很多往事。”
蕭徹翻看著筆記,目光停留在某一頁:“‘這個世界的未來,不該由一個人決定’——這是你當時的想法?”
“現在依然是。”雲薇微笑,“隻是當時不知道該如何實現。”
“但你做到了。”
兩人相視而笑。窗外,星火院的燈火通明,如同不滅的星辰。
幾日後,雲薇接到清虛子的邀請,前往議會大廈。令她意外的是,三位星使也在那裡等候。
“今天請殿下來,是想給您看一樣東西。”清虛子引領眾人來到議會地下的一間密室。
密室中央,擺放著一個巨大的星象儀。但與尋常星象儀不同,這個儀器的核心處懸浮著一團柔和的光芒。
“這是...”雲薇感受到熟悉的氣息。
“我們用符石殘留的能量,結合星火院的最新成果,製造了這個‘預知儀’。”天樞星使解釋道,“它可以預測未來的重大危機。”
搖光啟動儀器,光芒中浮現出模糊的景象:海外列強的鐵甲艦正在向東方駛來;某種未知的瘟疫在蔓延;極北之地的冰川正在融化...
“這些都是未來可能發生的災難。”玉衡麵色凝重。
雲薇仔細觀察著每一個畫麵,忽然道:“你們看這裡。”
她指向一個不起眼的角落:在所有的災難景象中,都有一群年輕人的身影在努力應對——他們中,有秀姑、李文、鐵木爾,還有許多星火院的學子。
“原來如此。”雲薇露出欣慰的笑容,“未來雖有危機,但也有希望。”
離開議會時,清虛子遞給雲薇一個木盒:“這是議會給您的禮物。”
回到住處,雲薇打開木盒,裡麵是一本精裝的《新朝憲章》,扉頁上寫著:“獻給永遠的引路人”。
隨書附有一封信,是現任議長李逸的親筆:
“殿下,您或許不知道,您改變的不僅是一個王朝的命運,更是千萬人的思想。今天的新朝,女子可以讀書,寒門可以入仕,異族可以共融,這些都是您播下的種子...”
雲薇輕輕合上信箋,眼中淚光閃爍。
初夏時節,雲薇決定做最後一次巡遊。她沒有驚動太多人,隻帶著蕭徹和幾個隨從,重走當年走過的路。
他們先到北境,看到曾經的分裂之地如今各族和睦共處,邊境口岸商旅如織。在當年遇刺的地方,立著一座“民族團結碑”,碑文記載著那段曆史。
“這裡的變化真大。”蕭徹感慨。
雲薇撫摸著碑文:“變的不是地方,是人心。”
接著他們南下江南,看到運河上蒸汽船往來如梭,工廠裡機器轟鳴。在金陵,明德女學已經發展到五個分校,在校學子超過千人。
最讓雲薇感動的是在雲夢澤——當年的抵抗軍大本營,如今建起了一座宏偉的“和平紀念館”。館中不僅陳列著戰爭文物,更著重展示建設成果。
“戰爭不是為了征服,而是為了更好的和平。”這是刻在入口處的話,出自雲薇當年的演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