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林在一片刺目的藍光中失去了意識。
最後的記憶是實驗室裡失控的粒子對撞機——他試圖用誇克共振模擬宇宙誕生時的時空曲率,卻沒想到能量過載撕裂了現實維度。
當他再次睜開眼時,鼻腔裡灌滿了冰碴般的寒氣,耳邊是某種低頻共振的嗡鳴,像是大地在呼吸。
他掙紮著坐起身,發現自己正躺在一片覆蓋著暗綠色苔蘚的岩石上。
抬頭望去,巨型山巒如青銅鑄就的城牆拔地而起,峰頂隱沒在紫灰色的雲層裡,山體表麵有規律地分布著六邊形柱體結構,像是某種超巨型晶體的切麵。
空氣裡漂浮著微小的熒光顆粒,接觸皮膚時會產生輕微的酥麻感。
“這不是地球的地質結構。”青林喃喃自語。他曾參與過青藏高原地質勘探項目,昆侖山脈的岩層走向絕不是這樣——眼前的山體呈現出明顯的非自然對稱性,那些六邊形柱體的排列精度甚至超過了人類工業的誤差標準。
他低頭檢查裝備:量子共振儀的屏幕已經碎裂,但內核還在發出微弱的蜂鳴;防護服的溫控係統失靈了,好在材質足夠耐寒;最重要的是,手腕上的時空定位器還在工作,顯示當前坐標:東經93°,北緯36°——正是昆侖山腹地,但時間軸卻顯示著一個詭異的數值:公元前年。
“一萬多年前?”青林倒吸一口冷氣。這已經超出了已知人類文明的範疇,難道粒子對撞機不僅穿越了空間,還把他拋回了史前時代?
沿著山壁往前走了約莫半小時,他發現了更奇怪的東西:一道貫穿山體的裂縫裡滲出淡金色的液體,接觸空氣後凝結成半透明的晶體,表麵流動著類似電路板的紋路。
青林用匕首刮下一點晶體,放在鼻尖輕嗅——沒有氣味,但共振儀的蜂鳴突然變得急促,屏幕上跳閃出一行亂碼:“高濃度反物質穩定場……”
就在這時,遠處傳來清脆的環佩聲,像是有人戴著玉石飾品在行走。青林連忙躲到一塊巨大的柱體後麵,隻見三個穿著羽衣的女子正沿著山路走來。她們的身高足有兩米,皮膚呈現出珍珠般的光澤,背後生著半透明的翼膜,正隨著步伐輕輕扇動,帶起一串熒光顆粒。
“今日的‘靈液’凝結速度又慢了。”中間的女子開口,聲音像是風鈴在共振,“西王母說,星軌偏移已達七弧分,若再找不到新的‘定星石’,昆侖的根基要動搖了。”
“可東海的‘歸墟’已經乾涸,難道真要去劈開‘不周山’?”另一個女子的聲音帶著憂慮。
青林的心臟狂跳起來。西王母?歸墟?不周山?這些都是中國神話裡的名字!難道他不是回到了史前時代,而是闖入了某種神話的實體世界?
他屏住呼吸,看著三人走到裂縫前,用玉勺舀起那些金色液體,裝入腰間的琉璃瓶。她們的動作優雅而精準,翼膜扇動的頻率穩定在每分鐘37次,像是遵循著某種機械節律。
等她們走遠,青林才敢從藏身處出來。他走到裂縫邊,發現那金色液體其實是某種能量流——用破損的共振儀檢測,顯示出強核力與引力的異常耦合,這在已知物理學中是不可能存在的。而那些六邊形柱體,其實是能量傳導的介質,將地底的能量輸送向山頂。
“昆侖不是自然山脈。”青林突然意識到,“這是一個巨型能量裝置。”
他決定往山頂走。神話裡說西王母住在昆侖之墟的瑤池,或許那裡能找到答案。山路越來越陡峭,空氣裡的熒光顆粒越來越密集,甚至能看到它們沿著固定的軌跡流動,形成肉眼可見的能量脈絡。半山腰處有一片湖泊,湖水呈現出奇異的碧藍色,湖底似乎有巨大的陰影在緩緩移動。
“那是‘瑤池’?”青林湊近湖邊,發現湖水其實是液態的超導物質,正處於絕對零度卻保持著流動性,湖底的陰影是某種環形裝置在旋轉,產生的磁場扭曲了光線。他突然想起古籍裡的記載:“昆侖之虛,方八百裡,高萬仞。上有木禾,長五尋,大五圍。麵有九井,以玉為檻。麵有九門,門有開明獸守之……”現在看來,“九井”或許是能量接口,“開明獸”可能是某種守衛機械。
剛繞過瑤池,前方突然出現了一道光幕,像是由無數細小的光線編織而成。青林伸手觸碰,光幕泛起漣漪,顯示出一行古老的篆文:“非昆侖之民,不得入內。”他愣住了——這文字與甲骨文極其相似,卻帶著更明顯的幾何美感。
就在這時,光幕突然分開,一個身影從裡麵走了出來。那是一位身著玄色長袍的女子,麵容難以用人類的審美形容——既像是七十歲的老者,又帶著少女的嬌嫩,額頭中央有一塊菱形的藍色晶體,正隨著呼吸明滅。她沒有翼膜,但周身環繞著三圈金色光環,光環上鑲嵌著無數細小的星辰狀物體,正緩緩轉動。
“來自未來的‘異客’?”女子開口,聲音直接在青林的腦海裡響起,“你的‘共振頻率’與昆侖格格不入,卻意外地沒有被‘守門人’撕碎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青林瞬間明白:“您是西王母?”
女子微微頷首,額頭的晶體閃爍了一下:“你們的古籍稱我為西王母,其實這隻是能量核心的代稱。我是昆侖的‘星軌校準者’。”她抬手示意青林跟上,“進來吧,你的到來或許不是偶然——星軌已經偏移了太久。”
穿過光幕,眼前的景象讓青林倒吸一口冷氣:這是一個巨大的穹頂空間,頂部鑲嵌著數萬顆發光體,模擬出星空的模樣,而地麵上是由能量流構成的複雜紋路,形成一個巨大的星圖。中央有一座高台,台上懸浮著一塊人頭大小的晶體,正發出不穩定的閃爍。
“昆侖不是星球,是一艘‘方舟’。”西王母的聲音在穹頂回蕩,“三萬年前,我們的母星‘昆侖星’遭遇超新星爆發,幸存者駕駛著這顆人造天體來到太陽係,偽裝成行星的一部分,依靠地核的能量維持運轉。那些神話裡的‘靈草’‘仙藥’,其實是能量轉化的營養體;‘長壽’,是基因修複技術的副作用。”
青林目瞪口呆。原來神話傳說的背後,是一場星際移民的史詩?
“那您說的星軌偏移……”
“方舟的定位係統依賴太陽係的行星軌道。”西王母指向中央的晶體,“這是‘定星石’,用來校準方位。但一萬年前,‘不周山’——也就是我們的能量中繼站——被小行星撞擊摧毀,定星石出現裂痕,導致昆侖的軌道開始偏離,能量泄漏越來越嚴重。”她的光環閃爍了一下,“你們人類神話裡的‘共工怒觸不周山’,其實是那場撞擊的記錄。”
青林突然想起古籍裡的描述:“天柱折,地維絕。天傾西北,故日月星辰移焉;地不滿東南,故水潦塵埃歸焉。”原來這說的不是天地崩塌,而是人造天體的軌道偏移!
“那些翼人……”
“是早期的改造人,負責維護方舟的外部結構。”西王母的聲音裡帶著一絲疲憊,“但能量不足讓我們的修複能力下降,現在連靈液的凝結都變得困難。我的族人已經開始沉睡,以減少能量消耗。”
青林看向那些能量紋路:“您剛才說,需要新的定星石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