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林的視網膜上還殘留著粒子對撞機失控時的藍光,耳邊卻已灌滿了不同於實驗室裡的風聲。
那風帶著草木的濕潤氣息,掠過鼻尖時甚至能嗅到一絲若有若無的甜香,絕不是他熟悉的、充斥著臭氧與金屬味的空氣。
他掙紮著坐起身,發現自己正躺在一片柔軟的草地上。
頭頂是澄澈得不像話的天空,幾縷白雲慢悠悠地飄著,遠處是連綿的青山,輪廓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清晰。
這場景太過陌生,卻又帶著一種詭異的熟悉感,仿佛在哪幅古畫裡見過。
"嘶——"青林揉了揉發疼的太陽穴,記憶最後停留在粒子對撞機能量過載的瞬間。
作為國家粒子物理實驗室最年輕的研究員,他主導的"時空漣漪探測"項目本該是驗證愛因斯坦羅森橋理論的關鍵一步,可現在看來,他們顯然搞砸了。
他低頭看了看自己的穿著——白色實驗服上沾著草屑和泥土,手腕上的智能手環還在微弱地閃爍,屏幕上跳動著亂碼,顯然已經失去了與基地的聯係。
周圍沒有儀器殘骸,沒有爆炸痕跡,甚至連一絲現代文明的痕跡都沒有。
"這裡是...哪裡?"青林喃喃自語,心臟不受控製地狂跳起來。
一個荒謬卻又唯一的可能在他腦海中浮現:他可能穿越了,穿越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時空。
就在這時,一陣悠揚的琴聲傳入耳中。那琴聲時而輕快如流水,時而低回如歎息,帶著一種灑脫不羈的韻味,讓青林煩躁的心緒漸漸平靜下來。
他循著琴聲望去,隻見不遠處的山腳下,有一片茂密的桃林。此刻正是桃花盛開的時節,粉紅色的花瓣如雲似霞,將那片林子裝點得如夢似幻。
桃林深處,隱約可見一座簡陋的茅屋。琴聲正是從那裡傳來的。
青林猶豫了一下,還是決定過去看看。無論這裡是什麼地方,有人總比獨自一人要好。他站起身,拍了拍身上的草屑,朝著桃林走去。
穿過層層疊疊的桃花,那座茅屋越來越清晰。這是一座極為樸素的建築,茅草為頂,黃泥為牆,門口掛著一塊木牌,上麵用毛筆寫著三個字:桃花庵。
字跡飄逸灑脫,帶著一種獨特的風骨,青林雖然不懂書法,卻也覺得這字寫得極好。
琴聲停了。
一個清朗的聲音從茅屋裡傳來:"門外何人?何不進來一坐?"
聲音帶著幾分慵懶,幾分隨性,聽起來年紀不大,卻有一種看透世事的滄桑感。
青林定了定神,推開虛掩的柴門走了進去。院子裡很簡單,除了一張石桌、幾把石凳,就隻有幾株正在盛開的桃花。一個男子正坐在石桌旁,手裡拿著一支毛筆,麵前鋪著一張宣紙。
他抬起頭,看向青林。
那是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,麵容清瘦,顴骨微高,下巴上留著幾縷胡須。他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青色長衫,雖然有些破舊,卻十分整潔。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眼睛,那雙眼睛明亮而深邃,仿佛藏著星辰大海,既帶著文人的儒雅,又有著幾分玩世不恭的灑脫。
青林一時看呆了,這張臉...他似乎在什麼地方見過。
男子看到青林的穿著,眼中閃過一絲詫異,但很快便恢複了平靜,甚至還露出了一抹玩味的笑容:"這位兄台的衣著倒是奇特,不知從何處而來?"
青林這才回過神來,意識到自己的實驗服在這個時代顯得多麼格格不入。他張了張嘴,卻不知道該如何解釋。說自己來自幾百年後?說自己是因為粒子對撞機失控才來到這裡的?恐怕會被當成瘋子吧。
"我...我迷路了。"青林最終還是選擇了一個最穩妥的說法,"不知先生可否告知,此地是何處?現在是什麼年月?"
男子聞言,挑了挑眉,笑道:"此地乃是吳縣桃花塢,如今是弘治十八年。"
吳縣?弘治十八年?
青林的大腦飛速運轉著。吳縣就是現在的蘇州,弘治是明孝宗的年號,弘治十八年...換算成公曆的話,應該是1505年。
他真的穿越了,穿越到了五百多年前的明朝!
這個認知讓青林一陣眩暈,他踉蹌了一下,扶住了旁邊的一棵桃樹才穩住身形。
男子見狀,關切地問道:"兄台可是身體不適?"
"沒...沒事。"青林深吸一口氣,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,"隻是...隻是沒想到會走到這麼遠的地方。"
男子笑了笑,沒有追問,指了指石凳道:"既然迷路了,不如坐下喝杯茶吧。我這桃花庵雖然簡陋,倒也清靜。"
青林感激地點點頭,在石凳上坐下。
男子給青林倒了一杯茶,茶水清澈,帶著一股淡淡的清香。青林喝了一口,隻覺得一股暖流從喉嚨流到胃裡,渾身的疲憊都消散了不少。
"在下唐寅,字伯虎。"男子自我介紹道。
"唐寅?唐伯虎?"青林猛地抬起頭,眼中充滿了震驚。
他終於知道為什麼覺得這張臉眼熟了。眼前這個人,不就是曆史上大名鼎鼎的唐伯虎嗎?那個才華橫溢、放蕩不羈的江南第一才子!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唐伯虎看到青林的反應,有些疑惑地挑了挑眉:"兄台認識我?"
"久仰大名,久仰大名!"青林激動得有些語無倫次。作為一個曆史愛好者,他對唐伯虎的事跡可謂是了如指掌。隻是他沒想到,自己竟然能在這樣的情況下,親眼見到這位傳奇人物。
唐伯虎聞言,哈哈一笑:"不過是一個落魄書生罷了,談不上什麼大名。兄台客氣了。還未請教兄台高姓大名?"
"我叫青林。"青林連忙說道,"青草的青,森林的林。"
"青林?好名字。"唐伯虎點點頭,"聽青兄的口音,似乎不是本地人?"
"我...我來自很遠的地方。"青林含糊地說道,"因為一些意外,才會流落到這裡。"
唐伯虎看出了青林似乎有難言之隱,便沒有再追問,轉而指著麵前的宣紙道:"我剛才正想寫點東西,青兄來得正好,不如一起品鑒一下?"
青林湊過去一看,隻見宣紙上已經寫了幾行字,字跡飄逸灑脫,正是唐伯虎那標誌性的書法。
"桃花塢裡桃花庵,桃花庵裡桃花仙。"
青林念出聲來,心中猛地一跳。這兩句詩...他太熟悉了!這不就是唐伯虎最著名的《桃花庵歌》嗎?
他竟然有機會親眼目睹這首千古名作的誕生?
唐伯虎見青林似乎對自己的詩很感興趣,眼中閃過一絲笑意,拿起毛筆,蘸了蘸墨汁,繼續寫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