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林的登山靴踩碎江麵凝結的薄冰時,便攜終端的時空坐標終於鎖定在元豐五年的冬夜。
他拽了拽領口抵禦江風,護目鏡內側的全息投影正顯示著異常能量圖譜——黃州赤壁的江麵上方,有片橢圓形的輻射區正在緩慢搏動,頻率與人類腦電波的α波段驚人地吻合。
三天前,他在調試“曆史信息殘留捕捉儀”時被卷入時空亂流。
此刻儀器正彆在腰間,金屬外殼上還留著亂流灼燒的焦痕,顯示屏上跳動的數字表明,這片水域的時空穩定性正在以每小時12的速率衰減。
“客官要過江?”船夫的吆喝從蘆葦蕩裡飄來。青林抬頭,看見艘烏篷船正泊在岸邊,船頭立著個穿著粗布長衫的中年人,手裡把玩著塊溫潤的玉佩。那人轉過身時,青林的呼吸驟然停滯——他的瞳孔在夜視模式下呈現出奇異的雙色性,虹膜邊緣泛著淡藍色的光暈,像有兩彎新月沉在眼底。
“在下蘇子瞻。”中年人拱手笑道,掌心的玉佩在月光下流轉著熒光。青林的捕捉儀突然發出蜂鳴,屏幕上跳出警告:“檢測到高強度意識場,思維活動能量級突破閾值。”
船槳劃開江麵的瞬間,青林注意到船尾堆著的酒壺。陶土壺身上有細密的裂紋,卻不見酒液滲出,湊近了才發現,裂紋裡凝結著層透明的薄膜,在月光下泛著虹彩——那是某種分子級彆的密封層,現代科技也隻能在實驗室裡勉強合成。
“今晚的月色,倒像那年在密州所見。”蘇軾舉杯邀月時,青林的捕捉儀自動開始三維建模。他看見月光穿過酒杯的軌跡,在艙板上投下的光斑竟呈現出量子疊加態的特征,既在又不在,既亮又暗,直到蘇軾的指尖觸碰到杯沿,光斑才坍縮成穩定的圓形。
“先生可知,月光是粒子還是波?”青林忍不住開口。話一出口就後悔了——這個問題要到八百多年後才會被提出。
蘇軾卻不驚訝,隻是仰頭飲儘杯中酒。“既是粒子,也是波。”他指著江麵,“你看那月影,碎在浪尖時是粒粒金光,聚在波心時又是片銀輝。”捕捉儀突然劇烈震動,屏幕上的能量圖譜出現個尖銳的峰值,與量子計算機模擬的“波粒二象性”模型完美重合。
船行至赤壁之下時,江風突然轉急。青林扶著船舷,看見崖壁上的岩石在月光下顯露出金屬般的冷光。捕捉儀的光譜分析顯示,這些岩石裡含有鈦合金成分,排列方式帶著明顯的人工雕琢痕跡。“這裡不是周郎破曹處。”蘇軾的聲音帶著笑意,指尖在崖壁上輕輕劃過,石麵上竟浮現出淡淡的熒光紋路,組成幅星圖。
“那為何……”
“曆史未必在原地。”蘇軾的指尖沿著星圖移動,“就像這江水,看似東流,實則每個水分子都在打轉。”他的指甲劃過之處,熒光紋路突然重組,變成青林熟悉的時空坐標係,橫軸是公元紀年,縱軸是空間維度,而此刻的黃州赤壁,正處在無數條時空線的交彙點上。
酒過三巡,同遊的客人開始擊節而歌。歌聲裡帶著對人生短促的慨歎,青林的捕捉儀突然捕捉到段強烈的意識流——那是種對死亡的恐懼,像團黑色的能量雲籠罩在船艙上方。他剛要啟動中和程序,卻見蘇軾拿起竹笛,吹奏起段清越的旋律。
笛聲裡,那團黑色雲絮開始消散。青林看見無數光點從蘇軾體內溢出,像蒲公英的種子般飄向江麵。捕捉儀顯示,這些光點是高純度的正能量粒子,每個粒子裡都包裹著段思維碎片:“逝者如斯,而未嘗往也;盈虛者如彼,而卒莫消長也。”
“客亦知夫水與月乎?”蘇軾放下竹笛,聲音裡帶著某種共振頻率,震得青林的耳膜微微發麻,“逝者如斯,而未嘗往也;盈虛者如彼,而卒莫消長也。”他的手掌在空中劃出個圓圈,艙外的月影突然分裂成無數個,沿著圓圈的軌跡旋轉,像串懸浮的珍珠。
青林的瞳孔驟然收縮。他認出這個場景——這是量子隧穿效應的宏觀表現,原本需要在加速器裡才能實現的粒子穿牆現象,竟被蘇軾用意識操控著上演。“變與不變,原是回事。”蘇軾的指尖穿過旋轉的月影,那些月影在接觸他皮膚的瞬間,既穿過了又沒穿過,既存在又湮滅。
捕捉儀的警報聲突然變調。屏幕上顯示,蘇軾的大腦活動正在引發時空漣漪,江麵上空的輻射區開始收縮,從不穩定的橢圓形變成完美的球形。青林突然明白,這場夜遊根本不是偶然——蘇軾正在用自己的意識修複瀕臨崩潰的時空結構。
“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,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;自其不變者而觀之,則物與我皆無儘也。”蘇軾站起身,江風掀起他的長衫,露出腰間懸掛的玉佩。玉佩此刻正在劇烈搏動,像顆微型的恒星,散發著溫暖的光。青林終於認出,那不是玉石,是塊天然形成的時空穩定器,內部的晶體結構與捕捉儀的核心元件完全致。
當蘇軾說到“是造物者之無儘藏也,而吾與子之所共適”時,奇跡發生了。江麵上的月光突然化作液態,順著船舷漫進船艙,在艙板上彙成片光的湖泊。青林的腳踩進光湖裡,竟沒有沉下去,反而感到種奇異的浮力,仿佛整個身體都變成了光的部分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“你看。”蘇軾的聲音從光湖裡傳來,帶著水紋般的波動,“清風明月,取之無禁,用之不竭。”他的身影在光湖裡漸漸變得透明,青林卻能清晰地看見他體內的能量流動——那些能量沿著經脈運行,軌跡與捕捉儀繪製的宇宙弦理論模型完全吻合。
青林的捕捉儀突然自動下載數據。屏幕上開始滾動顯示《赤壁賦》的全文,每個字都由無數個0和1組成,像段用二進製編寫的宇宙法則。當寫到“客喜而笑,洗盞更酌”時,江麵上的光湖突然沸騰起來,無數個蘇軾的虛影從光湖裡升起,有的在密州出獵,有的在杭州修堤,有的在儋州讀書,最後都化作光點,彙入頭頂的星空。
“該回去了。”個溫和的聲音在青林耳邊響起。他轉過頭,看見蘇軾正站在船頭,手裡拿著他的捕捉儀。儀器的屏幕上,時空坐標已經鎖定在2187年。“這個時代的錨點,我來守。”蘇軾將儀器遞給他時,玉佩上的光芒突然暴漲,青林感到股強大的推力將自己往後推。
船舷外的景象開始扭曲。青林看見蘇軾的身影與赤壁的崖壁漸漸融合,他的長衫化作江風,他的笛聲化作濤聲,他體內的能量流順著岩石蔓延,在整個赤壁形成道無形的屏障,將不穩定的時空線牢牢鎖在原地。最後消失的是那雙眼睛,虹膜裡的兩彎新月緩緩沉入眼底,化作江麵上永恒的月影。
再次睜開眼時,青林躺在時間管理局的修複艙裡。同事們圍在艙外,臉上滿是驚喜:“你消失了整整48小時!捕捉儀帶回的數據流,解決了困擾我們十年的時空穩定難題!”
青林抬手摸向胸口,那裡還殘留著光湖的暖意。他打開捕捉儀,屏幕上顯示著最終的分析報告:元豐五年冬夜,黃州赤壁的時空裂隙被段強大的意識場永久閉合,閉合能量的核心公式是《赤壁賦》的文本編碼,其邏輯結構與宇宙終極模型的吻合度達到99.99。
修複艙的門緩緩打開,青林走到觀測窗前。外麵的城市正在蘇醒,晨光穿過玻璃幕牆,在地板上投下流動的光斑,像極了赤壁江麵上的月光。
他突然想起蘇軾最後看他的眼神,那裡麵沒有對貶謫的憤懣,沒有對命運的抱怨,隻有種與天地共生的從容——原來真正的豁達,不是對苦難的妥協,而是用精神的力量,將逆境變成修複世界的能量。
捕捉儀的屏幕暗下去之前,青林看見自己的虹膜裡,也映出了兩彎淡淡的月影。
他知道,從那個冬夜開始,有些東西已經永遠改變了——就像赤壁的江水,看似依舊東流,實則每個水分子裡,都藏著個關於變與不變的永恒答案。
喜歡未來星空記請大家收藏:()未來星空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