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,王先生果然來了。他穿著一身乾淨的長衫,手裡拿著把扇子,背著手在學堂裡轉了一圈,眉頭皺著,沒說話。周式有點緊張,趕緊遞上剛沏好的茶:“王先生,您看這地方還行嗎?”
王先生喝了口茶,慢悠悠地說:“地方是不錯,就是太簡陋了。你看這桌子,都是用舊木板拚的,學生們坐著能舒服嗎?還有這窗戶,糊的紙太薄,冬天肯定漏風。”
周式的臉有點紅:“是是是,您說得對,就是手頭有點緊……”
“錢的事我來想辦法。”王先生放下茶杯,“我有幾個朋友在城裡做生意,我去跟他們說說,讓他們捐點錢,好歹把桌椅弄像樣點。”
周式沒想到他這麼痛快,趕緊作揖:“那太謝謝您了!”
沒過幾天,王先生還真帶了些錢來,還有幾個木匠,說是來幫忙做新桌子的。周式樂得合不攏嘴,指揮著人給木匠們搭棚子,又去買了些好木料。
青林看著木匠們刨木頭,木屑飛得到處都是,心裡挺感慨。他以前在博物館裡見過嶽麓書院的照片,飛簷翹角,雕梁畫棟,氣派得很,卻沒想到最早的時候,就是這樣一群人,你出點錢,我出點力,一點點湊出來的。
學堂快建好的時候,周式開始挨家挨戶地問,有沒有願意送孩子來念書的。大多數人家都挺樂意,就是有點擔心:“先生,念書要花錢嗎?我們家可沒多少閒錢。”
“不用不用,”周式趕緊擺手,“筆墨紙硯學堂都包了,你們隻要讓孩子按時來就行。”
有個老婆婆拉著周式的手,眼圈紅紅的:“先生,我家孫子爹娘走得早,跟著我長大,要是能念書,將來就能有出息了,我給您磕頭了!”
周式趕緊扶住她:“大娘,您彆這樣,這是我該做的。”
開學那天,青林起得很早,看見周式已經在學堂門口等著了。太陽剛出來,就有孩子背著書包來了,一個個穿著洗得發白的衣服,臉上帶著點害羞,又有點興奮。周式一個個給他們打招呼,領著他們進學堂,安排座位。
王先生站在講台上,看著底下二十多個孩子,清了清嗓子:“從今天起,咱們就正式上課了。念書不光是為了認幾個字,是為了明白道理,知道什麼是對的,什麼是錯的……”
孩子們坐得筆直,眼睛瞪得圓圓的,聽得特彆認真。陽光透過窗戶照進來,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影子,空氣裡飄著墨香,還有孩子們身上淡淡的泥土味。
青林站在門口,忽然覺得眼睛有點酸。他想起自己上學的時候,總覺得上課沒意思,總想逃課,卻沒想過,在很久以前,有這麼多孩子,能有個地方念書,就已經是天大的福氣了。
接下來的日子,青林就留在了學堂幫忙。他幫著王先生抄課文,有時候還帶著孩子們去溪邊洗手,聽他們嘰嘰喳喳地問東問西。有個叫小石頭的孩子,總愛問他:“青林哥,你說外麵的世界是什麼樣的?”
青林就給他們講自己知道的事,說有能跑很快的車,有能飛上天的機器,還有能裝下好多書的小盒子。孩子們聽得眼睛發亮,說長大了也要去看看。
周式聽見了,笑著說:“所以才要好好念書啊,念了書,才能走得更遠。”
這天晚上,青林躺在草棚裡,看著天上的星星,忽然覺得手機震動了一下。他掏出來一看,屏幕竟然亮了,上麵顯示著一行字:“時空錨點即將重置,是否返回?”
他愣住了。這段時間過得太快,他差點忘了自己不是這個時代的人。他抬頭看向不遠處的學堂,窗戶裡還亮著燈,周式和王先生大概還在裡麵商量明天的課。
“回去吧。”他輕輕說了句,按了確認鍵。
一陣白光閃過,青林閉上了眼睛。再睜開時,他已經站在嶽麓書院的門口,周圍都是遊客,有人舉著相機拍照,有人聽導遊講解。他摸了摸口袋,手機好好的,像是剛才的一切隻是場夢。
他跟著人群走進書院,看著那些紅牆灰瓦,精致的雕梁,心裡卻總是想起那幾間簡陋的木頭房子,想起周式通紅的眼睛,想起孩子們發亮的眼神。
導遊在介紹:“嶽麓書院創建於北宋開寶九年,也就是公元976年,由周式等人創辦,後來成為中國四大書院之一……”
青林站在“嶽麓書院”的匾額下,那四個字蒼勁有力,和他記憶裡周式請人寫的“嶽麓學堂”很像,又很不一樣。他忽然明白,那些宏偉的建築,那些厚重的曆史,其實都始於最簡單的初心——有人想讓孩子們念書,有人願意幫一把,就這麼簡單。
出書院的時候,他看見幾個背著書包的孩子跑過,大概是來研學的。
他們笑著鬨著,陽光照在他們身上,和千年前那些坐在木頭房子裡的孩子,好像沒什麼不同。
青林笑了笑,轉身往山下走。
他知道,有些東西從來沒變過,就像嶽麓山的樹,一直綠著,就像想讓孩子們好好念書的心思,一直都在。
喜歡未來星空記請大家收藏:()未來星空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