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嘿,這小子咋躺這兒了?”一個粗嗓門在旁邊喊。
穿越者青林掙紮著坐起來。
他記得前晚還在看《東周列國誌》,看到齊桓公九合諸侯那段,拍著大腿說這小白齊桓公小名)真有本事,結果台燈“啪”地炸了個火花,再睜眼就成這樣了。
他低頭瞅了瞅自己,穿的還是昨天那件印著卡通圖案的t恤,在一群穿麻布袍子、腦袋上裹著布巾的古人裡,活像個唱戲的。
“你是誰家的娃?穿得怪模怪樣的。”說話的是個挑著擔子的漢子,擔子裡裝著些陶罐,“這是臨淄城門口,不是你睡覺的地兒。”
臨淄城?青林心裡“咯噔”一下。
這不是齊桓公當老大時的齊國都城嗎?他使勁掐了自己大腿一把,疼得齜牙咧嘴——沒做夢,他真穿了,穿到春秋時代了!
正愣神呢,就見城門那邊一陣騷動。一群人圍著看啥,還有人喊“管仲大人來了”。
青林也跟著湊過去。就見一輛馬車過來,車轅上站著個戴帽子的老頭,下巴上一把大胡子,眼神特亮,看著就不是一般人。
“那就是管仲?”青林拽了拽旁邊一個賣糖葫蘆的。
“可不是嘛!”賣糖葫蘆的挺熱心,“咱齊國的大管家,有他在,日子才好過呢。”
正說著,馬車停了。管仲從車上下來,一個小吏跑過來,遞上一卷竹簡,低聲說了幾句。管仲眉頭皺了皺,隨即又舒展開,對那小吏說:“告訴種糧食的農戶,今年的稅再減一成。另外,把倉庫裡的種子拿出來些,給那些地薄的人家分點。”
小吏點頭應了,剛要走,管仲又喊住他:“對了,讓海邊煮鹽的作坊多雇些人,鹽價再調低點,讓老百姓都買得起。”
青林在旁邊聽著,心裡直點頭。他記得書裡說管仲會搞經濟,看來是真的。
沒一會兒,人群裡有人喊“君上來了”。青林趕緊又往前擠了擠。
就見一個中年漢子走過來,穿著繡著花紋的袍子,腰裡彆著把劍,看著挺精神。周圍的人都跪下來,嘴裡喊“君上萬歲”。青林也趕緊跟著蹲了蹲——這大概就是齊桓公了。
齊桓公走到管仲跟前,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仲父,今天又在忙啥好事呢?”
“還能是啥,”管仲也笑了,“琢磨著咋讓咱齊國更富點,讓老百姓多存點糧食。”
“好!”齊桓公挺高興,“你說了算。對了,昨天魯國那邊派人來了,說想跟咱換點布帛,你看咋弄?”
“換!”管仲眼睛一亮,“咱齊國的麻織得好,他們的絲綢不錯,互通有無才好。不過得定個規矩,讓商人們照章納稅,不能亂來。”
青林聽著這倆人聊天,跟聽街坊鄰居拉家常似的,一點不覺得生分。他以前看書,總覺得皇帝大臣說話都文縐縐的,沒想到這麼接地氣。
跟著人群進了城,青林更開眼了。
城裡可真熱鬨!街兩邊全是鋪子,有賣糧食的,有打鐵的,還有開酒館的。酒館門口掛著幌子,寫著“杜康酒”,幾個漢子光著膀子在裡頭喝酒,劃拳聲能傳出老遠。
最讓青林稀奇的是,他看見有幾個高鼻子深眼窩的人,背著大包,跟鋪子裡的老板比劃著討價還價。
“那些是啥人?”青林又問賣糖葫蘆的。
“是從西域來的商人,”賣糖葫蘆的說,“咱齊國現在富,他們都來做買賣。你看那邊,還有從越國來的,賣木頭和竹子的。”
青林順著他指的方向一看,果然有幾個穿著短褂的人,正給一個木匠卸竹子呢。
正看著,就見一隊士兵走過來,背著弓箭,腰裡挎著刀,看著挺精神,但一點不凶。有個小孩跑到隊伍前麵,差點絆倒,一個士兵趕緊把他扶起來,還笑著摸了摸他的頭。
“咱齊國的兵不欺負人。”賣糖葫蘆的挺自豪,“君上說了,兵是用來保家衛國的,不是用來嚇唬老百姓的。”
青林點點頭。他記得書裡說齊桓公的時候,齊國挺強,但不隨便欺負小國,還幫著彆的國家打壞人,所以大家才服他。
走著走著,聞到一股香味。青林肚子“咕嚕”叫了起來——從昨天到現在,還沒吃東西呢。
他摸了摸口袋,掏出來的全是人民幣,人家肯定不認。正犯愁呢,就見前麵有個粥棚,幾個穿著粗布衣裳的人在給乞丐舀粥。
青林也湊了過去。一個老婆婆給他舀了碗粥,還遞過來個窩頭:“慢點吃,管夠。”
“謝謝大娘,”青林有點不好意思,“我……我沒帶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