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林又一次穿越成功。
“醒了?”
一個聲音從斜對麵傳來,有點含混,像是隔著層棉花。
穿越者青林轉頭,看見窗邊的輪椅上坐著個人,瘦得像根晾衣杆,肩膀窄得能架住鉛筆,正歪著頭看他,眼鏡片厚得像啤酒瓶底。
這張臉……青林的心臟突然狂跳起來。
稀疏的棕色頭發,嘴角總是微微下垂,尤其是那雙眼睛,亮得驚人,像是藏著兩團星星——這不是史蒂芬·霍金嗎?
他低頭看了看自己的手,還攥著半截時空定位器,屏幕上跳動的數字最後定格在“1966.03.12”。
“劍橋大學,卡文迪許實驗室的閣樓。”輪椅上的人突然笑了,手指在膝蓋上敲了敲,“你暈倒的時候,定位器在響,頻率很特彆,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技術。”
青林猛地坐起來,後腰撞在鐵架子上,疼得齜牙咧嘴:“您……您是霍金教授?”
“現在還不是教授。”對方挑了挑眉,語氣裡帶著點年輕人的得意,“史蒂芬·霍金,剛拿到博士學位,在研究奇點問題。”
1966年的霍金……青林記得資料裡說,這時候他還沒被確診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,或者說,症狀還沒那麼嚴重。眼前的人雖然瘦削,但說話還算利落,手指也能活動,不像後來那樣隻能靠眼球控製輪椅。
“我叫青林,來自……未來。”他決定實話實說,在霍金這樣的人麵前撒謊,純屬自討沒趣。
霍金果然沒驚訝,反而饒有興致地打量他:“未來?多遠的未來?能告訴我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精確數值嗎?或者,量子引力方程的解?”
“我不是學物理的。”青林有點尷尬,“我是……時空維護員,簡單說就是防止有人亂改曆史。”他指了指牆角的舊黑板,上麵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公式,“您在研究黑洞?”
提到這個,霍金的眼睛更亮了:“你知道黑洞?”
“知道一點。”青林努力回憶著大學物理課的內容,“恒星坍縮形成的,引力大到連光都逃不出去。”
“這隻是皮毛。”霍金轉動輪椅,靠近黑板,用粉筆頭點了點上麵的曲線,“上個月我剛證明了,黑洞的表麵積隻會增加,不會減少。就像熵一樣。”
“熵?”
“熱力學第二定律。”霍金拿起一支粉筆,在黑板一角畫了個圓圈,“你可以把黑洞想象成一個房間,一旦東西進去了,就再也出不來。房間裡的東西越多,麵積就越大。”他頓了頓,突然笑了,“這意味著,兩個黑洞合並後,新黑洞的麵積,一定比原來兩個加起來還大。”
青林看著他在黑板上推導公式,粉筆劃過黑板的“沙沙”聲在安靜的閣樓裡格外清晰。陽光透過布滿灰塵的窗戶照進來,在他的側臉投下細碎的光斑,那雙眼睛裡閃爍著狂熱的光芒,仿佛能看穿宇宙的儘頭。
“可如果黑洞隻會變大,那它一開始是怎麼形成的?”青林忍不住問。
霍金放下粉筆,轉頭看他:“恒星死亡的時候,核心坍縮,密度變得無限大,體積無限小——這就是奇點。所有物理定律在奇點處都會失效,就像數學裡的除以零。”他突然咳嗽起來,咳得肩膀直抖,好一會兒才緩過來,“但奇點被事件視界包裹著,我們看不到它,這就是宇宙的仁慈。”
“事件視界?”
“黑洞的邊界。”霍金用手比劃了個球,“一旦越過這個邊界,就再也回不來了。就像掉進了瀑布,水流的速度比你遊得還快,隻能一直往下掉。”
青林突然想起什麼:“您後來還提出,黑洞其實會發光,對嗎?叫……霍金輻射?”
霍金的動作頓住了,眼鏡後麵的眼睛閃過一絲驚訝:“黑洞會發光?這不可能。”他搖了搖頭,“黑洞的引力連光都逃不出去,怎麼會輻射能量?”
“是量子效應。”青林努力回憶著,“在真空中,會不斷產生正負粒子對,它們通常會瞬間湮滅。但如果這對粒子剛好在黑洞的事件視界附近,其中一個被吸進去,另一個就會逃出來,看起來就像黑洞在輻射能量。”
霍金沉默了,手指無意識地敲著輪椅扶手,發出“篤篤”的聲響。閣樓裡靜得能聽見灰塵落地的聲音,窗外的鴿子咕咕叫著飛過,陽光慢慢移動,在黑板上投下的光斑也跟著挪動。
“這會導致什麼?”他突然問,聲音有點發顫。
“黑洞會慢慢蒸發。”青林說,“隨著輻射不斷損失能量,黑洞的質量會越來越小,最後……可能會爆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