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0章 墨染時空_未來星空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遊戲競技 > 未來星空記 > 第370章 墨染時空

第370章 墨染時空(1 / 2)

隨機選了一個時空坐標,準備穿越,坐標“唐代,乾元二年759年),秦州”。

青林心頭一沉—乾元二年,正是安史之亂最動蕩的時期,秦州地處邊陲,常年受戰亂波及。

他曾在曆史課上反複研讀這段曆史,知道此時的杜甫正因戰亂漂泊,生活困頓,而那首流傳千古的《月夜憶舍弟》,正是他在此期間所作。

“咳咳……”不遠處傳來一陣壓抑的咳嗽聲,打斷了青林的思緒。

他循聲望去,隻見一間低矮的土坯房內,昏黃的油燈下,一位身著破舊長衫的中年男子正伏案而坐。

男子身形消瘦,顴骨高聳,花白的頭發隨意束在腦後,手中握著一支毛筆,在泛黃的宣紙上緩緩書寫,眉頭緊鎖,眼神裡滿是憂愁。

青林放輕腳步,悄悄靠近土坯房。

透過破損的窗欞,他看見宣紙上已經寫了幾行字:“戍鼓斷人行,邊秋一雁聲。”

字跡蒼勁有力,卻帶著一種難以掩飾的悲涼,正是杜甫的筆跡!

“請問……是杜子美先生嗎?”青林猶豫片刻,還是輕聲開口。

他知道杜甫字子美,後世尊稱其為“詩聖”,此刻貿然打擾,或許會顯得唐突,但他實在無法錯過見證這首詩誕生的機會。

屋內的男子聞言,停下手中的筆,緩緩轉過身。

他的目光落在青林身上,帶著幾分警惕,又有幾分疲憊:“足下是何人?為何深夜在此徘徊?”男子的聲音沙啞,卻透著一股文人的儒雅,正是杜甫。

“在下青林,自遠方而來,因迷路至此,見先生屋內亮著燈,便鬥膽上前詢問。”青林儘量讓自己的語氣顯得誠懇,同時悄悄將手腕上的量子定位儀藏進衣袖——他不敢暴露現代科技,生怕打亂時空秩序。

杜甫盯著青林看了片刻,見他衣著雖與常人不同,卻並無惡意,便輕歎一聲:“亂世之中,迷路也是常事。若不嫌棄,可進屋暫避風寒,隻是屋內簡陋,無好酒好茶招待。”

青林連忙道謝,跟著杜甫走進土坯房。屋內空間狹小,除了一張破舊的木桌、一把椅子和一張簡陋的木床,幾乎沒有其他家具。桌上除了筆墨紙硯,隻有一小碟粗糧和一壺早已涼透的茶水,牆角堆著幾件打滿補丁的衣物,處處透著貧寒。

“近來戰亂頻繁,秦州一帶民不聊生,我也是不久前才從華州輾轉至此,寄住在這間廢棄的土坯房裡。”杜甫一邊給青林倒茶,一邊緩緩說道,語氣中滿是無奈,“原本想在此處稍作安頓,可聽聞故鄉河南一帶戰事又起,不知家中幾位弟弟是否平安,心中實在難安。”

青林握著手中的粗瓷茶杯,指尖傳來冰涼的觸感,心中卻泛起一陣酸楚。他知道,杜甫的幾位弟弟此時分散在各地,因戰亂阻隔,音信不通,這正是他創作《月夜憶舍弟》的直接原因。

“先生不必過於憂慮,或許弟弟們吉人天相,早已避開戰亂,隻是暫時無法傳信罷了。”青林輕聲安慰道,卻也知道這話蒼白無力——在安史之亂的大背景下,普通人的生命如同風中殘燭,能否存活全憑運氣。

杜甫聞言,隻是苦笑一聲,重新坐回桌前,目光落在宣紙上那兩句詩上:“‘戍鼓斷人行,邊秋一雁聲’,這是我傍晚時見窗外景象,心中有感而寫。你看,這戍樓上的鼓聲一響,路上就再無行人,邊疆的秋天,隻有一隻孤雁在天空鳴叫,這般景象,怎能不讓人想起遠方的親人?”

青林湊近一看,宣紙上的字跡墨色未乾,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沉甸甸的憂愁。他曾在課本上無數次讀到這兩句詩,卻直到此刻,在這荒涼的秦州土坯房裡,在昏黃的油燈下,才真正感受到詩中蘊含的悲涼——那不是憑空想象的愁緒,而是戰亂中普通人最真實的生存狀態。

“先生這兩句詩,將邊疆的荒涼與人心的孤寂寫得淋漓儘致,讓人讀來不禁心生感慨。”青林由衷地讚歎道。

杜甫輕輕搖頭,拿起毛筆,卻沒有立刻下筆,而是望向窗外。此時夜色已深,一輪殘月掛在灰蒙蒙的天空中,月光透過破損的窗欞,灑在屋內的地麵上,形成斑駁的光影。“今夜月色雖淡,卻也能照亮遠方。隻是不知,這月光能否照到我弟弟們所在的地方?”他喃喃自語,聲音中滿是思念。

青林順著杜甫的目光望向窗外,隻見殘月如鉤,曠野上一片寂靜,隻有偶爾傳來的幾聲犬吠,更顯淒涼。他突然想起《月夜憶舍弟》中的下兩句詩,心中一動,輕聲說道:“先生,既然月色能照遍天下,或許您的弟弟們此刻也在望著這輪明月,思念著您呢?”

杜甫猛地轉過頭,眼中閃過一絲光亮:“你說得對!‘露從今夜白,月是故鄉明’——從今夜開始,露水就變得潔白了,而這月亮,還是故鄉的最明亮啊!”他一邊說著,一邊拿起毛筆,在宣紙上飛快地寫下這兩句詩。筆尖劃過宣紙的聲音,在寂靜的屋內格外清晰,仿佛是他心聲的傾訴。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寫完這兩句,杜甫放下毛筆,站起身,在屋內緩緩踱步。他的眉頭依舊緊鎖,眼神卻比之前多了幾分複雜的情緒——有對故鄉的思念,有對弟弟們的牽掛,還有對戰亂的痛恨。“我有四個弟弟,edestbrother早年去世,其餘三個弟弟分彆在江南、河南一帶。自安史之亂爆發以來,我們就失去了聯係,如今不知他們是否還活著,是否能吃飽穿暖。”

青林靜靜地聽著,沒有打斷。他知道,杜甫的這份思念,不僅僅是對家人的牽掛,更是對天下所有因戰亂而離散的百姓的同情。在那個動蕩的年代,像杜甫這樣骨肉分離的家庭,數不勝數。

“去年潼關失守,長安淪陷,我帶著家人四處逃亡,一路上見過太多流離失所的百姓,他們有的失去了親人,有的失去了家園,隻能在寒風中瑟瑟發抖,啃食樹皮草根為生。”杜甫的聲音越來越低沉,眼中泛起了淚光,“我曾寫下‘朱門酒肉臭,路有凍死骨’,可即便如此,又能改變什麼呢?戰亂依舊,百姓依舊受苦。”

青林看著杜甫悲傷的模樣,心中滿是敬佩。在如此困頓的處境下,杜甫沒有隻顧自己的安危,而是始終心係百姓,用詩歌記錄下戰亂帶來的苦難,這種“憂國憂民”的情懷,正是他被稱為“詩聖”的原因。

“先生不必過於自責,您的詩歌,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,能讓後人記住這段曆史,記住百姓的苦難,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。”青林輕聲說道。他知道,杜甫的詩歌不僅在當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,更成為了後世研究安史之亂的珍貴史料,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。

杜甫聞言,微微一怔,隨即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:“但願如此吧。我這一生,彆無他求,隻希望能用手中的筆,記錄下這世間的悲歡離合,讓後人知道,在這片土地上,曾有過這樣一段艱難的歲月,曾有過無數百姓在苦難中掙紮。”

說完,杜甫重新坐回桌前,拿起毛筆,繼續在宣紙上書寫。他的筆尖似乎變得更加沉重,每一個字都凝聚著他的情感。青林站在一旁,靜靜地看著,隻見宣紙上陸續出現了“有弟皆分散,無家問死生”的詩句。


最新小说: 漫畫重啟後,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:穿書八零,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: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: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