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7章 終南餘絹_未來星空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遊戲競技 > 未來星空記 > 第457章 終南餘絹

第457章 終南餘絹(1 / 1)

穿越者劉彬扶了扶滑落的眼鏡,看著眼前青瓦連綿的坊市建築,難以置信地張大了嘴:“這就是……武德年間的長安?比全息影像真實一百倍!”他懷裡的古籍封麵上,“鄭鳳熾傳”四個篆字正泛著陳舊的光澤——那是他們此行的目標,唐初絲織業的傳奇巨頭。

穿越者吉力大師撚了撚佛珠,目光掃過街角晾曬的生絲,指尖輕觸空氣,仿佛在感知某種無形的波動:“此地氣脈旺盛,商流如川,果然是聚財之地。隻是這絲帛的氣息裡,藏著超越時代的規整。”

青林將校準儀調成腕表模式,壓了壓帽簷——他穿的改良式唐裝還是上次穿越時定製的,此刻倒不顯突兀。“根據史料記載,鄭鳳熾的邸店就在前麵的延壽坊。傳聞他的庫房能讓終南山披絹,我們得先摸清他的根基。”

三人沿著青石板路前行,沿途的絲織店鋪鱗次櫛比,夥計們正將一匹匹素綾、彩綢掛在鋪麵上,引得路人駐足。但這些店鋪的規模,與前方那座占據半條街巷的宅院相比,簡直不值一提。朱漆大門上懸掛著“鄭府”鎏金匾額,門旁矗立的石獅子嘴裡,竟嵌著兩團揉皺的絹帛,既顯奢華又帶著幾分商人的隨性。

“就是這兒了。”青林剛要上前,卻被守門的仆役攔住。那仆役身著綢緞短打,眼神銳利如鷹:“三位麵生得很,可有拜帖?”

劉彬正想掏出偽造的文書,吉力大師卻上前一步,從袖中取出一小塊瑩白的蠶繭——那是他從時空艙儲物格裡帶來的,22世紀培育的“天蠶”繭,比唐代的蠶繭大出近一倍。“煩請通報鄭公,貧僧自南方而來,有‘絲中寶玉’相贈。”

仆役見那蠶繭質地非凡,不敢怠慢,匆匆入內通報。片刻後,一個身著錦袍、麵容富態的中年男子快步迎出,正是鄭鳳熾。他雖年近五旬,眼神卻亮得驚人,掃過蠶繭的瞬間,呼吸明顯急促了幾分:“大師果然有寶物!快請入內詳談。”

鄭府的庭院遠比想象中精致,抄手遊廊的欄杆上,竟用彩絲編織成藤蔓紋樣,廊下晾曬的生絲排列得如同規整的隊列,每一縷的粗細都幾乎一致。落座後,鄭鳳熾直入正題,指尖輕撫天蠶繭:“此繭大而飽滿,蠶絲定然綿長。隻是不知大師從何處得來?”

吉力大師微微一笑:“此乃貧僧修行之地的異種,若能得其飼養之法,蠶絲產量或可倍增。但貧僧更想知道,鄭公能讓絲帛遍布天下,靠的絕非僅僅是勤勉吧?”

鄭鳳熾眼中閃過一絲訝異,隨即撫掌大笑:“大師果然慧眼。不瞞三位,我鄭家能有今日,靠的是‘三法’——選種、控溫、分銷。”他引著三人穿過庭院,來到一間封閉的暖房,裡麵整齊排列著數十個竹製蠶匾,蠶寶寶正啃食著新鮮的桑葉,室內溫度明顯高於室外。

“尋常蠶戶任由蠶蟲在自然溫度下生長,冷暖不定,成活率不足六成。”鄭鳳熾指著牆角的銅製炭盆,“我特製了這種帶通風孔的炭盆,能讓暖房始終保持在‘桑綠不凋’的溫度,蠶蟲成活率能到九成。”

劉彬聞言,立刻掏出隨身攜帶的微型記錄儀:“這是最早的恒溫養殖技術!比史料記載的早了近千年。”

青林則注意到暖房角落的幾個陶罐,裡麵裝著不同顏色的蠶卵:“這些是?”

“選種之法。”鄭鳳熾拿起一枚陶罐,“我派人在江南、蜀地收集不同品種的蠶卵,隻留那些產卵多、蠶絲粗的母蠶後代,代代篩選,如今我家的蠶比彆家的多吐三成絲。”

穿過暖房,便是鄭府的庫房。推開沉重的木門,堆積如山的絹帛映入眼簾,紅的似霞,白的如雪,空氣中彌漫著絲綢特有的溫潤光澤。幾名賬房先生正用毛筆在竹簡上記錄出入賬目,旁邊堆放的竹簡已經高過人頭。

“這便是分銷之法的關鍵。”鄭鳳熾指向牆上懸掛的地圖,上麵用墨點標注著數十個地點,“我在洛陽、揚州、益州都設了邸店,絲綢織成後立刻用快馬運往各地,趕上當地的集市。尋常商人坐等上門,我卻讓絲綢追著買家走。”

吉力大師走到賬房先生身旁,看著竹簡上密密麻麻的數字,突然問道:“鄭公的賬目如此繁雜,如何確保各地邸店不欺瞞?”

鄭鳳熾露出得意之色,招手叫來一個管事,管事捧著一個銅製圓盤,上麵刻著細密的齒輪。“這是我請巧匠做的‘計數盤’,每個邸店領貨時都要記錄數量,齒輪轉動的次數與賬目對應,回來核對時若有差錯,一查便知。”

青林瞳孔微縮,這計數盤雖簡陋,卻蘊含著機械計數的雛形,與他隨身攜帶的校準儀核心原理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“鄭公的方法,已超越了單純的商業運作,更像是一種係統工程。”

正說著,門外突然傳來喧嘩聲,一個仆役慌慌張張地跑進來:“東家,官府的人來了,說要征調咱們的絲綢犒賞軍隊!”

鄭鳳熾臉色微變,隨即恢複鎮定:“無妨。”他引著三人來到前堂,隻見幾名身著緋色官服的官員正坐等。為首的官員見到鄭鳳熾,語氣帶著幾分客氣:“鄭公,陛下要討伐突厥,急需三萬匹絹帛,還望鄭公相助。”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劉彬頓時緊張起來,史料記載鄭鳳熾曾多次為朝廷提供物資,這會不會影響曆史進程?青林卻按住他的手臂,示意靜觀其變。

鄭鳳熾微微一笑,讓人捧來一本賬冊:“李大人放心,三萬匹絹帛現成的有兩萬,剩下一萬我讓蜀地的邸店加急運送,三日內必到。隻是朝廷上次的欠款……”

官員乾咳一聲:“陛下已下令,此次一並撥付,還會賞賜鄭公‘朝散大夫’的勳位。”

“那便多謝李大人了。”鄭鳳熾從容應對,送走官員後,才對三人解釋,“與官府打交道,既要讓利,更要立規矩。我每年都會主動捐獻部分絲綢,換得經商的便利,這也是分銷之法的一部分——借朝廷之勢,通天下之路。”

當天傍晚,鄭鳳熾設宴款待三人。酒過三巡,他終於問起三人的來曆:“三位談吐不凡,絕非尋常僧侶、書生。尤其是青林先生,看我暖房的眼神,倒像是……親手設計過一般。”

青林沉吟片刻,決定透露部分實情:“我們來自數千年後,專為探尋先輩的智慧而來。鄭公的‘三法’,在我們那個時代,叫做‘良種培育’‘環境調控’和‘供應鏈管理’,是商業運作的核心法則。”

鄭鳳熾雖震驚不已,卻並未懷疑——能拿出天蠶繭這樣的寶物,絕非凡人。他舉杯一飲而儘:“原來我這些法子,千年後還能用?”

“不僅能用,還被發揚光大。”劉彬興奮地說道,“我們有能精確控溫的儀器,有更快的運輸工具,還有記錄賬目的電腦,但核心思路與鄭公您的‘三法’彆無二致。”

吉力大師放下酒杯,目光悠遠:“世間萬物,術雖變,道不變。鄭公能在亂世中找到經商之道,靠的是觀察、思考與變通,這才是真正的財富密碼。”

接下來的幾日,三人跟著鄭鳳熾走遍了長安的絲織作坊和邸店。他們看到鄭鳳熾如何根據不同地域的需求調整絲綢品種——給北方做厚實的綾錦,給南方做輕薄的紗羅;如何培訓蠶戶采用他的養殖方法,以低於市價的價格收購生絲,形成產業閉環;甚至看到他用絲綢與西域商人交換香料,再將香料運往江南牟利,形成跨地域的貿易鏈條。

“這是最早的產業鏈整合和國際貿易啊!”劉彬的記錄儀已經存滿了資料,“史料隻說他有錢,卻沒說他的商業體係這麼先進。”

青林則發現了更驚人的細節:鄭鳳熾的作坊裡,織工們使用的織機,比同時期的織機多了兩個踏板,能織出更複雜的花紋。“這是改良過的斜織機,效率比傳統織機提高了一倍。鄭公不僅懂管理,還懂技術革新。”

鄭鳳熾對此早已習以為常:“織工們日日織布,自然知道哪裡不方便。我隻是聽他們的建議,讓巧匠改了改。做生意,不能隻盯著錢,得盯著做事的人。”

這天,鄭鳳熾帶著三人登上長安城牆,眺望遠處的終南山。深秋的終南山層林儘染,鄭鳳熾指著山巒笑道:“有人問我家有多少錢,我說終南山掛滿絹匹,我家仍有餘資。他們隻當我吹牛,卻不知我這話是真的。”

他頓了頓,語氣帶著幾分感慨:“我年少時家貧,跟著父親養蠶,看著蠶蟲作繭自縛,又破繭成蝶,便想,人也一樣,若不掙脫固有的法子,永遠賺不到大錢。後來我發現,養蠶如此,做生意亦如此——選對種子,控好環境,鋪好路子,自然能成大事。”

吉力大師合十行禮:“鄭公通透。財富從來不是憑空而來,而是對規律的把握,對細節的打磨。”

青林看著鄭鳳熾的背影,突然明白為何曆史會記住這個商人。在重農抑商的時代,鄭鳳熾沒有局限於小打小鬨,而是用係統化的思維構建了商業帝國,他的“三法”不僅創造了財富,更奠定了中國古代商業運作的基礎。

離彆的那天,鄭鳳熾送給三人各一匹特製的雲錦,上麵織著蠶蟲破繭的圖案。“三位是知音,這雲錦送你們作紀念。若千年後有人問起鄭鳳熾,還望告知世人,我不是靠運氣發財的。”

回到時空艙,劉彬還在翻看資料:“原來真正的發財方法,不是投機取巧,而是建立一套可複製、可優化的體係。鄭公的‘三法’,放到現在依然是商業聖經。”

吉力大師撫摸著雲錦,輕聲道:“所謂財富,不過是智慧的副產品。鄭公讀懂了蠶,也讀懂了人,更讀懂了時代,這才是他最寶貴的財富。”

青林啟動校準儀,藍光再次亮起。他看著屏幕上“鄭鳳熾商業體係”的資料包,突然想起鄭鳳熾在城牆上說的話。

或許,每個時代的財富密碼都藏在生活的細節裡,藏在對規律的敬畏與變通中——就像蠶蟲要經過四次蛻皮才能吐絲,商人也要經過無數次試錯才能找到成功之路。

艙體緩緩升空,長安的輪廓逐漸縮小,終南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。

這次穿越不僅找到了曆史的答案,更找到了關於財富與智慧的永恒真理。而這些真理,終將隨著時空的流轉,在不同的時代綻放出同樣的光芒……

喜歡未來星空記請大家收藏:()未來星空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科舉逆襲:從農家子到一品閣老 彆家皇帝追求長生,朕隻求速死 重生七零,這長白山我說了算! 抗戰:係統批發商的成長之路 萬界神豪:從沒日簽到開始 我為國家獻科技 道師異聞錄 同學,快收手吧!校規真寫不下了 被綠後,我刷到了三界直播間 反派神子:開局送主角九族消消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