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艇靠岸時,碼頭上響起了鞭炮聲。工人們正忙著清點魚貨,銀鱗魚堆得高高的,稱重機上的數字還在不斷跳動。
陳岸剛踏上甲板,周大海便把對講機塞進他手裡:“你聽,廣播又念你名字了。”
“今日漁獲突破六十萬斤,創下南洋海域新紀錄!”喇叭裡的聲音有些雜音,“向陳岸團隊致敬!”
陳小滿站在一旁,手裡攥著一枚貝殼。她聽見廣播,嘴角微微揚起,卻又立刻收斂。抬頭看向陳岸,卻發現他並未留意廣播,目光投向遠處的生態站。
兩人還沒走幾步,一輛綠色吉普車從村道駛入,穩穩停在碼頭邊。
車門打開,兩名公安人員下車。一人穿著八十年代式樣的警服,肩章筆挺,手中拿著牛皮紙文件袋;另一人背著公文包,神情嚴肅。
為首的公安出示證件:“我們是縣經偵支隊的。有件事需要當麵告知你們。”
陳岸停下腳步:“什麼事?”
“趙有德的遺物整理完畢,在他家衣櫃夾層裡發現了八百七十萬港幣的彙款單。”對方語氣清晰,“收款人是他本人,彙款方寫著‘陳氏集團’。”
周圍瞬間安靜下來。
周大海原本扛著魚叉往前走,聽到這話猛地頓住,魚叉“咣”地一聲掉在地上。他沒去撿,隻是死死盯著公安:“多少?”
“八百七十萬。”公安重複了一遍,“分十二筆打入,跨度三年。最後一筆是在他去世前三天。”
陳小滿立刻掏出算盤,手指飛快撥動。珠子劈啪作響,她一邊計算一邊低聲說:“按黑市彙率……這筆錢足以買下整片近海捕撈權,還剩兩百萬。”
她抬起頭,眼中閃著光:“這不是貪汙,是洗錢。”
陳岸沒有出聲。他望著公安手中的文件袋,忽然問道:“這些錢有沒有資金流向記錄?”
“正在調查中。”公安答道,“上級要求保密,僅限內部通報。我們來,是想了解你們是否掌握相關線索。”
周大海冷笑一聲:“趙有德一個村支書,哪來的本事承接這麼大一筆資金?肯定是有人借他的名義走賬。”
“我們也這麼認為。”公安點頭,“所以希望你們配合。若有發現,可隨時上報。”
陳岸沉吟片刻:“我能看看彙款單的複印件嗎?”
“可以。”公安從文件袋中抽出一張紙遞過去,“原件已封存,這是複印的,請勿外傳。”
陳岸接過紙張,快速掃過上麵的數字與印章。日期、金額、賬號都清晰可辨。最下方有一行小字:漁業改造專項經費。
他心頭一沉。
這個詞他聽過。趙有德當初申請漁船改造批文時,用的就是這個名目。
“我回生態站一趟。”他對公安說,“有些資料要核對。”
“去吧。”公安應道,“我們會在這邊待幾天,有事直接聯係。”
眾人散去。公安前往村委會登記,洪叔被叫去冷庫查賬。周大海撿起魚叉,默默跟上陳岸,一同往生態站走去。
一路上無人言語。
進入控製大廳後,陳岸關上門,走到主控台前假裝調試設備。他低頭看著屏幕,腦海中卻反複浮現那張彙款單。
係統以往隻提供物資和技能,從未涉足調查領域。但現在不同了——這筆錢牽出一條線,涉及的不再是一個人。
他閉上眼,心中默念:【係統,能不能查這些人之間的關係?】
幾秒後,熟悉的聲音在耳邊響起:
“今日簽到成功,獲得‘人物關係圖譜掃描’。”
眼前沒有彈窗,但下一刻,一段信息直接湧入腦海。
趙有德居於中心,一條紅線連接至陳天豪,旁注“資金往來12次”,其中七次標注為“偽裝扶貧撥款”。另一條線延伸至“王麻子收購站”,備注為“壓價分成協議”。
最關鍵的是,所有彙款最終都繞回同一個名字:陳氏集團。
而“漁業改造專項”這幾個字,在係統中標為紅色,定義為“虛假項目代號”。
陳岸睜開眼,呼吸微促。
係統升級了。
它不再僅僅給予工具,現在也開始提供情報。
他立即打開生態站數據庫,輸入“陳氏集團+彙款+趙有德”。屏幕上跳出幾份舊合同掃描件,均為趙有德以集體名義簽署的漁船改造協議。
合同落款蓋著紅章,簽名卻是打印體。
他放大圖像,仔細觀察簽名邊緣——有明顯的粘貼痕跡。
這不是真合同,而是偽造的。
“哥!”陳小滿突然衝進來,手中握著一個小本子,“我翻了去年的記賬簿,趙有德上報的改造經費是三十五萬,實際到賬隻有八萬!剩下的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