己醜日,南齊明帝改封南平王蕭寶攸為邵陵王,蜀郡王蕭子文為西陽王,廣漢王蕭子峻為衡陽王,臨海王蕭昭季為巴陵王,永嘉王蕭昭粲為桂陽王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乙未日,北魏主從鄴城返回;冬季十月丙辰日,抵達洛陽。
壬戌日,北魏主下詔:“各州刺史精心考察下屬官員,根據政績得失分為三等,上報朝廷。”又下詔:“徐州、兗州、光州、南青州、荊州、洛州六州,嚴密整備軍事,隨時待命。”十一月丁卯日,北魏主下詔廢除文惠太子蕭長懋)的東田彆墅,拆毀興光樓。
己卯日,南齊明帝為太子蕭寶卷迎娶褚氏為太子妃,實行大赦。褚妃是褚澄的女兒。
庚午日,北魏主前往委粟山,確定圜丘祭天場所)的位置。己卯日,北魏主召集儒生討論祭祀圜丘的禮儀。秘書令李彪建議:“魯國人要祭祀天帝,必先在泮宮學校)祭祀先師。請陛下在祭祀圜丘前一天,到太廟祭告祖先。”北魏主采納了他的建議。甲申日,北魏主在圜丘祭祀天帝;丙戌日,實行大赦。
十二月乙未日初一,北魏主在光極堂召見群臣,宣布官員品級製度,正式開始大規模選拔官員。光祿勳於烈的兒子於登援引舊例請求升官,於烈上奏表說:“現在朝廷推行聖明之治,官員應謙遜退讓,而我的兒子於登卻援引舊例求官;這是我平時教導無方,請求將他降職!”北魏主說:“這是有見識的話,沒想到於烈能做到這樣!”於是召見於登,對他說:“朕要教化天下,因你父親有謙遜的美德、正直的風範,所以提拔你為太子翊軍校尉。”又加封於烈為散騎常侍,封為聊城縣子。
北魏主對群臣說:“國家曆來有一件事令人歎息:臣子們不肯公開議論朝政得失。君主的憂慮是不能接受勸諫,臣子的憂慮是不能儘忠。從今以後,朕任用某人,如果有不合適的地方,你們要直言他的過失;如果有有才能卻沒被朕發現的人,你們也要舉薦。這樣,舉薦得當的有賞,知情不報的有罪,你們要明白這一點。”
丁酉日,南齊明帝下詔修葺晉朝各位皇帝的陵墓,增加守衛人員。
甲子日,北魏主在光極堂召見群臣,賞賜官員冠服符合品級的禮服)。
此前,北魏人從未使用錢幣,北魏主開始下令鑄造“太和五銖”錢。這一年,錢幣鑄造基本完備,下詔朝廷和民間都可使用。
北魏任命光城蠻族首領田益光為南司州刺史,允許他自行任免所轄地區的官員。後來又在新蔡設立東豫州,任命田益光為刺史。
氐王楊炅去世。
高宗明皇帝中建武三年丙子年,公元496年)
春季正月丁卯日,南齊任命楊炅的兒子楊崇祖為沙州刺史,封為陰平王。
北魏主下詔,認為:“北方人把‘土’稱為‘拓’,把‘後’稱為‘跋’。北魏皇室的祖先出自黃帝,以土德稱王,所以姓拓跋。土是黃色的,是萬物的本源;應當改姓為‘元’。各位從代都來的功臣舊族,姓氏有的重複,都要更改。”於是開始改鮮卑姓為漢姓:拔拔氏改為長孫氏,達奚氏改為奚氏,乙旃氏改為叔孫氏,丘穆陵氏改為穆氏,步六孤氏改為陸氏,賀賴氏改為賀氏,獨孤氏改為劉氏,賀樓氏改為樓氏,勿忸於氏改為於氏,尉遲氏改為尉氏;其餘所改的姓氏,數不勝數。
北魏主很重視門第宗族,認為範陽盧敏、清河崔宗伯、滎陽鄭羲、太原王瓊四姓,是士大夫公認的望族,都娶他們的女兒充實後宮。隴西人李衝因才能見識被重用,在朝中地位尊貴,他聯姻的對象,都是名門望族;北魏主也娶他的女兒為夫人。
北魏主下詔讓黃門郎、司徒左長史宋弁審定各州的士族等級,對很多家族的等級進行了升降。又下詔:“代都人過去沒有門第宗族之分,即使是功臣賢人的後代,也和貧寒之人沒有區彆;所以有的人身居公卿高位,他服喪一年的親屬卻還在擔任卑微的官職。穆、陸、賀、劉、樓、於、嵇、尉八姓,從太祖拓跋珪)以來,功勳卓著,世代擔任王公,地位顯赫,明確可知,可下令司州、吏部,不要讓他們擔任卑微官職,待遇與範陽盧氏等四姓相同。除此之外,應當列入士族的家族,隨後再另行下詔規定。
“過去擔任部落大人,且從皇始年間拓跋珪時期)以來,三代官職在給事以上或爵位達到王公的,定為‘姓’;如果原本不是部落大人,但從皇始年間以來,三代官職在尚書以上或爵位達到王公的,也定為‘姓’。部落大人的後代,官職不顯赫的,定為‘族’;原本不是部落大人,但官職顯赫的,也定為‘族’。所有這些姓和族,都要仔細審核,不容許假冒。命令司空穆亮、尚書陸琇等人詳細審定,務必公平合理。”陸琇是陸馛的兒子。
北魏舊製度規定:王國的舍人侍從官員)都應娶八姓穆、陸等)及清白人家的女兒。鹹陽王元禧卻娶了奴仆的女兒,北魏主嚴厲責備他,趁機下詔為六個弟弟選聘妻子:“之前六位親王所娶的妻子,可改為妾。鹹陽王元禧,可聘娶已故潁川太守隴西人李輔的女兒;河南王元乾,可聘娶已故中散大夫代郡人穆明樂的女兒;廣陵王元羽,可聘娶驃騎谘議參軍滎陽人鄭平城的女兒;潁川王元雍,可聘娶已故中書博士範陽人盧神寶的女兒;始平王元勰,可聘娶廷尉卿隴西人李衝的女兒;北海王元詳,可聘娶吏部郎中滎陽人鄭懿的女兒。”鄭懿是鄭羲的兒子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當時趙郡李氏家族,人才眾多,各支都有良好的家風,所以當時談論名門望族,以“五姓”盧、崔、鄭、王、李)為首。
眾人商議認為薛氏是河東的名門望族。北魏主說:“薛氏是蜀地人,怎能列入郡中望族!”直閣薛宗起手持長戟站在殿下,走出隊列回答:“臣的祖先在漢末在蜀地做官,兩代後就返回河東,現在已傳承六代,不是蜀地人。陛下是黃帝的後代,在北方受封,難道能說陛下是胡人嗎!現在薛氏不能列入郡姓,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!”於是把長戟摔在地上。北魏主緩緩說:“這麼說,朕是甲姓,你是乙姓?”於是將薛氏列入郡姓,還說:“你不是‘宗起’,而是‘起宗’能振興宗族)啊!”
北魏主孝文帝)和群臣討論選拔官員的製度,說:“近代以來,官員的高低取決於出身門第,各有固定等級;這到底該不該這樣?”李衝回答:“不知道從上古以來,設置官職、排列爵位,是為了富貴人家的子弟,還是為了治理天下?”北魏主說:“當然是為了治理天下。”李衝說:“既然如此,陛下現在為什麼專門看重門第,不提拔有才能的人呢?”北魏主說:“如果有過人的才能,不愁不被發現。但君子世家,即使沒有當世的用處,至少德行純正篤厚,所以我才任用他們。”李衝說:“傅說、呂望那樣的賢才,難道能憑門第得到嗎?”北魏主說:“像他們那樣非凡的人,千百年才出一兩個罷了。”
秘書令李彪說:“陛下如果專門看重門第,不知道魯國的三卿季孫、孟孫、叔孫),比起孔子的四科德行、言語、政事、文學)弟子,誰更優秀呢?”著作佐郎韓顯宗說:“陛下怎能讓貴族世襲貴族身份,讓平民世襲平民身份呢!”北魏主說:“如果有高明卓絕、出類拔萃的人,我也不會受這個製度拘束。”
不久,劉昶入朝,北魏主對他說:“有人說任用官員隻看才能,不必拘泥門第;我認為不是這樣。為什麼?如果賢愚善惡混為一談,君子和小人沒有名分等級的區彆,這實在不行。現在我國八族以上的士人,品級分為九等,九品之外,平民擔任的官職又有七等。如果真有絕世賢才,可以直接從平民提拔為三公。隻是擔心賢才難得,不能因為一個人就打亂我的典章製度。”
司馬光評論說:“選拔官員的製度,先看門第再看賢才,這是魏晉以來的嚴重弊端,曆代沿襲,沒人能改變。君子和小人,不在於是否出身貴族或平民。這一點,現在的人都能明白。可在當時,即使是賢明的魏孝文帝,也難免被這種弊端困擾。所以能明辨是非、不被世俗偏見迷惑的人,實在太少了!”
壬辰日,北魏改封始平王元勰為彭城王,恢複定襄縣王元鸞為城陽王。
二月壬寅日,北魏下詔:“君臣除非遇到戰爭,都要為父母守滿三年喪期。”
丙午日,北魏下詔:“京畿地區七十歲以上的老人,暮春時節前往京師,參加養老禮儀。”三月丙寅日,北魏主在華林園宴請群臣及國老退休卿大夫)、庶老退休普通官員),下詔:“國老中,八十歲以上的,授予中散大夫、郡守的虛職;七十歲以上的,授予給事中、縣令的虛職。庶老,分彆授予郡、縣的虛職,各自賞賜鳩杖敬老信物)和衣裳。”
丁醜日,北魏下詔:“各州的中正官負責評定士族等級的官員),各自舉薦本鄉有聲望、五十歲以上堅守清寒本分的人,授予縣令、縣長的官職。”
壬午日,南齊明帝下詔:“皇帝車駕上有金銀裝飾的部件,全部拆除。”
明帝一心追求節儉。太官曾獻上裹蒸一種米糕類食物),明帝說:“我吃不完這一個,可切成四塊,剩下的留著晚上吃。”又曾使用皂莢洗滌用品),把剩下的皂莢水交給手下說:“這還能再用。”元日正月初一)太官向明帝祝壽,用了銀酒槍酒器),明帝想把它毀掉;王晏等人都稱頌明帝的美德,衛尉蕭穎胄卻說:“朝廷最隆重的禮儀,莫過於三元元旦、上元、下元)。這一件器物是舊物,算不上奢侈。”明帝不高興。後來參加私人宴會,席上擺滿銀器,蕭穎胄說:“陛下之前想毀掉銀酒槍,恐怕應該把這種銀器也一起毀掉。”明帝十分慚愧。
明帝親自處理繁雜的政務,規定的細則也很嚴密,於是郡縣以及六署、九府的日常事務,沒有不奏報朝廷的,全靠皇帝的詔書決斷。文武功臣和舊臣,都不通過吏部選拔任用,親信之人憑借權勢,互相引薦,官場事務變得過於繁瑣。南康王侍郎潁川人鐘嶸上書說:“古代,聖明的君主根據才能分配政務,衡量能力授予官職,三公坐著討論治國之道,九卿具體執行完成事務,天子隻需端坐在朝堂上拱手執政而已。”奏書呈上後,明帝很不高興,對太中大夫顧暠說:“鐘嶸是什麼人,想乾涉我的政務!你認識他嗎?”顧暠回答:“鐘嶸雖然職位低微、名聲不顯,但他說的話或許有可取之處。而且繁雜的事務,各有主管部門;現在君主包攬並親自處理,導致君主越來越勞累,臣子越來越安逸,這就是所謂‘代替廚師做飯、代替工匠砍木頭’啊。”明帝沒理會,轉而談論彆的話題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夏季四月甲辰日,北魏廣州刺史薛法護前來投降南齊。
北魏入侵司州,櫟城戍主魏僧瑉率軍抵抗,擊敗北魏軍。
五月丙戌日,北魏在河陰營建方澤祭祀地神的場所)。又下詔:漢、魏、晉各代皇帝的陵墓,周圍百步內禁止砍柴割草。丁亥日,北魏主在方澤舉行祭祀地神的儀式。
秋季七月,北魏廢黜皇後馮氏。起初,文明太後想讓自己的家族顯貴,挑選馮熙的兩個女兒進入後宮,其中一個早逝,另一個得到北魏主的寵愛,不久生病,回到家中做了尼姑。文明太後去世後,北魏主立馮熙的小女兒為皇後。後來她的姐姐病愈,北魏主思念她,又把她迎入宮中,封為左昭儀;皇後的寵愛漸漸衰減。昭儀自認為年長,而且先入宮,不遵守妾的禮儀。皇後十分慚愧怨恨,昭儀趁機誣陷她,導致她被廢黜。皇後一向有德行操守,於是住進瑤光寺,做了修行的尼姑。
北魏因長期乾旱,北魏主從癸未日開始斷食,直到乙酉日,群臣都到中書省請求拜見。北魏主在崇虎樓,派舍人推辭不見,同時詢問群臣前來的原因。豫州刺史王肅回答:“現在京城四周郊區都已降下充足的雨水,隻有京城雨水較少。百姓還沒缺一頓飯,陛下卻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,臣下惶恐不安,無地自容。”北魏主派舍人回應說:“朕斷食幾天,上天仍沒有感應。近來朝廷內外無論貴賤,都說四周郊區下雨了,我懷疑他們是想安慰我,未必是實情。我正要派人去查看,如果真像他們說的那樣,就立刻恢複進食;如果不是,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!就用我的性命為百姓贖罪吧!”當天晚上,天降大雨。
北魏太子元恂不好學習,身材一向肥胖,苦於河南地區氣候炎熱,常常想返回北方。北魏主賜給他漢族衣冠,他卻常常私下穿著鮮卑服裝。中庶子遼東人高道悅多次懇切勸諫,元恂很厭惡他。八月戊戌日,北魏主前往嵩山,元恂和手下密謀,召集放牧的輕騎兵,準備逃奔平城,還在宮中親手殺死高道悅。領軍元儼關閉宮門阻止,直到入夜才平定局勢。第二天清晨,尚書陸琇騎馬急報北魏主,北魏主大驚,隱瞞此事,仍然前往汴口,然後返回洛陽。
甲寅日,北魏主入宮,召見元恂,列舉他的罪狀,親自和鹹陽王元禧等人輪流鞭打他一百多下,把他拖拽出去,囚禁在城西;一個多月後,元恂才能起身。
丁巳日,北魏相州刺史南安惠王元楨去世。
九月戊辰日,北魏主在小平津檢閱軍隊;癸酉日,返回宮中。
冬季十月戊戌日,北魏下詔:“從代都來的士兵,都編入羽林、虎賁軍宮廷警衛部隊)。司州的百姓,十二戶中抽調一人,充當官吏,供朝廷和私人的勞役使用。”
北魏吐京胡少數民族)反叛,北魏主下詔讓朔州刺史元彬代理汾州事務,率領並州、肆州的軍隊討伐反叛的胡人。元彬是元楨的兒子。元彬派統軍奚康生進攻反叛的胡人,擊敗他們,追擊到車突穀,再次擊敗敵軍,俘獲的各種牲畜數以萬計。北魏主下詔任命元彬為汾州刺史。胡人去居等六百多人占據險要地勢拒不投降,元彬請求調撥兩萬軍隊討伐,有關部門上奏批準,北魏主大怒說:“小小寇賊,哪有調動大軍的道理!可根據實際情況討伐。如果不能攻克,必須動用大軍,就先斬殺刺史,然後再發兵!”元彬十分害怕,親自率領州府軍隊,身先士卒,討伐去居,平定了叛亂。
北魏主在清徽堂召見群臣,商議廢黜太子元恂。太子太傅穆亮、少保李衝摘下官帽叩頭請罪。北魏主說:“你們請罪是出於私人情誼,我商議的是國家大事!‘大義滅親’,是古人推崇的準則。現在元恂想違背父親、逃奔反叛,占據恒州、朔州地區,天下沒有比這更大的罪惡了!如果不除掉他,將會成為國家的禍患。”閏十月丙寅日,北魏主廢黜元恂為平民,安置在河陽無鼻城,派兵守衛,供給的飲食衣物,僅能避免饑餓寒冷而已。
戊辰日,北魏設置常平倉儲備糧食、調節物價的機構)。
戊寅日,南齊太子蕭寶卷舉行加冠儀式。
起初,文明太後想廢黜北魏主,穆泰懇切勸諫,太後才打消念頭,穆泰因此受到寵愛。等到北魏主南遷洛陽,所親近信任的大多是中原的儒士,宗室和代都舊人往往不高興。穆泰從尚書右仆射調任定州刺史,自稱長期患病,在溫暖的地方病情會加重,請求調任恒州;北魏主於是調恒州刺史陸睿為定州刺史,讓穆泰代替他。穆泰到恒州後,陸睿還沒出發,兩人就一起密謀反叛,暗中勾結鎮北大將軍樂陵王元思譽、安樂侯元隆、撫冥鎮將魯郡侯元業、驍騎將軍元超等人,共同推舉朔州刺史陽平王元熙為盟主。元思譽是元天賜的兒子;元業是元丕的弟弟;元隆、元超都是元丕的兒子。陸睿認為洛陽政治清明,勸穆泰暫緩行動,穆泰因此沒有立即起兵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元熙假裝答應穆泰等人,穩住他們,同時秘密把情況上報北魏主。代理吏部尚書任城王元澄患病,北魏主在凝閒堂召見他,說:“穆泰圖謀叛亂,煽動宗室。如果叛亂真的發生,現在遷都剛完成,北方人留戀舊土,南北局勢將會動蕩,我在洛陽的統治就無法鞏固了。這是國家大事,隻有你能辦理。你雖然生病,也要勉強為我北行,觀察局勢。如果穆泰勢力薄弱,就直接前去擒獲他;如果他勢力強盛,可秉承我的旨意,調動並州、肆州的軍隊進攻他。”元澄回答:“穆泰等人愚昧糊塗,隻是因為留戀舊土,才想出這個主意,沒有深謀遠慮;我雖然懦弱膽怯,也足以製服他們,希望陛下不要擔憂。即使身患疾病,我怎敢推辭!”北魏主笑著說:“任城王願意前往,我還有什麼可擔憂的!”於是授予元澄符節、黃鉞、竹使符和宮廷警衛部隊,讓他代理恒州事務。
元澄行進到雁門,雁門太守連夜報告:“穆泰已經率領軍隊向西去迎接陽平王元熙了。”元澄立即下令進軍。右丞孟斌說:“局勢難以預料,應當依照陛下的旨意,召集並州、肆州的軍隊,然後慢慢前進。”元澄說:“穆泰既然圖謀叛亂,本該占據堅城;卻反而去迎接陽平王,推測他的情況,應該是勢力薄弱。穆泰既然沒有抵抗,無故調動大軍,不合適。隻需迅速前往恒州鎮撫,民心自然安定。”於是加速行軍,日夜兼程。元澄先派治書侍禦史李煥單人匹馬進入代都,出其不意地勸說穆泰的同黨,向他們說明禍福,這些人都不願再為穆泰效力。穆泰無計可施,率領手下幾百人進攻李煥,沒能攻克,逃出城西;李煥追擊,擒獲穆泰。元澄不久後也抵達代都,徹底追查同黨,逮捕陸睿等一百多人,全部關進監獄,民間安定無事。元澄詳細把情況上奏北魏主,北魏主大喜,召集公卿,把奏表拿給他們看,說:“任城王真可以說是國家的忠臣啊。看他審訊的供詞,即使是古代的皋陶傳說中公正的法官)也比不上他!”又回頭對鹹陽王元禧等人說:“你們遇到這種情況,是辦不成的。”
北魏主謀劃入侵南齊,在清徽堂召見公卿,說:“我在中原定都,各項製度大致確立;隻有南方的南齊還沒平定,怎能效仿近代的天子,安居在深宮之中呢!我現在決定南征,隻是還沒確定出兵的早晚。近來術士都說,現在出兵一定能取勝。這是國家大事,各位君臣要各自說出自己的看法,不要因為我先表明態度,就當麵含糊其辭,事後又提出不同意見。”李衝回答:“凡是用兵的法則,應當先考慮人事,再觀察天道。現在占卜雖然吉利,但人事還沒準備好,遷都還不久,秋季糧食沒有豐收,不適合出兵。依我之見,應當等到明年秋天。”北魏主說:“十七年前,我率領二十萬軍隊南征,當時人事方麵準備充分,卻天時不利。現在天時有利,又說人事未備,按仆射的說法,我們就永遠沒有征伐南齊的時機了。南齊近在咫尺,將來會成為國家的禍患,我怎敢安心!如果今年秋天出兵不能取勝,各位都要交給司法部門治罪,你們可要好好考慮清楚。”
北魏主因被判流放邊疆的罪犯大多逃亡,於是製定製度:一人逃亡,全家都要充當勞役。光州刺史博陵人崔挺上書勸諫說:“天下的善人少,惡人多。如果一人有罪,牽連全家,那麼司馬牛會因桓魋司馬牛的哥哥,謀反)而受罰,柳下惠會因盜蹠傳說中的盜賊)而被殺,這難道不悲哀嗎!”北魏主認為他說得對,於是廢除了這項製度。
喜歡白話文講資治通鑒請大家收藏:()白話文講資治通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