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月初三,淩晨。
清軍駐守瑞昌的章京兀兒特一夜未眠。
話說這兀爾特,乃是八旗正藍旗人,原本是莽古爾泰的手下。
努爾哈赤死後,皇太極繼位,不久後莽古爾泰在八旗內部權力鬥爭中落敗,莽古爾泰死後,正藍旗被皇太極吞並,八旗一度僅剩七旗。
後來皇太極重建正藍旗,並讓其子豪格擔任旗主,這一度使正藍旗恢複了往日的地位。
但是很遺憾的是,皇太極死後,多爾袞兄弟掌控了八旗大權,正藍旗再度被打壓,失去了上三旗的地位,連帶著正藍旗的將領和部眾族人一起成為八旗內部的邊緣人。
在曆史上,這兀兒特也算是一個人物。
1662年,南明在堅持了十幾年以後,終於迎來生命的終點。
躲藏在緬甸的永曆皇帝被緬甸王出賣,誘捕了之後送給了吳三桂,抓獲永曆的吳三桂,一開始決定將永曆皇帝砍頭,這種做法甚至連滿人將領都看不下去了,認為永曆畢竟是做過皇帝,應該有體麵的死法。
這其中,就有兀兒特。
本來兀兒特所在的正藍旗就受到多爾袞打壓,一直被邊緣化,乾著最危險的活,卻沒有相應的地位和待遇。
後來正藍旗旗主豪格,更是被多爾袞迫害,死得淒慘。
正藍旗內許多將領對多爾袞不滿,於是在1662年,當吳三桂抓獲了永曆皇帝以後,因為不放心漢人將領,於是安排了八旗將領押送永曆,其中就有兀兒特。
這兀兒特看永曆儀表堂堂,終究是當過十幾年皇帝的人,即便死到臨頭,也不失體麵,於是正藍旗幾千人一合計,咱們女真人本來就是大明的子民,大明的皇帝本來也是咱們的皇帝呀!
既然如此,不如乾脆咱們把永曆救出來,大家一起擁立永曆為帝,推翻多爾袞殘暴統治多好!
於是,幾千正藍旗的滿人將士,竟然就這麼反清複明了!
怎奈何行事不密,實力有限,後來被吳三桂帶兵剿滅了。
回到當下,兀兒特也因為正藍旗的出身而受到排擠。
這不,九江攻城這麼大的功勞,他卻被打發來守這瑞昌縣城,想想實在是不甘心。
當昨夜城門衛兵來報,說瑞昌城被一股數量不明的明軍包圍時,一開始他還沒當回事,沒意識到這個“數量不明”的意思,直到他親自登上城門,看到城外亮堂堂地一大片,漫山遍野的火把,粗略估計一下,怕是不下幾萬支。
當然,這是貞德故布疑陣,從袁宗第那裡調來了2萬老弱和家屬百姓,刻意點的火把。目的就是嚇住瑞昌城內的這1萬守軍,使其不敢輕易出城,以免威脅到各路口守軍的後方。
這叫…………這在36計裡麵叫什麼計來著?
貞德一邊為自己的計謀得意揚揚,一邊卻又為想不起來計謀的名字皺眉頭。
嗯,這該死的完美主義。
然而,對兀兒特來說,這還僅僅隻是開胃菜。
第二天淩晨,當一夜未眠的兀兒特就著晨光,朝城門口望去的時候,卻發現了一個更加令他岔氣的事情——瑞昌縣城的四個城門,竟然被明軍趁著夜色全部拿推車、石頭、裝滿了土的麻袋給堵死了!
昨夜城外的確有動靜,但清軍隻以為是明軍在為攻城做準備,考慮到城外明軍數量太多,他們也沒敢出城迎戰,隻是從城牆上往下射箭,一通折騰以後,明軍就撤退了。
他們原本以為就是一場普通的夜間戰鬥,卻沒想到,明軍壓根就不是要攻城,而是想封城!
兀兒特懊惱地猛捶自己的腦門。
“哎呀!中了明人的奸計了!都說明人多奸詐,果然如此!”
“章京大人,他們這是啥意思啊?不攻城,反而把我們封在城裡,難道是想困死我們?”佐領邵爾岱一邊為兀兒特按摩腦門,一邊小心地詢問。
兀兒特眉頭緊鎖,雖然享受著按摩,卻開心不起來。
“看來,他們是想先對付王爺的大軍,不希望我們突圍出城,擾亂他們的後方。
如果王爺勝了還則罷了,要是王爺敗了……”
“那咱們就成了……缸裡的王八?”
“呸!沒文化!那叫甕中捉鱉!”
“章京大人教訓的是,那這瑞昌縣城就是甕,咱們就是這甕裡麵的……鱉?”
“鱉?鱉就是王八!我說你這臭小子平時咋就不學點文化呢?真他娘給老子丟人!”
兀爾特一邊敲邵爾岱的腦瓜崩,一邊數落這不爭氣的臭小子。
就在瑞昌城內這“哼哈二將”一唱一和、自顧自說相聲的時候,不遠處的戰場上,卻正在經曆一場殘酷而血腥的殺戮。
而在距離血腥戰場不遠的地方,在廟基口的山頂上,貞德卻當著交戰雙方士兵的麵,為不久前戰死在廟基口的清軍老將哈寧阿,公開舉辦了一場隆重的葬禮。
呃……算了,誰讓她是公主呢!她要任性,誰能管得著呢?
喜歡大明貞德傳請大家收藏:()大明貞德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