休整3天之後,貞德命二師袁宗第部1萬人,在水師協助下,坐船順江東下,前往蕪湖支援黃得功。
副軍長劉肇基統領一師、三師,並由軍部直屬邵爾岱旅、李書恒旅協助,共計2.6萬人,其中騎兵1萬人,並攜帶20門紅衣大炮,從瑞昌西出陽新,威逼田見秀。
而趙無極旅以及公主衛隊,則隨同貞德駐守南昌。
貞德之所以沒有隨軍出征,而是留在了南昌,一是她相信自己一手打造的軍隊的戰鬥力,相信自己部下將領的能力。
二是因為她留在南昌,是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,那就是解決公主救國軍的財政危機。
經曆了瑞昌戰役和九江保衛戰這兩場惡戰,雖然取得了輝煌的戰績,但是對軍費的消耗也是驚人的。
打仗要死人,無論對士兵的激勵,還是死亡及傷殘士兵的撫恤,安置,亦或是對武器、甲胄、彈藥的補給,這些通通都需要大量的錢。
而從左良玉時代開始,朝廷就幾乎沒有給這支軍隊發過軍餉,除了左良玉起兵清君側以後,為了安撫左軍,臨時發了幾萬兩銀子欠餉以外,其餘軍費基本就是靠搶老百姓。
明朝的迅速敗亡,其實和這一點有巨大的關係。
但換一個角度來看,你朝廷不給軍餉,讓這些士兵怎麼辦呢?難道餓著肚子和清軍打仗嗎?
就算士兵不吃飯,武器裝備也不需要嗎?拿著燒火棍和清軍打?
歸根到底,明朝的敗亡,和帝國的財政危機有直接的關係。
而這個財政危機,其實並不是崇禎皇帝一人一個時代造成的,也不僅僅是天啟、萬曆的責任。
實際上,最初的責任人,要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說起。
眾所周知,朱元璋的家庭是很悲慘的,他的父母、兄弟姐妹,在元末那個亂世,除了他全都餓死了。
所以後來,當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,就下令給自己的子孫每人一筆宗祿,以做為生活的來源。
一開始,問題是不大的,你朱元璋再能生,又能生多少個孩子嘛!
唯一的問題是,老朱沒學過數學,不知道指數增長的恐怖。
許多人都知道一個棋盤數米的故事,在一個象棋棋盤上,第一個格子裡放1粒米,第二個格子放2粒米,第三個格子放4粒米,第四個格子放8粒米……以此類推,放滿一個棋盤,能有多少米呢?
答案是很恐怖的一個國家全國的米加起來,都不夠。
這就是指數的恐怖之處。
朱元璋時代,宗室隻有45人,而到了明朝後期,宗藩達到了60萬人。
這60萬人,每年朝廷要花多少錢呢?
嘉靖40年,藩王支出853萬石。
而明中期一年稅收隻有20003000萬石。
即便經過萬曆年間宗祿改革後,宗藩歲祿開支依然占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。
不僅如此,藩王過多還帶來了嚴重的土地兼並。
按照史書記載,“中州地半入藩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