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47年七月二十八日,古城西安。
麵黃肌瘦的百姓們爭先恐後地擁擠在街道兩側,試圖一睹傳說中的大明公主的風采。
隻見一個英姿颯爽的年輕女子騎在棗紅戰馬上,一身戎裝,身披紅色披風,風采斐然。
很明顯,這便是那位力挽狂瀾,將大明朝從地獄拉回了人間的大明公主了。
在這位公主的身後,是一對身著女真服飾的金童玉女,不少百姓乍一看嚇了一跳,還以為是清軍又回來了呢。
不過,好在緊隨其後的是一隊騎著強壯戰馬的明軍騎兵,威武的軍容和“公主軍”三個大字隨風飄揚,百姓們總算鬆了一口氣。
還好、還好,是咱大明的軍隊!
雖然大部分百姓們不知道,大明公主的貼身隨從為什麼會是兩個女真人,但是他們相信公主,這就行了。
有一些讀書人則在一旁向百姓賣弄見識。
“你們想知道公主身後的兩個韃子是何許人嗎?哎,我告訴你們,那個少年是韃子公爵的嫡孫,那個少女是海西女真的王室後裔,他們都被咱大明公主的魅力征服了,心甘情願地追隨公主殿下,咱們這位公主,絕非凡人啊!”
“哎,咱聽說那位是天上的神仙下凡,你說,要不是神仙,怎麼能讓這些人都對她俯首聽命呢?”
“沒錯了,看來咱們有救了!”
“你們聽說了嗎?公主到漢中,就免了漢中三年的賦稅,到鳳翔就免了鳳翔三年的賦稅,如今到了西安,會不會也免了西安三年的賦稅?”
“要真的這樣那就太好了……不過,咱聽說他們會殺地主,把地主的土地分給窮人……”
“你怕啥呢?你家又沒有幾畝地。再說,我聽說這是韃子嚇唬咱們的,隻要沒有替韃子做事,幫著他們欺負百姓的,不僅沒有事,還能當官做吏呢!”
“哦……那就好,咱還以為他們和闖賊那樣,見地主就搶就殺呢……”
入城儀式過後,眾人各自安頓好。
勝利的喜悅並沒有維持太久,因為西安城的破敗不堪,超出了妶玉的想象。
明明是陝西最富裕的省城,但西安的百姓,生活水平竟然還比不上江西和四川的一個縣城。
原因很簡單,連年的戰亂,早已掏空了西安這座千年古城。
關中這個地方,你方唱罷我登場,生產和經濟早就被戰亂破壞殆儘,百姓食不果腹、麵黃肌瘦。
看到關中百姓的慘狀,妶玉實在於心不忍,可如果連陝西最富裕的西安,賦稅也免掉的話,那麼整個陝西的財政,也就等於顆粒無收了,那又該如何維持軍隊的補給,如何維持各地政府的運作,如何賑災救民?
錢、錢、錢!歸根到底,還是缺錢!
有沒有辦法,既不給百姓增加負擔,又能解決軍費和財政問題?
從曆史上來說,通常有兩個方法。
第一個方法,是搞屯兵製度。例如三國時期曹魏大搞屯兵製,由於戰亂導致人口銳減,大量土地荒蕪,於是曹操下令軍隊自行屯墾土地,農時種地,閒時訓練,戰時出戰。
明朝的開國皇帝,明太祖朱元璋也采用了這一製度。朱元璋曾經自豪地說“我養兵百萬,不費百姓一粒糧食!”
然而,屯兵製度並非良藥,一方麵由於士兵的精力被消耗在了種地上,極大地影響了軍隊的戰鬥力。另一方麵,屯兵製度下,士兵的待遇太低,到了明朝後期,一個軍戶一年的收入,甚至比不上給地主種地的農民的收入。
第二個辦法,是增加稅源。例如曆史上清朝後期,太平天國席卷南方,占據了皖南、蘇南、浙江等傳統納稅大戶地區,極大地打擊了清廷的財政收入。
但是,為什麼最後清廷沒有崩潰,反而實現了所謂的“同治中興”呢?
原因很簡單,因為上海始終控製在清廷的手裡。
由於上海作為列強租界的特殊地位,太平天國始終不敢下定決心攻打上海,而上海租界每年的關稅收入,高達數百萬兩銀子,占了當時清廷每年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