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頒布一係列法令之後,妶玉把行政方麵具體的工作交給了李書恒等人,軍事方麵的事情則交給了李定國,她要去做另一件看起來小但是很重要的事情。
那就是,為張獻忠立祠建碑,並尋找張獻忠的後人。
這次光複陝西,李定國和他的西軍將士是最大的功臣,但畢竟公主軍內部成分複雜,對於百姓來說,這些人不也正是當年的流寇嗎?
如何讓西軍將士們徹底放下戒心,贏得他們的徹底信任,以及如何替張獻忠正名,扭轉西軍在百姓心中的流寇形象,彌合西軍舊部將士和百姓的隔閡,成為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。
思來想去,目前最容易實現的,就是替張獻忠建一座祭祠,把他的功過都寫出來,既不美化他,也不抹黑他,是非功過,留給百姓評說。
除此之外,就是尋找張獻忠的後人。
根據李定國提供的信息,張獻忠的妻妾雖然不少,但大多是其造反以後,甚至是在四川稱帝之後娶的,所生的兒女不多,並且大多年幼,早已在其北上抗清之時,就被其親自殺死了。
如今其尚在人世的後代,僅剩一兒一女。
其子名張壽亭,為陳皇後所生,尚且年幼。
這位陳皇後是明朝大學士陳演的女兒,張獻忠在四川稱帝後,為了抬高自己的門庭,便娶了這位書香門第的陳氏女,立為皇後,並生下一子,名為張壽亭。
但是這位陳皇後性格驕橫,仗著張獻忠的寵愛,向來不把這些出身農民的西軍將士放在眼裡。
張獻忠死後,陳皇後沒有降明,而是繼續做著春秋大夢,舍不得太後的名號,帶著她的傀儡皇帝兒子跟隨孫可望去了貴州。
而另一位張獻忠的女兒,其身世則要淒慘許多。
這位張獻忠的女兒,名為張小婉,是張獻忠的原配黃夫人所生。
這位黃夫人嫁給張獻忠時,他還隻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兵。
後來張獻忠扯旗造反,黃夫人帶著女兒義無反顧地跟著他一起顛沛流離,從無怨言。
但天不遂人願,後來張獻忠被明軍圍剿失敗,突圍時顧不上妻女,最終導致女兒小婉所在的軍屬營被明軍俘虜,自此以後,再也沒人知道小婉的下落。
黃夫人自此以後對張獻忠常有怨言,等張獻忠在四川稱帝之後,新娶了年輕的妻妾美女無數,自然再也不待見這位糟糠之妻了。
後來因為與陳皇後的矛盾,在陳皇後的枕邊風下,張獻忠一怒處死了黃氏。
聽聞這段舊事之後,妶玉也暗罵張獻忠這個渣男,心中不由得同情這位黃夫人和張小碗。
於是,便令李定國安排人四處打聽張小婉的下落。
不久之後,果然找到了張小婉。
說來也是湊巧,由於黃夫人素來善待將士們的眷屬,當年張小婉被官軍俘虜後,俘虜營裡的百姓竟然沒有人出賣她,因此官府並不知道她是張獻忠的女兒,隻當是一般的流寇子女,因此隻是被發配到軍中給披甲人為奴,並未被連坐處死。
當然,給披甲人為奴,說起來簡單,其實哪有那麼單純。
尤其是年輕的女子,一旦淪為奴隸,哪裡可能還能保持貞潔的?
後來,清軍入陝後,張小婉所在的明軍投降了清廷,張小婉和其她不少女子,也被當做禮物送給了清軍,直到妶玉的公主軍光複了西安,才把這些可憐的姑娘們解救了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