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露水還掛在竹籬笆上,林小滿已經挎著竹籃走進了菜園。籃子裡墊著塊粗布,是她連夜用染坊剩下的靛藍碎布拚縫的,邊角處還繡了朵小小的蒲公英——這是她跟鎮上繡娘學的第一針繡活,針腳歪歪扭扭,卻透著股認真勁兒。
“今兒得多摘些黃瓜和番茄,李大叔家的孫子過周歲,要做喜麵。”她一邊念叨,一邊撥開黃瓜藤。碧綠的黃瓜頂著嫩黃的花,掛在藤蔓上,像一串串翡翠。她輕輕握住瓜身,手指在蒂部一旋,“哢”的一聲,黃瓜就落進了籃子裡,帶著清晨的涼意和淡淡的清香。
菜園角落的番茄架上,紅透的果子像小燈籠似的掛著,有的還帶著點青邊,得再曬兩天才能摘。林小滿挑著最紅的摘了幾個,指尖不小心蹭到番茄表麵的絨毛,有點癢,她忍不住笑了笑——小時候總被這些絨毛弄得打噴嚏,娘就說她是“菜園裡的小噴嚏精”。
剛摘滿半籃,院門外就傳來了孩子們的喧鬨聲。幾個穿著粗布褂子的小孩扒著籬笆往裡瞧,為首的正是李大叔的小孫子狗蛋,手裡還攥著根麥芽糖,黏糊糊的糖絲沾在嘴角。
“小滿姐,我們來幫你摘菜啦!”狗蛋仰著小臉喊,露出缺了顆門牙的笑容。
林小滿直起身,擦了擦額頭的汗:“你們這群小饞貓,是想來蹭番茄吃吧?”
“才不是!”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喊,卻都偷偷往番茄架那邊瞟。
林小滿笑著從籃子裡拿出兩個剛摘的番茄,在衣襟上擦了擦,遞給狗蛋:“拿去分著吃吧,小心彆把汁水蹭到衣服上,不然你娘又要打你屁股了。”
“謝謝小滿姐!”狗蛋接過番茄,招呼著小夥伴跑到樹蔭下分享,嘰嘰喳喳的笑聲像撒了把豆子,滾得滿地都是。
林小滿看著他們的背影,心裡暖暖的。這就是她喜歡的日子,有陽光,有蔬果,有孩子們的笑聲,簡單得像碗清粥,卻暖胃又暖心。
摘完菜,她提著籃子往鎮上走。路過河邊的石板橋時,碰見了撐船的王大爺。王大爺的船剛靠岸,船艙裡堆著新鮮的菱角,翠綠飽滿,還帶著水汽。
“小滿丫頭,要不要來點菱角?剛從河裡撈的,甜得很。”王大爺笑著招呼。
林小滿停下腳步,看著那些菱角:“大爺,給我稱兩斤吧,正好給李大叔的喜麵添個菜。”
王大爺麻利地稱好菱角,用稻草捆好遞給她:“算你便宜點,就當沾沾喜氣。”
“那謝謝您啦。”林小滿付了錢,把菱角放進籃子,又往鎮上走去。
鎮上的早市已經熱鬨起來。賣豆腐的張嬸在吆喝,蒸米糕的香氣飄出老遠,剃頭匠的銅盆在陽光下閃著光。林小滿熟門熟路地穿過人群,跟相熟的商販打著招呼,偶爾停下來看兩眼新到的布料,或是聽賣雜貨的劉叔講兩句村裡的新鮮事。
“小滿,聽說了嗎?後山的栗子熟了,周末要不要一起去摘?”賣乾貨的趙姐笑著問。
“怕是去不了呢,”林小滿搖搖頭,“李大叔家辦喜事,我得去幫忙打下手。”
“也是,你這丫頭就是熱心腸。”趙姐遞給她一把瓜子,“拿著路上吃。”
林小滿笑著接過來,放進兜裡,繼續往前走。她喜歡這樣的熱鬨,每個人臉上都帶著煙火氣,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,你幫我看會兒攤子,我給你留把新鮮菜,日子就像織毛衣,一針一線,密密實實地連在一起。
到了李大叔家,院子裡已經搭起了簡易的灶台,幾個婦人正忙著洗菜切菜,男人們則在搭棚子、搬桌椅,一派忙碌景象。李大叔的老伴看見林小滿,趕緊迎上來:“小滿來啦,快把菜放下歇歇,早飯剛做好,吃碗粥再乾活。”
“嬸子不用忙,我先把菜洗了。”林小滿把籃子裡的菜拿出來,“黃瓜和番茄做涼拌菜,菱角可以煮著當零嘴。”
“好好好,都聽你的。”李嬸笑得合不攏嘴,“你做的涼拌菜最好吃,上次你王大爺還念叨呢。”
林小滿挽起袖子,在井邊打水洗菜。冰涼的井水浸過指尖,驅散了走路帶來的熱氣。她一邊洗菜,一邊聽著院子裡的歡聲笑語,偶爾插兩句話,心裡像揣了個暖爐。
不一會兒,狗蛋帶著小夥伴跑了進來,手裡拿著串野山楂,非要塞給林小滿:“小滿姐,這個給你,酸甜甜的,可好吃了。”
林小滿接過野山楂,咬了一口,酸得眯起了眼睛,逗得孩子們哈哈大笑。
陽光漸漸升高,透過院子裡的梧桐葉,在地上灑下斑駁的光影。林小滿看著眼前忙碌又溫馨的場景,忽然覺得,幸福其實很簡單。它不在遙遠的地方,就在這一粥一飯裡,在鄰裡的招呼聲裡,在孩子們的笑聲裡,像籃子裡的蔬菜一樣,新鮮、實在,充滿了生活的氣息。
她低頭看了看手裡的竹籃,裡麵的黃瓜還帶著晨露,番茄紅得發亮,菱角裹著濕泥——這就是她的日子,普通,卻飽滿,像這籃子裡的陽光,沉甸甸的,暖融融的。
遠處傳來吹鼓手的聲音,喜慶又熱鬨。林小滿直起身,拍了拍手上的水,笑著加入了忙碌的人群。今天的風很暖,帶著桂花的甜香,她知道,這樣的好日子,還會很久很久。
喜歡灶王爺的賒賬簿請大家收藏:()灶王爺的賒賬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