決議既下,整個華胥國家機器便如同精密的儀器般高效運轉起來。短短數日之內,墨城港口再度呈現出不同於軍事出征的、另一種形式的盛大場麵。
數十艘大小船隻集結待發,它們並非純粹的鋼鐵戰艦,而是經過改裝的運輸船、客貨兩用帆船,甚至還有幾艘專門用於內河與近海航行的平底駁船。船上滿載的並非彈藥,而是成捆的農具、良種、建材、醫藥,以及一箱箱精心編寫的啟蒙教材、測繪儀器和格物工具。甲板上,站立的不再是戎裝水兵,而是由行政官員、農工技師、醫師、教員組成的混合使團。他們衣著各異,年齡不同,但眼中都閃爍著同樣的光芒——那是一種肩負使命、開拓文明的興奮與堅定。
“立基隊,確保道路規劃依圖而行,遇水架橋,不可敷衍!”
“教化組,切記,首重語言溝通,言行舉止皆為表率!”
“醫療分隊,優先建立潔淨水源與防疫規程!”
青鸞親臨碼頭,做最後的動員與叮囑。她看著這支承載著華胥文明種子的特殊“艦隊”,心中豪情與責任感交織。這不再是武力的征伐,而是文明的火種,將撒向廣闊的新疆域。
碼頭上,前來送行的人群中,也包括了那些尚未離去的部落使者。卡納克部落的那位疤痕壯漢,站在人群中,望著眼前秩序井然、物資充沛的景象,望著那些文質彬彬卻目光堅定的華胥使者,他緊握的雙拳緩緩鬆開,一種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湧上心頭。是震撼,是慶幸,更是一種對未知未來的虔誠期盼。他轉身,用部落最古老的禮儀,向著即將出發的船隊,深深彎下了曾經隻用於獵殺和戰鬥的脊梁。
消息如同長了翅膀,先於船隊飛向各個島嶼。當華胥的決策傳到等待歸附的部落時,引起的不是騷動,而是更加熾熱的歸心與前所未有的凝聚力。尤其是卡納克部落,當得知華胥不僅接納了他們,還給予了平等的“三步”規劃,甚至願意引導他們的勇力走向新的榮譽之路時,那種發自內心的認同感,遠超任何武力威懾帶來的屈服。他們開始自發地清理聚居地,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改變,仿佛迎接一場盛大的新生。
夜幕降臨,墨城漸漸安靜下來。元首官邸頂層的觀星台上,東方墨與青鸞並肩而立,俯瞰著腳下這座他們親手締造的城市。萬家燈火如星辰灑落,格物院的燈火依舊通明,港口的導航燈標在遠方的黑暗中堅定閃爍。
“武力可定一時之勢,唯文明能收百世之心。”東方墨的聲音在夜風中顯得格外清晰平靜,“今日之納,非為疆土之廣,實為文明之光的播撒。大唐以封禪大典,於泰山之巔定其天命,告於皇天。而我華胥,”他抬起手,指向那無垠的、倒映著星光的黑暗海麵,以及更遠方那些即將被點亮的島嶼,“則以萬民歸心,證道於這四海之間。”
他的話語中沒有帝王的驕矜,隻有開拓者的了然與堅定。
青鸞依偎在他身旁,感受著夜風的微涼,輕聲道:“他們會遇到困難,會有衝突,會有反複。”
“必然。”東方墨頷首,“文明之路,從無坦途。但種子已然播下,隻要我們自身的光足夠亮,道路足夠正,縱有波折,終將彙流成海。”
在觀星台之下,墨城格物院的某間工作室裡,燈火徹夜不熄。巨大的案幾上,一幅更為詳儘、囊括了新歸附區域的巨大海圖正在重新繪製。代表著已知航路的線條向外延伸,連接起一個個新標注的港口與錨地;象征資源與潛力的標記,點綴在雨林州、珍珠州等新的名稱旁。
一股前所未有的活力與向心力,在華胥的疆域內湧動。它源於強大的武力保障,更源於那套吸引人、改變人、最終成就人的製度與文明理念。一個基於共同發展意願、文化認同與安全保障,而非單純武力征服的海洋文明共同體,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規模,從宏偉的藍圖,堅定地走向壯麗的現實。
百川歸海,勢不可擋。而華胥,正以海一般的胸襟與力量,容納著百川,也定義著自身文明的未來。星空在上,大海在下,這條獨特的道路,正迎著時代的潮湧,奔流向前。
喜歡千年一吻請大家收藏:()千年一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