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清歌站在地鐵站出口的台階上,手機屏幕還亮著那條係統提示。07號權限在二十點十七分打開了她的測試稿,比匿名郵件早了一分鐘。她沒急著走,而是把手機翻過來,用指甲輕輕刮了刮背麵的裂痕。
那封郵件來得毫無征兆,發件人是一串亂碼郵箱,標題隻有兩個字:“聽到了”。
她當時正準備關機,手指懸在電源鍵上,突然彈出附件預覽——一段十六進製代碼,像極了係統報錯時閃過的底層指令。她沒點下載,而是直接截了圖,存進加密相冊最底層的文件夾,命名“假信號”。
回到出租屋已經是晚上十點半。她脫下衛衣搭在椅背,右手指習慣性蹭了下耳垂,停了半秒才意識到那裡什麼都沒有。她收回手,打開筆記本,先調出昨天那封郵件的元數據。
發送時間:201603
接收時間:201605
ip段歸屬:本地運營商動態池,無法溯源
她又打開加密相冊,找到《07號回聲測試稿》被訪問的記錄——201701。時間差五十八秒,像是某種回應的延遲。
她把兩組時間並排寫在便簽上,中間畫了個箭頭。然後打開係統殘留的“文本糾錯”功能——這是目前唯一還能用的輕量級工具。她把十六進製代碼粘貼進去,點擊轉換。
屏幕卡了兩秒,跳出一串亂序字符:
Δ317→□□□←Σ
f07_override
林清歌盯著那行“f07_override”,指尖在觸控板上滑動,把“f07”複製下來,新建一個文檔搜索。係統彈出提示:無匹配結果。她不意外,這功能早就被閹割得隻剩皮囊。
她切換到本地備份文件夾,找到第57章係統崩潰那天導出的日誌碎片。一共三段,都是亂碼包裹的異常代碼塊。她一段段點開,用肉眼逐行掃描。
第一段開頭是亂七八糟的符號,但結尾有個校驗和標記:f07_8a2c
第二段中間夾著一串數字,開頭也是f07
第三段更完整,直接寫著f07_error_og_317
她把三段代碼的校驗和列成表格,發現它們都以“f07”開頭,且錯誤類型都指向“權限覆蓋”。
o。拉到副歌部分,放大波形圖。那裡的節奏是七拍循環,每段結束都有一個短暫的靜默——正好三十七秒。
她把波形圖導出為數據流,再把三段係統錯誤代碼也轉成波形模擬。兩組圖像疊加,拖到317秒的位置。
峰值重合。
不是相似,是完全共振。
她坐直了身體,手指在鍵盤上敲出一行命令:將小說第二章的亂碼段落轉為音頻信號。
屏幕上跳出一串扭曲的聲波,頻率極不規則,像是被撕碎又拚接的噪音。她把這段音頻和係統報錯音並列播放,耳機裡傳來刺耳的疊加反饋。
但她注意到,在317秒附近,兩段聲音出現了短暫的同步。
她立刻調出第二章末尾的“虛假簡譜”——那七處全角空格排列成的陷阱代碼。她把空格位置轉換成音符時長,生成一段簡譜,再轉成音頻。
這一次,波形圖在317秒處形成一個尖銳的脈衝,和之前兩段完全吻合。
她終於明白了。
亂碼不是故障,是信號。
係統崩潰也不是意外,是某種響應被觸發後的連鎖反應。
而317,是鑰匙。
她重新打開那封匿名郵件,把“Δ317→□□□←Σ”單獨複製出來。Δ是起點,Σ是終點,中間三個方框,像是等待填充的空白。
她新建一個解碼程序,輸入“317”作為時間戳密鑰。
係統彈出警告:權限循環鎖定,操作被拒。
她沒關窗口,而是手動修改了程序底層參數,繞過驗證模塊。這種操作風險極大,一旦被係統標記,可能直接凍結賬號。但她已經顧不上了。
進度條走到98,卡住三秒,突然跳轉到100。
屏幕上浮現出一段文字:
“07號權限最後一次主動響應時間為317,信號源與《星軌殘片》副歌頻率共振。若聽見,請回應。”
林清歌盯著那行字,手指懸在鍵盤上方。
她沒動。
房間裡安靜得能聽見風扇轉動的聲音。她慢慢抬起右手,再次蹭了下右耳垂,動作比平時慢了一拍。
然後她打開小說後台,找到第二章的原始發布頁麵。那裡還掛著那串亂碼字符,像一道凝固的傷疤。
她點開編輯模式,準備在亂碼後麵加一句話。
手指剛敲下第一個字,屏幕突然閃爍。
係統提示彈出:檢測到非常規操作,正在啟動安全協議。
她立刻關閉頁麵,但已經晚了。
後台日誌顯示,她的ip地址剛剛被標記為“高風險行為源”,並觸發了一次反向追蹤掃描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她迅速斷開ifi,拔掉網線,手機切到飛行模式。
房間裡徹底安靜下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