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機屏幕上的“ake”還在發著光,林清歌沒動。她盯著那三個字母,像盯著一道門縫裡漏出的光。她沒關屏幕,也沒鎖屏,隻是把手機翻了個麵,扣在桌麵上。
她打開係統日誌管理後台,輸入權限密鑰。這是上次和陸深合作時,對方悄悄塞給她的越權訪問憑證,代號“星軌旁路”。她原本以為這東西得留到決戰才用,沒想到這麼快就派上了場。
篩選條件設好:近三周,非授權訪問,目標文件夾為“創作草稿庫”。係統刷出七條記錄。來源ip全部偽裝成橙光音樂內部測試組,但地理定位清一色指向城南商業公寓區——陳薇薇住的地方。
林清歌手指一頓。
她調出“echo_07”項目裡的節奏偏移算法,把每次訪問的時間戳導入。程序自動分析操作節奏,生成點擊節律圖譜。屏幕上跳出波形:三短一長,停頓精準,像某種固定的節拍器。
她瞳孔微縮。
這不是係統自動生成的訪問模式。這是人為操作的痕跡。而且——和陳薇薇每條視頻結尾那個比槍手勢的停頓節奏,完全一致。
她還記得對方的標誌性動作:左手食指和拇指比成槍口,對準鏡頭,停頓一秒,再收手。那停頓,就是“三短一長”的節奏空拍。
她繼續往下查。調取直播平台後台的私信記錄快照。由於係統上周故障,部分未同步數據殘留在緩存區,本該自動清除,卻被她提前做了本地鏡像備份。
搜索關鍵詞:“林清歌”“更新”“暫停”。
跳出一條記錄:管理員賬號“vivian_no.7”,在三天前向三個黑粉群組發送引導消息:“下周她會停更,可以趁機帶節奏,重點攻擊她新歌抄襲。”“彆提證據,製造情緒就行。”
林清歌點開賬號詳情。綁定手機號的歸屬地,正是陳薇薇身份證登記的住址。注冊設備指紋也匹配她常用的那台粉色平板。
她關掉頁麵,靠在椅背上。呼吸平穩,但右手不自覺地摸上了右耳耳釘。金屬冰涼,她沒摘,隻是用指尖輕輕撥了一下。
她想起昨晚陳薇薇還發來消息:“姐妹新歌準備得怎麼樣啦?等你官宣哦~”後麵跟著三個愛心表情。
她當時回了個笑臉。
現在看,那條消息發出去的時間,正好是係統日誌裡第一次異常訪問的兩小時前。
她重新打開文檔,新建一個表格。左邊列是陳薇薇近期行為,右邊列是對應數據痕跡。一行行填進去:
“視頻剪輯時間:淩晨217303”
→“九歌係統每日數據回流窗口:02000330”均含輕微節奏錯位”
→“錯位節律與‘三短一長’吻合”
“頻繁使用‘姐妹’‘閨蜜’等親密稱呼”
→“私信引導黑粉攻擊時用詞冷靜理性,無情感波動”
她盯著表格最後一行,沒繼續寫下去。
她需要確認一件事:陳薇薇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?是被人操控,還是主動背叛?
她打開文檔編輯器,新建一個文件,命名為“新歌_不外泄”。內容是一段虛假的創作計劃:“下周錄製新專輯主打曲,主題為‘記憶清除’,靈感來自童年失憶事件,預計引發熱議。”
她故意把文檔打開在桌麵上,然後去廚房煮咖啡。十分鐘後回來,瞥了一眼陳薇薇的社交動態——對方剛發布一條短視頻,標題是“姐妹的秘密我最懂”,背景音樂是她常聽的一首冷門電子曲。
林清歌皺眉。那首曲子,她隻在和陳薇薇語音聊天時放過一次。
她回到電腦前,把文檔上傳至個人雲盤,設置權限為“僅家庭共享成員可見”。她和陳薇薇的賬號,早在半年前就綁定了家庭共享。
三小時後,雲盤日誌彈出提醒:文件被下載,設備來源為“vivian_no.7”賬號,ip地址位於城南公寓。
她閉了閉眼。
不是誤判。不是巧合。是實打實的監視與泄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