門外的腳步聲漸遠。
林清歌的手指還停在琴鍵上,節拍器的“咚、咚咚、咚”沒斷,像一根線,把她從剛才那場對峙裡一點點拉回來。她沒看門,也沒回頭確認周硯秋是不是真的走了。她隻是把左手伸進外套內袋,摸了摸那張被折成小方塊的樂譜殘頁——血跡還在滲,隔著布料燙著胸口。
她沒拿出來。
而是打開小說文檔,光標在空白頁上閃。
係統立刻彈出提示:“檢測到非標準敘事結構,建議調整。”
她點了“忽略”。
然後把耳機戴上,播放錄音——是母親病中哼的《星海幻想曲》副歌,斷斷續續,夾著咳嗽和呼吸機的雜音。她調低音量,讓旋律變成背景裡的低頻震動,和節拍器疊在一起。
咚、咚咚、咚。
她開始打字。
第一行:他站在門口,風衣沒脫,指虎卡在右手第二關節。
她頓了頓,刪掉“他”,改成“那個人”。
第二行:樂譜邊角卷了,紙發黃,他隨手翻開一頁,鋼筆尖在空白處畫了個骷髏。
她繼續寫,每三行就空一行,像休止符。節奏卡著節拍器,文字讀起來有種奇怪的律動,像是能被聽見。
係統又彈窗:“檢測到潛在共鳴代碼,內容可能觸發一級預警。”
她沒理。
把血跡樂譜掃描圖拖進文檔當背景,半透明疊在文字底下。紅色斜線正好劃過“他說——彆讓清歌靠近詩音”這句。
她盯著看了兩秒,繼續寫。
寫那個人說她不該碰那段音頻,寫他撕下帶血的紙塞進她手裡,寫他說“你不知道那旋律背後是什麼”。她把對話原封不動地搬進去,隻改了稱呼,把“林素秋”寫成“07號”,把“詩音”寫成“觀測者”。
寫到“你母親當年為什麼選擇沉默”時,右耳的音符耳釘突然發燙。
她摘下來,放進鐵盒,盒裡還躺著一支舊錄音筆,是江離上個月塞給她的。她說“靈感卡住時聽聽這個”。她沒聽過,一直放著。
現在她打開盒蓋,把耳釘扔進去,合上。
信號乾擾弱了些,文檔不再頻繁閃退。
她重新戴上耳機,把母親的哼唱調高一點。那聲音很輕,像從很遠的地方傳來,但她能聽出來——每一個音符都壓著節拍器的點,嚴絲合縫。
她突然懂了。
母親不是在哼歌。
她是在發信號。
她把這段錄音轉成波形圖,截圖插進文檔,在下麵打字:“這一章的節奏,是心跳,是記憶,是母親藏了十年的密令。”
係統第三次彈窗:“非授權結構嵌套,建議凍結文檔。”
她冷笑,把江離的咖啡漬筆記掃描圖也拖進來,蓋在彈窗上。
那張紙上有圈有劃,角落寫著一行小字:“旋律即真相,誰聽懂,誰接住。”
她把這句複製,粘貼在文檔開頭,加粗,居中。
然後繼續寫。
寫那個人說“我不是你的敵人”,寫他眼神複雜得像一團纏死的線,寫他最後那句“彆再靠近詩音——除非你想變成下一個07號”。
她寫完,光標停在最後一行。
沒急著發布。
而是把整章從頭到尾朗讀一遍,用耳機錄音。再把錄音導入音頻分析軟件,生成頻譜圖。
屏幕上,波形起伏,規律得詭異。
她放大局部——每三行文字對應的閱讀節奏,都精準落在“ceg”和弦區間,和《星海幻想曲》副歌的隱藏頻率完全一致。
她把頻譜圖截下來,另存為“證據01”。
然後點開發布按鈕。
係統彈出最終警告:“該內容可能觸發二級共鳴,確認上傳?”
她盯著“確認”兩個字,三秒。
點擊。
頁麵刷新。
章節《星海殘譜》上線。
她退出編輯界麵,打開讀者評論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