監控牆上的裂縫還在擴大,暗紅色的光像一層薄膜慢慢覆蓋屏幕。林清歌的手指停在鍵盤上,“我想寫”三個字靜靜地亮著,光標閃了一下,又閃一下。
她沒動。
顧懷舟轉身離開,傘尖劃過地麵,發出輕微摩擦聲。門合上前,他沒回頭,隻留下一句話:“記住,係統認的是你,不是你的名字。”
門關上了。
控製室恢複安靜,隻有主控台低頻嗡鳴。林清歌收回手,站起身,右耳殘留的刺痛讓她下意識摸了摸傷口。那枚耳釘已經融進鎖鏈,再也戴不上了。
她走向出口。
剛邁出一步,警報響了。
不是高頻尖銳的那種,而是短促的滴滴聲,來自她背包裡的手機。陳薇薇發來的消息彈了出來,附帶一段音頻文件,標題是:《裂變》音軌07靜默幀分析結果。
林清歌點開。
起初什麼聲音都沒有,三秒空白後,一串斷續的滴答聲響起,節奏奇怪,不像音樂,倒像是某種編碼。她把耳機塞進耳朵,反複聽了五遍,終於聽出規律——是摩斯密碼。
她打開解碼器輸入信號序列。
翻譯結果跳出來:月球觀測站b區主控終端接口協議失效坐標已同步
下麵還有一行小字:這串碼嵌在母帶裡,發行前就存在。
林清歌盯著屏幕看了很久,轉身重新坐回控製台前。她調出《裂變》專輯的原始數據流,定位到第七首歌的靜默幀。陸深之前給她的分析儀還連著主機,綠色進度條開始滾動。
十分鐘後,結果確認。
摩斯密碼的確存在於專輯製作階段,時間戳顯示為正式發行前三天。而上傳路徑指向一個早已廢棄的深空服務器節點——正是眼前這個月球基地的舊址。
她抓起外套往外走。
基地外的接駁艙還在運轉。半小時後,陳薇薇和陸深先後抵達。陳薇薇穿著寬大的熒光粉衛衣,眼尾的煙熏妝有點暈,看到林清歌第一句話就是:“網上已經開始傳了,說《裂變》是預言專輯。”
“誰傳的?”林清歌問。
“不知道。”陳薇薇搖頭,“但解碼的人不止一個。有人發現所有曲目之間的間隔時間加起來,剛好對應一組經緯度坐標。”
陸深蹲在主機旁插線,頭也沒抬:“這不是巧合。有人故意藏了信息,而且知道會被聽見。”
林清歌走到主控台前,將右耳耳釘殘片貼上接口槽。金屬接觸的瞬間,係統屏閃了一下,一行字浮現:【權限驗證中……源信號匹配成功】
門開了。
內部燈光逐排亮起,灰塵在光束裡浮動。設備大多停擺,但中央播放器自動啟動,揚聲器傳出第一聲旋律。
是鋼琴前奏。
林清歌猛地僵住。o都沒存檔。名字叫《窗台上的雪》。
“怎麼回事?”陳薇薇低聲問。
陸深已經接入便攜終端,手指快速滑動屏幕:“不對勁。這些文件的上傳時間是三年前,那時候九歌係統還沒崩潰。可它們的內容……全是林清歌重生前的作品。”
屏幕上列出一長串曲名:
《十七歲雨季》
《淩晨三點的備忘錄》
《她不記得我了》
《媽媽走的那天沒有下雨》
每一首都標注了精確的時間戳和存儲路徑。最離譜的是,部分音頻帶有清晰的哼唱人聲——是她本人的聲音。
“這些不是備份。”陸深聲音沉下去,“是實時同步。有人一直在複製她的創作過程,甚至包括那些隻寫了一半的草稿。”
陳薇薇站在播放器前,手指按在暫停鍵上,卻遲遲沒按下。她忽然開口:“這首《十七歲雨季》,我小時候聽過。”
林清歌轉頭看她。
“我媽總在睡前哼一段。”陳薇薇聲音有點抖,“她說是我爸寫的,紀念他們第一次見麵的日子。可現在……原作者是你?”
沒人說話。
空氣像被抽走了聲音,隻剩下背景裡循環播放的旋律。一首接一首,都是她以為隻屬於自己記憶裡的歌。
陸深拔下數據線,芯片封入防護殼。“我們得查源頭。這些文件不隻是被上傳,它們被分類、歸檔、標記優先級。這不是隨機行為,是長期監控。”
林清歌走到播放列表前,手指劃過屏幕。
突然,她在最後一欄停住。
那裡沒有標題,隻有一個編號:【draft_000】,時長:4分32秒。點擊播放,出來的是一段無聲錄音,隻有極細微的呼吸聲和筆尖劃過紙麵的沙沙響。
但她認得這個節奏。
那是她第三次通宵改稿的那個夜晚。窗外下著雨,母親還在醫院躺著。她一邊哭一邊寫,寫了撕,撕了再寫。那段錄音,她以為早就刪了。
“為什麼連這個都有?”她低聲問。
陸深盯著波形圖:“不隻是有。你看這裡——”他放大音頻末尾,“在錄音結束前0.8秒,有個微弱信號插入,持續不到一秒。我剛剛逆向解析出來了,那是一段加密指令。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