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長大伯擠開人群走過來。
先蹲在鯨魚頭部摸了摸呼吸孔的氣流,又繞著身軀查看皮膚狀態。
眉頭擰成了疙瘩:“潮水還有一個小時就能漲到最高,得趕在這之前把它挪進淺水區,不然太陽曬透了就麻煩了!”
幾個老漁民圍過來,蹲在沙灘上用樹枝畫著示意圖,很快敲定了第一個救援方案。
第一個方案:木板滑道推挪法。
由十個壯勞力分成兩組,一組在鯨魚頭部兩側,一組在尾部兩側。
先將十二塊長兩米、寬三十厘米的厚木板,順著沙灘向海水的方向鋪成兩條平行滑道,木板之間用麻繩固定防止移位。
再用四條粗麻繩分彆綁在鯨魚的胸鰭和尾鰭根部特意墊了舊帆布,避免勒傷皮膚),眾人抓著麻繩,隨著“一、二、推”的號子,借助木板的滑動助力,將鯨魚往海裡推。
方案定好後,大家立刻行動。
壯勞力們扛著木板在沙灘上快速鋪排。
婦女們幫忙遞麻繩、墊帆布,連孩子們都跑去海邊提水,往木板上潑灑增加潤滑。
張凡站在尾部組,雙手攥著磨得手心發疼的麻繩,盯著前麵的木板滑道。
“一、二、推!”村長大伯喊出號子,眾人同時發力。
可鯨魚的體重遠超預期。
木板雖然能滑動,但剛推出去半米,最前麵的兩塊木板就被鯨魚的腹部壓得往兩側傾斜。
麻繩也跟著歪了方向,差點把旁邊的張毅帶倒。
“停!停!”
老漁民張爺爺急忙喊停,蹲下來查看木板。
“木板太窄了,受力不均,再推下去木板得斷,還容易傷著鯨魚的皮膚!”
第一個方案徹底宣告失敗,眾人都喘著粗氣,看著眼前的龐然大物,臉上滿是焦急。
“不能等!換方案!”
村長大伯抹了把汗,看向碼頭方向,“小張,你趕緊去碼頭叫兩艘漁船過來,讓船老大把錨繩解下來,越粗越好!”
隨後對著眾人喊:“第二個方案,繩索牽引+漁船助力法。”
“先找六塊寬一米的帆布,鋪在鯨魚身下,帆布邊緣都係上麻繩,二十個壯勞力分成六組,每組拉一根帆布繩,先把鯨魚往海邊挪到淺水區。”
“等漁船過來後,將漁船停在鯨魚兩側的海麵上,用船上的粗錨繩綁在鯨魚胸鰭根部的帆布墊上,船上的人用絞盤拉,沙灘上的人同步往前推,借著潮水的浮力和船隻的拉力,一起把鯨魚送回深海!”
這次大家動作更快,六塊帆布很快鋪在鯨魚身下。
每塊帆布的四個角都係上了粗麻繩。
二十個壯勞力迅速到位,張凡和堂叔各領一組,站在最靠近海水的一側。
“一、二、拉!”號子聲再次響起。
帆布的摩擦力比木板小,加上二十個人的合力,鯨魚終於緩緩往前挪動,沙灘上留下一道濕潤的痕跡。
挪了大概十米,海水漸漸沒過了鯨魚的腹部,遠處傳來漁船的馬達聲。
兩艘藍白相間的漁船正朝著沙灘駛來,船老大站在船頭揮手,手裡拿著碗口粗的錨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