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然第二天下午,司徒明就拖著兩大箱設備來了,肩上還挎著個鼓鼓囊囊的袋子。
一進門就喊:“張叔張嬸!我給你們帶魔都的特產來了!有杏花樓的點心、南翔小籠包的半成品,還有你們愛喝的西湖龍井!”
老媽連忙迎上來,接過袋子笑得合不攏嘴:“你這孩子,來就來唄,還帶這麼多東西!快坐快坐!”
老爸也跟著招呼:“一路累了吧?趕緊喝杯茶歇歇!”
看著爸媽對司徒明熱情的樣子,張凡在一旁吐槽:“以前沒發現你這麼會來事啊,成天跟我互懟,這陣子把我爸媽哄得比親兒子都親!”
司徒明得意地揚了揚下巴:“那是,我這叫‘看人下菜碟’,跟你就不用來這套!”
逗得一家人哈哈大笑,院子裡頓時充滿了熱鬨的氣氛。
轉眼到了第三天,夜幕早早落下,海邊的風帶著寒意刮過碼頭。
兩艘40米長的大漁船並排停靠在岸邊,格外氣派。
一艘船身刷著藍色漆,船頭寫著“乘風號”。
另一艘則是紅色船身,標著“破浪號”。
眾人按之前商量好的分工集合:大哥張平帶著小峰、石頭、二柱站在“乘風號”旁,幾人正合力往船上搬漁網。
六叔則在“破浪號”上檢查設備,張凡、張毅、小六子跟在一旁幫忙。
司徒明背著攝像機,眼睛亮晶晶地盯著六叔,早就打定主意要拍經驗豐富的老漁民出海日常。
六叔檢查完最後一遍發動機,朝眾人喊:“都準備好了沒?潮水快漲上來了,咱們準時啟航!”
張平率先應和,帶著小峰幾人登上“乘風號”,揮手喊道:“小凡,六叔,咱們海上彙合!”
隨後,張凡、張毅、小六子依次上船,司徒明一登船就架起攝像機,對準六叔拍攝起準備啟航的鏡頭。
隨著六叔啟動發動機,“破浪號”和“乘風號”先後駛離碼頭,像兩道利劍劃破夜色,朝著漆黑的大海深處進發。
冰冷的海風呼嘯而過,卻吹不散眾人臉上的期待。
“破浪號”上攝像機運轉的“沙沙”聲、六叔掌舵的吆喝聲。
與“乘風號”上傳來的漁民號子、海浪拍打船身的聲音交織在一起,在夜色中奏響了出海的序曲。
冬天的夜晚,大海被墨色籠罩,隻有天上的星星和月亮灑下微弱的光,在海麵鋪就一層細碎的銀輝。
海風卷著寒意掠過船舷,掀起的浪花帶著鹹腥氣,拍在船身上發出“嘩嘩”的聲響。
遠處偶爾有幾盞漁火閃爍,像是大海睜開的惺忪睡眼。
司徒明第一次在冬天夜晚乘坐漁船出海,興奮得毫無睡意。
扛著攝像機拍了會兒海麵夜景,凍得搓著胳膊跑回船艙。
拉著張凡嘮嗑:“張凡,你說這大海晚上咋跟墨汁似的?我剛才拍鏡頭,差點把攝像機懟浪花裡,還好我反應快,不然我這‘吃飯家夥’就得泡湯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