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清晨,天剛蒙蒙亮,依琳就會拉著亞瑟在村子裡轉悠。
他們會站在海邊的礁石上,看漁民們駕著漁船迎著朝陽出海捕魚,聽著海浪拍打岸邊的聲音;
會走到民宿建設工地旁,看工人們熱火朝天地搭建腳手架,感受村子蓬勃發展的活力。
但沒有小夥伴陪著的時候,亞瑟還是顯得有些自閉,偶爾會煩躁地踢著路邊的小石子,眉頭緊鎖,更多時候則是抱著那個裝著星空菠蘿魚的魚缸靜靜發呆,眼神裡帶著一絲與年齡不符的疏離。
可隻要下午學校放學鈴聲一響,情況就立刻截然不同——一幫“熊孩子”會像約定好了似的,準時跑到依琳住的地方門口,嘰嘰喳喳地喊著亞瑟的名字,拉著他玩各種遊戲。
有時是在村子的巷子裡捉迷藏,亞瑟躲在柴房後麵,緊張地捂住嘴巴不讓自己笑出聲;
有時是在曬穀場上跳房子,亞瑟跟著小夥伴們的腳步,慢慢學會了規則;
還有時會帶著他去海邊趕海,挽著褲腿在沙灘上挖花蛤、抓小螃蟹,亞瑟的小臉上漸漸多了笑容。
張凡在日常觀察中漸漸發現,亞瑟是個極其聰明的孩子,智商妥妥是遺傳了父母的優良基因。
才短短三天時間,他就能用簡單的中文和人進行交流了,雖然吐字還不太清晰,帶著濃濃的外國口音。
但“你好”“謝謝”“再見”說得有模有樣,甚至還能準確叫出每個小夥伴的名字,連村裡張嬸、李叔這些長輩都能分清。
不過看著這群每天像脫韁野馬一樣滿村子瘋跑的孩子,張凡也漸漸犯了愁:
平時放學瘋跑一會兒消耗精力還行。
可眼瞅著快到暑假了,這要是放了假,孩子們豈不是要成天不著家地瘋玩?
既不安全,也學不到東西。
他琢磨著,得想個兩全其美的辦法,既能讓孩子們玩得開心,又能利用假期學點知識。
第二天一早,張凡洗漱完畢就直奔村委辦公室找村長商量。
村長正在整理村裡的台賬,看到張凡進來,連忙放下手裡的活兒,泡了一壺剛炒好的白茶:
“來,嘗嘗今年的新茶,你奶奶炒的手藝越來越好了。”
兩人坐在靠窗的木桌旁,就著淡淡的茶香,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。
“村長,您看現在村裡的孩子越來越多了,活潑是好事,但也得適當引導,不能光玩不學,尤其是快放假了,得有個好去處。”
張凡抿了口茶說道。
村長點點頭,歎了口氣:
“可不是嘛,我也正愁這事呢。以前村子冷清,沒幾個孩子,現在年輕人都回來了,孩子多了,確實得好好管管。”
張凡接著說:“我尋思著,能不能在村子活動室留出一間房當臨時教室,請個有經驗的人給孩子們補補課,教點古詩詞、寫字啥的?”
村長眼睛一亮,拍了下大腿:“我看行!你爺爺以前可是在縣裡當老師的,講課生動有趣,孩子們都喜歡聽他講的故事,不如請他老人家出山幫忙?”
喜歡辭職回家上山下海請大家收藏:()辭職回家上山下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