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章 茶樓裡的“科普”_開局穿越,我在晚唐搞基建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第63章 茶樓裡的“科普”(1 / 1)

鄭玨及其“正理學社”的暗中掣肘,如同給泉州蒸蒸日上的新政蒙上了一層難以捉摸的薄霧。官道修建的物料采購依舊磕絆,試造坊的謠言雖經張榜澄清,仍讓部分人心存疑慮,州衙內部的公文流轉也似乎莫名遲緩了幾分。這種無處不在的軟抵抗,雖不致命,卻著實令人心煩意亂,拖慢了王審知規劃中的許多進程。

陳褚對此憂心忡忡,數次建議采取更強硬的手段,抓幾個典型嚴懲,以震懾宵小。但王審知卻否決了。他深知,對付這種基於意識形態和既得利益的軟性抵抗,單純的強硬手段效果有限,甚至可能激化矛盾,將中間派推向對方。鄭玨等人占據著“道德”和“傳統”的製高點,必須用一種更巧妙、更潛移默化的方式來瓦解他們的陣地。

“他們在高堂講經,我們便去市井說書。”王審知對陳褚重申了他的策略,“道理是空的,故事是活的。百姓或許聽不懂‘義利之辨’,但一定能聽懂誰讓他們吃飽了飯,誰讓他們的日子有了盼頭。”

他授意陳褚,不必再與“正理學社”在士林圈層進行無休止的經文辯駁,而是將精力轉向民間,發動一場“輿論下鄉”的運動。

陳褚心領神會,立刻行動起來。他物色的那幾位文筆好、心思活的寒門士子再次派上了用場。這一次,他們接到的任務不是撰寫辯論文稿,而是編寫一係列通俗易懂、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和歌謠。

故事的主角,不再是抽象的“格物之理”,而是鮮活的人:

有的是因“以工代賑”而得以養活家小、不再流離失所的普通民夫,唱著號子修路築渠,領到糧食時臉上洋溢的笑容。

有的是用了“王家犁”後,耕田省力又多打糧食的老農,捧著金黃的稻穀,樂得合不攏嘴。

有的是在試造坊裡憑借手藝獲得尊重、拿到豐厚工錢的中年工匠,給家裡添了新衣,買了肉食。

甚至還將阿拉伯商人阿卜杜拉,描繪成“慕中華文明、遠渡重洋來獻寶貿易的友好使者”,帶來的不僅是貨物,更是外麵世界的廣闊見識和發財的機會。

這些故事和歌謠,語言質樸,情節簡單,情感真摯,充滿了生活氣息和煙火味。它們不直接反駁鄭玨的“大道理”,而是用一種“繞開防線,直擊心靈”的方式,訴說著新政帶來的最直觀、最切身的改變。

編寫完成後,陳褚又通過度支司的關係,暗中聯係了泉州城內幾家最大茶樓、酒肆的說書人。這些說書人平日裡講述的多是才子佳人、英雄傳奇,初次接到這種“新題材”時,都有些猶豫和排斥。

陳褚也不強迫,隻是笑著將一小袋沉甸甸的銅錢推過去,道:“並非讓先生們替換了本行,隻是在正書間隙,加演這麼一小段‘新聞趣談’、‘泉州新事’。讓茶客們聽聽新鮮,博君一樂。若是反響好,日後還有潤筆。”

金錢開道,加上這要求也確實不算過分,說書人們便半推半就地應承了下來。他們本就是改編故事的高手,稍加潤色,便將那些小故事融入了自己的表演風格裡。

於是,從第二天起,泉州城內最大的“悅來茶樓”裡,便出現了這樣一幕:

年過花甲、經驗豐富的說書先生老周,在講完一段《三國演義》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橋段後,喝口茶潤潤嗓子,醒木輕輕一拍,話鋒一轉:

“列位看官,這諸葛孔明神機妙算,借來十萬狼牙箭,助那孫劉聯軍大破曹軍,堪稱千古奇談。然,話說回來,這軍國大事,離咱小老百姓終是遠了點。今日啊,老朽不妨給諸位說段近在眼前的稀奇事,就發生在咱泉州城外!”

茶客們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回來,紛紛豎起耳朵。

“卻說那城南外,有個老農,姓張,排行老三,大家都叫他張老三。這張老三啊,種了一輩子地,老實巴交,往年這時候,正為春耕愁得睡不著覺哩!為啥?那老犁又沉又笨,累死累活一天也犁不了幾分地,還得求爺爺告奶奶借牛……”

老周說得繪聲繪色,將張老三以往的艱辛描述得淋漓儘致,引起了台下許多農戶的共鳴,紛紛點頭歎息。

“可今年奇了!”老周聲音一提,眉飛色舞,“這張老三也不知走了什麼運道,竟得了一件‘神器’!此物名曰‘王家犁’,嘿!那真是不得了!轅杆是彎的,靈巧得很!一張犁,一頭牛,一天輕輕鬆鬆犁上兩畝地!那張老三扶犁,竟還能騰出手來抽袋旱煙!您說神不神?”

台下頓時一片嘩然,議論紛紛。

“真的假的?有這麼神的犁?”

“我好像也聽說了,東門外老李家就用上了!”

“乖乖,那得省多少力氣!”

老周趁熱打鐵,繼續道:“這還不算完!用了這新犁,地耕得深,土翻得透!秋收之時,嘿!您猜怎麼著?那張老三家打的糧食,比往年多了足足五成!金燦燦的穀子堆滿了倉,樂得張老三見牙不見眼,逢人便誇:‘王司馬給的這犁,真是活命的神器啊!’”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他模仿著老農的口氣,惟妙惟肖,引得台下陣陣笑聲和驚歎。

類似的情景,也在其他茶樓酒肆上演。有的說書人講述流民如何通過修路掙口糧,不再挨餓受凍;有的則渲染阿卜杜拉船隊帶來的奇異貨物和賺錢機會;甚至還有人將堆肥的過程,編成了一個“點汙成金”的神奇小故事。

這些市井故事,比官府的告示更生動,比士子的文章更親切,迅速在販夫走卒、平民百姓中間流傳開來。茶餘飯後,人們談論的不再僅僅是“正理學社”那些高深莫測又遙不可及的“大道理”,更多的是身邊看得見、摸得著的新鮮變化和希望。

“聽說了嗎?城西王寡婦家的小子,去了那試造坊,一個月掙的錢比他娘縫補一年還多!”

“可不是嘛!以前總覺得官老爺沒好人,現在這位王司馬,好像真不太一樣……”

“啥華夷之辨,俺不懂!俺就知道,誰能讓俺吃飽飯,俺就認誰!”

輿論的風向,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微妙的偏轉。“正理學社”那套理論,在精英圈層或許仍有市場,但在更廣闊的民間,王審知用一個個鮮活的故事,成功地塑造了一個“務實”、“利民”的形象,贏得了廣泛的底層支持。

鄭玨很快也得知了這些“茶樓小調”,氣得他摔碎了一套心愛的茶具。

“卑鄙!無恥!竟用如此下作手段,蠱惑無知小民!”他在學社聚會中痛心疾首,“斯文掃地!斯文掃地啊!”

然而,除了繼續斥罵,他發現自己一時間竟難以有效反擊。難道要讓滿腹經綸的學社成員,也去市井間跟說書人爭搶聽眾嗎?那成何體統!

王審知聽著陳褚關於市井反響的彙報,隻是微微一笑。

“民心如水,堵不如疏,疏不如引。他們講他們的‘大道’,我們講我們的‘小事’。誰的故事更能打動人心,誰便能贏得未來。”

他走到窗邊,望著樓下熙熙攘攘的街道,那裡有聽完了故事、正興致勃勃討論著的百姓,也有穿梭往來、為生計忙碌的商販工匠。

“這天下,終究是這些‘小事’組成的。解決了他們的‘小事’,便是踐行了最大的‘大道’。”

茶樓裡的嫋嫋茶香和說書人的醒木聲,仿佛彙成了一股無聲卻強大的力量,正在一點點地衝刷著舊秩序的堤岸。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,在杯盞交錯、談笑風生中,悄然進行著。

喜歡開局穿越,我在晚唐搞基建請大家收藏:()開局穿越,我在晚唐搞基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普通大眾江辰 娛樂:截胡少女楊蜜,她要到底 科技強軍:開局點出戰錘動力裝甲 時代洪流中普通人的悲歌 戰神歸來:開局被退婚! 重生在2008簽到 退役兵王境外撈人你卻成雇傭戰神 外賣星爹與吐槽娃 山莊通異界古人來打工 穿成冷宮棄妃,靠發瘋掀翻皇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