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章 紡織與瓷器改良_開局穿越,我在晚唐搞基建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第74章 紡織與瓷器改良(1 / 1)

泉州刺史府的書房內,油燈明亮。王審知將幾張畫滿奇異結構的草圖鋪在案上,對麵坐著眉頭緊鎖的魯震和麵帶憂色的陳褚。

“二位請看,”王審知手指點著草圖,語氣帶著難以抑製的興奮,“此物名為‘多錠紡紗機’,設想藉此一機帶動八錠、乃至十六錠紗錠!還有這個‘飛梭’,通過滑軌繩索驅動,可令梭子自行飛速往來,拓寬布幅,節省人力!”

魯震拿起一張草圖,歪著頭看了半晌,銅鈴般的眼睛瞪得更大:“大人!您這……又是從哪本‘天書’上看來的?這木頭架子要帶動這麼多錠子?還不散架了?還有這梭子自己會飛?它長了翅膀不成?”他粗糙的手指幾乎要把紙戳破,“淨是些異想天開!”

陳褚也撚須沉吟:“大人,想法固然精妙。然則,即便造得出,恐引織工恐慌。機器若代了人力,彼等以手藝吃飯之人,豈非生計無著?恐生事端啊。”

王審知微微一笑,早有準備:“魯師傅,不試焉知不成?散架便加固,不飛便改進!你魯大師傅的手,難道還擺弄不了這幾根木頭鐵件?至於陳先生所慮,”他轉向陳褚,神色轉為鄭重,“革新豈能無陣痛?然唯有提升效能,產出更多更佳織物,我泉州之絲綢錦緞方能於海外市場獨占鼇頭,屆時需求大增,非但不會搶了飯碗,反需更多織工!眼下之要務,乃是培訓原有織工操作新機,轉任質檢管理,並以增產之利反饋工酬,使其共享革新之果,而非排斥之。”

他目光炯炯地看著兩人:“此非與民爭利,乃是與民共利!二位,可願助我?”

魯震被那句“魯大師傅的手”激得哼了一聲,嘴上卻軟了:“……罷了!某就再信你一次!若造出來是一堆廢柴,莫怪某罵娘!”說著,一把抓過草圖,風風火火地就往外走,“某這就去尋好木料!還得琢磨這幾個齒輪……”

幾日後,試造坊內叮當亂響。魯震對著一個吱呀亂叫、劇烈搖晃的木架子大發雷霆:“廢物!都是廢物!這甚麼破木頭!還有這榫卯,誰做的?吃乾飯的嗎!”

一個年輕工匠委屈道:“師傅,按圖紙做的,可這力道太大,木頭受不住啊……”

“受不住就想辦法受住!”魯震怒吼,“加鐵箍!對!主軸包鐵!還有這齒輪,重新雕!差一絲都不行!媽的,這勞什子‘飛梭’,這滑輪忒也難做……”

正當他焦頭爛額時,王審知走了進來,撿起地上一個斷裂的零件看了看:“魯師傅,息怒。我看非全是工匠之過。此處結構受力不均,可否加一斜撐?還有這飛梭滑輪,改用硬木芯外包銅皮如何?既耐磨又輕便。”

魯震一愣,抓過零件和王審知畫的修改草圖,比劃了半天,猛地一拍大腿:“咦?好像……有點道理!你小子……腦子果然邪門!還愣著乾嘛?按大人說的改!”他衝著徒弟們吼道,自己卻拿起工具,親自上手打磨起來。

又過了十餘日,改進後的紡紗機終於能相對平穩地同時紡出八根紗線。織造局內,王審知、陳褚、魯震圍在一旁,一名被選出的熟練織工忐忑地坐上機位,在工匠指導下操作起來。

當八根均勻的紗線真的同時紡出時,周圍旁觀的織工們發出了難以置信的驚呼!

“天爺!這……這怎麼可能!”

“八根!她一人抵我們八個!”

那操作的織工先是害怕,隨即變為驚喜,手下越來越熟練。

王審知笑著對身旁一位看得目瞪口呆的老織戶道:“老丈,你看,此機若推廣開來,紡紗速度倍增,往後你們織布,便不再愁紗線供不上了。”

老織戶顫聲道:“大人……此乃神機啊!隻是……隻是這機器若多了,俺們這些老家夥……”

王審知溫言道:“老丈放心,機器快了,織布更要跟上。往後還需您這般老師傅帶人鑽研新花樣,管控質量,工錢隻會更高,絕不會讓您沒了活路。”

另一邊,魯震已迫不及待地演示起“飛梭”。他笨拙地一拉繩子,那裝有小小銅滑輪的梭子“嗖”地一聲在改良後的梭道中滑了過去,又“嗖”地一聲滑回來,速度極快。

“嘿!真他娘的滑溜!”魯震自己都樂了,玩心大起,來回拉了幾下,引得眾人陣陣喝彩。

陳褚看著這景象,終於緩緩點頭,對王審知低聲道:“大人深謀遠慮,褚不如也。看來這工酬與培訓之策,須儘快落實。”

紡織革新初現曙光,王審知又馬不停蹄地趕赴城外的官窯瓷場。

窯場內,一位須發皆白的老窯工正對著剛出窯的一批瓷器唉聲歎氣,許多瓷器上都有裂紋或色差。

“老師傅,為何歎息?”王審知問道。

老窯工見是王審知,連忙行禮:“唉,回大人,這窯火……老朽看了一輩子火,這次卻……摸不準了。左邊溫度似高了,右邊又低了,一窯貨,廢了大半……”

王審知拿起一件燒裂的瓷瓶,仔細看了看:“老師傅,光憑眼看火色,終究難以精確。我有一法,或可助您。”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他讓隨從取來幾個造型古怪、用不同泥土製成的小錐子測溫陶錐):“此物名為‘測溫錐’,您將其置於窯內不同位置。燒窯時,透過新開的觀火孔觀察,若見某處此錐彎倒了,便可知該處已達特定溫度,便可適時調整火力。”

老窯工將信將疑地接過陶錐:“這……這小泥錐子,能知火候?”

“一試便知。”王審知笑道,“此外,我觀這窯爐投柴孔分布可再優化,可使火力更勻。還有這釉料配方,格物堂的先生們初步研判,或可調整一二,使其耐火性更佳……”

旁邊另一位略顯年輕的匠人忍不住插話:“大人,不是小的多嘴,老師傅的手藝是祖傳的,靠的是經驗感覺!您這又是泥錐子又是新配方的,怕是……怕是不太靠譜吧?”

老窯工卻擺擺手,製止了徒弟,他渾濁的眼睛看著那些陶錐和新畫的窯爐結構圖,沉默了片刻,緩緩道:“大人,老朽燒了一輩子窯,也知道‘經驗’二字,有時就是‘說不準’。若能有些更準的章法……試試也無妨!下次開窯,便用大人之法!”

下一次開窯,老窯工嚴格按照王審知的建議,放置了測溫錐,優化了投柴,使用了微調的新釉料。出窯之時,所有人都緊張地圍攏過去。

窯門打開,熱氣蒸騰。老窯工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根長鉤,小心地鉤出幾個放置測溫錐的匣缽——裡麵的陶錐果然在不同位置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彎曲!

“神了!真準了!”老窯工驚呼。再看窯內的瓷器,成品率果然大幅提升,色差、開裂明顯減少,釉麵光潔溫潤。

那年輕的匠人拿起一件完美的瓷瓶,滿臉羞慚:“大人……小的……小的服了!”

王審知拿起一件成功燒出的、帶有簡易鈷料藍彩紋樣的試製品,對老窯工道:“老師傅您看,經驗寶貴,但若輔以新法,便可如虎添翼,減少損耗,燒出更多更好的精品!甚至這異域風情的紋樣,也能打開新的銷路。”

老窯工撫摸著那件瓷器,激動得手都有些顫抖:“大人……您這是點石成金的手啊!老朽……老朽活了這把年紀,總算開了眼界!”

夕陽下,王審知離開瓷場,陳褚跟在他身後,感慨道:“今日方知,格物之道,不僅能救疫、增產,更能點化這傳承千年的手藝。”

王審知望著泉州城的方向,語氣堅定:“技術之本,在於人。革新之利,亦當歸於人。唯有如此,方是長久之道。”

喜歡開局穿越,我在晚唐搞基建請大家收藏:()開局穿越,我在晚唐搞基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洪荒農皇 規則怪談:請在我的葬禮上微笑 夢醒來後 病嬌學姐又發瘋?趕緊抱住親一口 我的手術刀,斬斷基因鎖 讓你修五菱宏光,你改裝航母? 歸鄉崛起:我在青山村當首富 重生囤幣,比特幣首富之路 大醫淩然:開局神醫係統激活 要成為最強戰士的我覺醒了召喚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