倭國,京都。
深秋的寒意已悄然籠罩這座古老的都城。
與蒼梧郡的蓬勃朝氣不同,京都彌漫著一股陳腐、壓抑的氣息。
狹窄的街道泥濘不堪,低矮的木屋擁擠破敗,空氣中混雜著劣質清酒、魚腥和木柴燃燒的煙味。
偶爾有衣著襤褸的浪人挎著破舊的武士刀走過,眼神麻木而警惕。戰爭的陰影,如同鉛灰色的雲層,沉沉壓在每個人的心頭。
天皇禦所,這座象征著倭國最高權力的建築,在蕭瑟的秋風中更顯破敗與淒涼。
朱漆剝落,瓦片殘缺,庭院中雜草叢生,石燈籠傾倒,處處透露出皇權的衰微與幕府時代皇室的傀儡地位。
葉淩雲在幾名身著便裝、眼神銳利的嶺南護衛陪同下,穿過戒備森嚴卻難掩頹勢的宮門。
引路的內侍佝僂著腰,神情卑微,腳步急促。
葉淩雲的目光掃過沿途凋敝的景象,心中冷笑更甚。
這便是所謂“萬世一係”的天皇居所?
與蒼梧郡的郡衙相比,都顯得寒酸破落!
天皇禦殿內,光線昏暗。
空氣中彌漫著濃鬱的熏香,試圖掩蓋某種陳腐的氣息。
倭國天皇,一個身著陳舊明黃袍服、身材矮小、麵色蒼白的中年男子,局促不安地坐在禦座上。
他眼袋浮腫,眼神閃爍,帶著一種長期被架空、既貪婪又懦弱的猥瑣氣質。
幾名老邁的公卿跪坐在下首,同樣神情萎靡。
“大乾嶺南秦王殿下駕到——!”內侍尖利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回蕩。
葉淩雲步入殿內,玄色蟒袍在昏暗的光線下如同深淵般沉凝,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度。
他微微頷首,並未行跪拜之禮,隻是用流利的日語朗聲道:“大乾嶺南秦王葉淩雲,見過天皇陛下。”
天皇如同受驚的兔子般猛地坐直身體,臉上擠出一絲諂媚而惶恐的笑容:
“秦王殿下……遠道而來,有失遠迎!有失遠迎!”他連忙示意賜座。
葉淩雲坦然落座,目光平靜地直視天皇:“陛下不必多禮。本王此次前來,是為倭國局勢。”
他開門見山,聲音沉穩有力:“大乾朝廷,已聽聞倭國近來變故。
鬆平信綱,一介亂臣賊子,仗著些許奇巧火器,竟敢以下犯上,攻城略地,禍亂朝綱!
此等行徑,實乃大逆不道!
我大乾,身為上國,豈能坐視藩屬內亂,生靈塗炭?”
天皇和公卿們聞言,臉上瞬間露出狂喜與難以置信的神色!
他們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了救命稻草!
“秦王殿下!您……您說的是真的?!”
天皇激動得聲音發顫,幾乎要從禦座上站起。
“鬆平逆賊!狼子野心!仗著那些……那些可怕的‘鐵炮’和‘大筒’,屠戮忠良,威逼京都!朕……朕日夜憂懼,寢食難安啊!”
“自然為真。”葉淩雲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,“鬆平信綱所用火器,不過是我嶺南淘汰之舊物。
其之所以猖獗,非器之利,乃倭國無人能製其鋒銳耳!”
他頓了頓,目光掃過天皇和公卿們渴盼的眼神,拋出了誘餌:“本王此來,便是奉大乾皇帝陛下旨意,助天皇陛下……平叛!
本王可向陛下提供與鬆平信綱同等製式、甚至更勝一籌的燧發槍、鎮嶽炮!
助陛下重整旗鼓,掃平叛逆,重振皇威!”
“燧發槍!鎮嶽炮!”
天皇失聲驚呼,眼中爆發出貪婪的光芒!
那些讓幕府軍和各地藩主聞風喪膽的恐怖武器!若能擁有……他仿佛看到了自己重掌大權、號令天下的景象!
“秦王殿下!天朝上國!仁義無雙!朕……朕感激涕零!感激涕零啊!”
天皇激動得語無倫次,連忙起身,對著葉淩雲深深鞠躬,“殿下但有所需,朕……朕無不應允!快!快設宴!朕要親自為秦王殿下接風洗塵!”
當夜,天皇禦所內燈火通明,一場奢靡卻透著腐朽氣息的夜宴拉開帷幕。
大殿內鋪著陳舊的榻榻米,矮幾上擺滿了精致的漆器食盒,盛放著生魚片、壽司、天婦羅等倭國料理。
然而,在葉淩雲眼中,這些食物無論色澤、香氣還是烹飪手法,都遠遜於嶺南格物院改良後的美食,甚至比不上臨安惜玉閣的精致小點。他強忍著不適,象征性地動了幾筷。
真正令他不適的,是那些如同花蝴蝶般穿梭於席間的藝伎。
她們身著豔麗和服,臉上塗著厚厚的白粉,點著猩紅的唇,發髻高聳,插滿珠翠。
在悠揚卻略顯單調的三味線伴奏下,她們扭動著腰肢,唱著哀婉的曲調,眼神卻如同鉤子般,不斷瞟向主位上那位年輕、英俊、權勢滔天的異邦親王。
倭國慕強,深入骨髓。
葉淩雲的身份、他帶來的“平叛”承諾、尤其是那足以改變倭國格局的“神兵利器”,讓他瞬間成為整個京都最耀眼的存在。
這些藝伎深知,若能攀上這位大人物,哪怕隻是一夕之歡,也足以改變她們卑賤的命運,甚至可能一步登天!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很快,幾名自恃姿色上乘的藝伎便借著斟酒的機會,如同水蛇般纏了上來。
溫軟的軀體有意無意地貼近,帶著濃烈脂粉香氣的呼吸噴在耳畔,嬌聲軟語,極儘挑逗之能事。
“殿下,請嘗嘗這清酒……”
“殿下,奴家為您跳支舞可好?”
“殿下,您的眼睛真好看……”
……
葉淩雲眉頭微蹙,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厭惡與不耐。
他並非清心寡欲,家中嬌妻婉兒溫婉可人。
眼前這些倭國女子,雖刻意逢迎,卻難掩舉止間的做作與俗媚,與臨安惜玉閣那些受過嚴格訓練、氣質清雅的名妓相比,簡直是雲泥之彆!
更何況,他心中裝著嶺南大業,裝著妻兒溫情,豈會在此等場合、此等人物身上放縱?
他不動聲色地推開幾乎要依偎進懷裡的藝伎,端起酒杯,對天皇遙遙一敬,巧妙地轉移話題:
“陛下,平叛之事,還需從長計議。火器交付、訓練士卒、籌措糧餉,皆需時日。
本王希望,陛下能儘快召集忠於皇室的藩主,共商大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