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章 差距這麼大_東北那些靈異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第51章 差距這麼大(1 / 2)

說到殺年豬,那可是東北農村一項特彆隆重的活動,更是一次親朋好友間的重要聚會。

正如之前跟大家提過的,五大連池附近農村百姓的生活始終不算太艱難——地廣人稀,不管是生產隊時期還是分產到戶之後,家家戶戶都能吃飽飯。

加上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,三麵環山,還有附近最大的水庫,這裡的牛羊肥壯,家養的雞鴨鵝狗也很便利,養豬自然也不在話下。

就算不專門喂糧食,隻要人勤快,去田裡地裡割些豬菜,到秋天也能養出一頭二百多斤的豬。

如果家裡還有些雜糧邊角料,甚至可以養一頭“隔年陳”的肥豬。

什麼叫“隔年陳”?就是今年抓豬崽,來年再殺,這樣的豬肉特彆香,一般都能長到三四百斤。

三子家因為有人掙工資,爺爺又在大隊油坊上班,條件還算不錯。

家裡孩子多,每年必定要殺一頭年豬。

東北農村殺年豬那叫一個熱鬨!

一頭豬能做出十來個菜,再燴上一大鍋酸菜,灌上香噴噴的血腸,燙上純高粱酒。

大碗喝酒、大口吃肉,窗外雪花飛舞,屋裡熱氣蒸騰,那氛圍,真是開心極了!

隻要一家殺豬,幾乎半個屯子的人都會來吃肉。

我們那時候還真經曆過,有一家殺了一頭大豬,結果一頓吃完,就剩下四個蹄子和一個豬頭——當然,這種情況很少見。

話說三子要上初中那年,他二姐頭一年訂了婚,打算在冬天辦事。

三子爸媽一商量,決定乾脆養兩頭豬:一頭辦事用,賣半頭、留半頭自家過年吃。

剛開春,他們就從屯東頭老王家抓回兩隻小豬崽,開始喂養。

地裡還沒豬菜的時候,就喂三位爺從油坊帶回來的豆餅渣和黃豆皮粉;等到六月份以後,就開始喂豬菜。

照理說,小豬應該長得特彆快,正常每天都能長一斤多肉。

可三子家抓的兩頭豬卻不太一樣:一頭白豬長得快,毛色油亮,非常活潑;另一頭小黑花豬卻不怎麼長,總蔫蔫的,沒什麼精神,看起來比小白豬小整整一圈。

家裡人也納悶:同一窩豬崽,喂的也一樣,怎麼差距這麼大?

沒辦法,隻能繼續養著,指望入秋之後能追上些膘。

可到了秋天,白豬都長到兩百多斤了,黑花豬卻隻有一百二十斤左右。

眼看再有一個多月就得殺豬,也隻能這樣了,再養下去反而賠本。

一晃就到了臘月初八。

東北有句老話:“過了初八就是年”,意思是一進臘月初八,就得開始張羅過年了——蒸豆包、做凍豆腐、包凍餃子,其中最重要的,就是殺年豬。

那時候全屯子隻有幾個殺豬匠,卻有好幾百戶人家,都得提前約時間。

有的殺豬匠一天得趕好幾場,關係好的還得互相錯開日子,儘量讓大家都能聚得痛快。

比如跟鄰居二嬸家關係好,她家明天殺,你家就得錯後兩天,不能擠在同一天。

那年三子家殺豬比較早,沒等到臘月之後,定的是冬月十六。

因為冬月二十六三子二姐就要結婚,那時候結婚都在自家操辦,肉用得不少,所以提前殺豬。

到了殺豬那天,左鄰右舍的婦女早早過來幫忙,撈酸菜、切酸菜、燒開水,做著各項準備。

當天請來的殺豬匠也姓朱,大家有時開玩笑管他叫“豬八戒”,說他“啃豬蹄——自殘骨肉”。

但老朱的手藝真沒得說,屬於家傳三代,連他手裡那把殺豬刀都是爺爺傳下來的。

據說這把刀殺過的豬不下千頭,他家甚至不用請門神,刀往牆上一掛,什麼邪祟都不敢進門。

老朱,是靠山屯最好的殺豬匠。

準備工作做得差不多了,老朱拎著工具趕來。


最新小说: 漫畫重啟後,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:穿書八零,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: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: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