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新北市瑞芳區的猴硐,位於基隆河上遊的河穀中。這裡群山環繞,植被茂密。過去,這裡是台灣最重要的煤礦產區之一。現在,這裡早已被廢棄。
而我們這次的目的地就是這裡——台灣新北的猴硐煤礦廢墟。
那裡曾是熱鬨的煤礦重鎮,如今隻剩下廢棄的礦坑、倒塌的廠房和生了鏽的鐵軌。
關於這個廢墟的傳說很多。像是夜裡能聽到鎬頭挖掘聲。礦燈一照,會看到戴安全帽的人影,還有羅盤在礦道深處會指向牆壁,仿佛牆後有通道。
我叫林舟,是地質係研究生。導師讓我去那裡采集岩樣,分析地層變化,為防止地表塌陷提供數據。
這次和我同行的人有阿凱、大劉和老周。
阿凱是我們的安全顧問,他是本地人,而且他的祖父、外祖父都曾是這裡的礦工,懂這裡的忌諱。
大劉是我們學校攝影係的學生,是我的朋友,這次負責幫我記錄采樣過程。
老周是儀器工程師,負責所攜帶設備的維護。
這次出發前,導師反常的再三叮囑我,“彆為了數據拿命去拚。”
直到出發,我都不理解導師為什麼會這麼說。
我們的車子接近猴硐時,天已經快黑了。我們先到派出所去報備,值班警員提醒我們注意安全,並讓我們留下了緊急聯絡方式。
接著,我們就去阿凱外祖父家借鑰匙。
老人已經八十多歲了,腿腳有些不便。他把鑰匙遞給我們時,眼神裡是滿滿的擔憂,“孩子們,你們進去可以,但是彆逞強。聽到叫你名字,先彆答應。看到人影,彆追。”
離開前,老人又塞給我們一張發黃的紙,上麵是他年輕下礦時,記下的“礦道生存規則”。老人站在院外目送我們離開。
我們在廢礦入口的鐵絲網外停好車,換上裝備,跨過倒塌的圍欄,正式進入了這片被時間遺忘的廢墟。
礦道入口的空氣很潮濕,帶著一股鐵鏽和泥土的味道。阿凱走在最前麵,我拿著羅盤和筆記本跟在中間,老周和大劉負責斷後。
剛走進去不久,阿凱就停了下來,壓低聲音,把祖父的規則再次念給我們聽:
1.聽到有人叫你名字,先彆答應,先回頭看三次。
2.看到同伴在前方招手,不要立刻跟上去,先確認影子。
3.礦燈熄滅,不要慌,原地等同伴來接。
4.羅盤亂轉時,沿著鐵軌走,不要試圖穿牆。
5.看到人影不要追,聽到哭聲不要靠近。
我們紛紛點頭,表示記住了。
礦道裡很安靜,隻有我們的腳步聲和頭燈劃過岩壁的反光。我不時低頭看羅盤,羅盤指針在黑暗中微微顫動。
沿途的牆上有一些模糊的粉筆字,記錄著當年礦工的編號和日期。看到這些,我能想象出幾十年前這裡人來人往的景象。
忽然,前方傳來一聲輕微的金屬碰撞聲,像是有什麼東西輕輕碰了一下鐵軌的聲音。我們同時停下腳步,互相看了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