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康熙年間,常州西鄉有個名叫顧申的普通百姓。這一日,他外出探訪親友,一路上或因路途崎嶇,或因問路耽擱,眼見天色漸晚,卻還未抵達目的地。顧申心中焦急萬分,正發愁時,遠遠瞧見前方有一座略顯破舊的古廟,他暗自思忖,看來今日隻能先到這廟中借宿一晚,待明日再繼續趕路。
顧申快步來到廟前,叩響廟門。不多時,門開了,一位僧人探出頭來。顧申趕忙表明來意,僧人聽後,麵露難色,說道:“巧了,今天晚上我們要為村裡一戶人家送殮,需去超度亡魂,廟裡就我們四個人,都得過去。今晚廟裡沒人,你就在這兒住一晚,順帶幫我們看廟吧。”顧申聽後,連連點頭答應。等僧人收拾好行李出門後,他便關閉廟門,將廟裡簡單收拾了一番,隨後到房間裡熄燈睡覺。
夜半三更,窗外漆黑如墨,寂靜得有些詭異,偶爾傳來幾聲不知名的蟲鳴,更添幾分陰森之感。顧申正睡得迷迷糊糊,突然被一陣急促而粗暴的撞門聲吵醒,那聲音仿佛要把門撞破一般。他心中一驚,睡意全無,大聲喝問:“什麼人!”門外傳來一個聲音:“我是沈定蘭!”顧申一聽,頭皮瞬間發麻,這沈定蘭是他早年的朋友,可已經死去十年了。他心裡直發毛,這陌生之地,沒人知曉他認識沈定蘭,難道真撞鬼了?恐懼瞬間攥緊了他的心,嚇得他體如篩糠,根本不敢去開門。
這時,門外的聲音又響起:“你不要害怕,我是有事兒托付給你才來找你。我既然是鬼,就算你不開門,我也可以破門而入,我之所以叫你開門,就是想按活人的禮節跟你溝通,所以我沒有惡意!”顧申聽了,想想似乎也有道理,若對方真想害自己,直接衝進來便是。他哆哆嗦嗦地走向門口,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,雙腿發軟。剛打開門,一陣刺骨的陰風撲麵而來,瞬間吹滅了他手裡拿著的燭台。顧申驚恐地向後跳了一步,手裡的燭台差點掉落,與此同時,聽到“撲通”一聲,像是有人倒地的聲音。
他手忙腳亂地想要再把燭台點上,心臟在胸腔裡瘋狂跳動,仿佛要衝破胸膛。這時,聽到地上傳來聲音:“我其實並不是沈定蘭,我是東村剛死的李名,我是被奸夫淫婦毒死的,現在他們隱瞞實情,我想求你幫我伸冤,所以才冒名沈定蘭。”顧申聽得目瞪口呆,舌頭都快掉地上了,結結巴巴地說:“我又不是官府的人,你找我怎麼能幫你伸冤?”地上的聲音回答道:“他們隱瞞真相,報官驗屍就能真相大白。”顧申又問:“那屍體在哪裡?”回答說:“你點了燈就可以看到屍體了,但一旦見到燈光,我就不能再說話了。”
顧申正手腳抖成一團,想要點燈的時候,突然聽到門外有幾個人說話的聲音,聽聲音像是廟裡的和尚。他顧不上許多,趕緊跑了出去。見到和尚後,發現他們也都一臉驚恐,仿佛經曆了恐怖的事情。互相詢問後,和尚們說,他們夜裡守夜正在誦經超度亡魂,突然平地起風,吹滅了燭台和長明燈,再點著燈時,發現靈台上蓋著白布的屍體不見了,嚇得他們趕緊回來了。
顧申心裡一驚,一邊帶著和尚們進屋,一邊講述剛剛發生的事情。一行人舉起燭火一看,屋門口躺著一具身著壽衣的屍體,正是和尚們超度的李名。隻見屍體膚色青黑,嘴唇發紫,唇齒間似乎還有乾掉的血跡,顯然死狀蹊蹺。於是顧申和兩個和尚連夜跑去報官。
縣衙內,知縣聽聞此事,立刻升堂。仵作很快開始驗屍,經過一番仔細查驗,最終證實李名確實是被毒死。知縣隨即派人將李名的妻子緝拿歸案。起初,李名的妻子還百般抵賴,拒不承認罪行。知縣見狀,命人擺出各種證據,又將顧申和和尚們的證詞一一陳述。在鐵證麵前,李名的妻子終於心理防線崩潰,認罪伏法。原來,她與奸夫暗中勾結,貪圖李名的錢財,才下此毒手。這起冤案終於得以昭雪,而顧申也因幫助冤魂伸冤,在當地被傳為佳話。此後,每當人們路過那座古廟,都會想起這個驚心動魄的故事,敬畏之心油然而生。
在這個看似平靜的清朝年間,類似的冤屈或許還有很多,但這一次,正義通過一種離奇的方式得以伸張。隻是那座古廟,在經曆了這場風波後,似乎更加神秘莫測。每當夜幕降臨,偶爾還會傳出一些奇怪的聲響,有人說那是李名的冤魂終於得到安息後的欣慰歎息,也有人說那是其他未被發現的冤魂在等待著機會訴說自己的故事。而顧申,在經曆了這一晚後,他的生活也發生了些許變化。他開始更加敬畏生命,也對世間的善惡有了更深的感悟。他時常會把這個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,希望大家都能明白,正義或許會遲到,但永遠不會缺席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這件事在常州西鄉流傳得越來越廣,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。孩子們聽了這個故事,晚上走路都不敢獨自經過那座古廟;老人們則會借此教育晚輩,做人要正直善良,否則即使死後也難以安寧。而那座古廟,雖依舊屹立在那裡,卻因為這個故事,被蒙上了一層神秘而又恐怖的色彩。偶爾有大膽的年輕人,會在月圓之夜相約前往古廟探險,希望能再次遇到那神秘的“冤魂”,探尋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,但每次都是無功而返,隻留下一些自己嚇自己的笑談。然而,誰也不知道,在那古老的廟宇深處,是否真的還隱藏著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,等待著下一個像顧申一樣的人,去揭開那神秘的麵紗。
喜歡全國各地恐怖民間故事請大家收藏:()全國各地恐怖民間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