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師殿的子時三問
平江幕阜山,峰巒疊嶂,雲霧繚繞,仿佛是一座與世隔絕的仙境。然而,在這仙山之中,卻隱藏著一座充滿神秘色彩的藥師古寺。
藥師古寺位於沸雪崖旁,寺內僧眾一直恪守著“戌時閉殿,子時禁鐘”的古訓。這條古訓就像是一道緊箍咒,約束著寺內的每一個人。民國《平江縣誌》中,記載了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往事。清光緒年間的一個夜晚,值夜僧人不知為何,誤撞了三更鐘。刹那間,寺內狂風大作,飛沙走石。原本莊嚴肅穆的藥師殿內,十八羅漢像竟然齊齊轉身,原本慈眉善目的佛像,此時眼中流出黑紅色的淚水,仿佛在訴說著無儘的哀怨。值夜僧人被嚇得癱倒在地,口中念念有詞,祈求佛祖的原諒。
多年後,現代探險者懷著好奇與敬畏之心,踏入了這片神秘之地。他們在寺後發現了一片明清時期的僧墓群,這些墓碑排列整齊,卻有七座墓碑的朝向反常地背對大雄寶殿。這一發現讓探險者們困惑不已,他們仔細研究墓碑上的碑文,其中“鐘鳴鬼瞰”的記載,與民間“撞鐘引鬼”的傳說相互印證,仿佛為他們揭開了這座佛門淨地不為人知的驚悚側麵。
在當地的民間傳說中,子時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,此時撞鐘會打破陰陽的平衡,引來邪祟之物。而藥師古寺的這片僧墓群,或許就是因為當年的某次撞鐘事件,導致了不可挽回的後果。那些背對大雄寶殿的墓碑,仿佛是在躲避著什麼,又像是在警示後人,千萬不要輕易觸犯禁忌。
石拱下的"雙生視界"
嶽陽三眼橋,橫跨在水麵之上,宛如一條巨龍臥於碧波。它的三個橋洞,在民間被賦予了神秘的色彩,被稱為“陰陽鏡”。老輩人常常告誡晚輩:“正午不照橋下水,夜半不數橋洞磚。”這看似簡單的話語,背後卻隱藏著無數令人膽寒的故事。
上世紀九十年代,一個陽光明媚的正午,幾個年輕人相約來到三眼橋遊玩。其中一個青年被橋洞下的景色所吸引,想要拍張照片留念。他站在橋邊,擺好姿勢,按下快門。然而,當他回到家,衝洗出照片時,卻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。照片中,他的身後,橋洞下的水中倒影裡,竟然多出一個戴鬥笠的模糊人影。這個人影若隱若現,仿佛是從另一個世界穿越而來。青年的家人看到這張照片後,也被嚇得不輕,四處尋找破解之法。然而,不久之後,這個青年便離奇失蹤,仿佛人間蒸發一般,再也沒有了消息。
橋梁專家對三眼橋進行考證後發現,這座橋始建於明萬曆年間。在建造時,曾發生過工匠墜河身亡的事故。每逢月相變化,橋洞倒影會形成特殊的光學現象,仿佛水中另有一個倒置的世界。這一科學發現,雖然為三眼橋的神秘傳說增添了一絲理性的色彩,但卻無法完全驅散籠罩在人們心頭的恐懼。在當地人的心中,三眼橋依然是一個充滿詛咒和神秘力量的地方,讓人望而卻步。
喜歡全國各地恐怖民間故事請大家收藏:()全國各地恐怖民間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