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耀站在指揮中心的全息投影跟前,眼睛死死釘在躍遷點西側那艘身份不明的艦隻上。剛傳來的情報顯示,對方沒再往聯盟領空深處去,而是停在一個微妙的地方——既不靠近,也不遠離,像是等著啥信號。
“摩羅的殘餘勢力和外星文明之間有交易。”伊莎貝拉語調平靜,聲音清晰,“他們可能在測咱們對異常動向的反應速度。”
烈風猛地攥緊拳頭,壓低聲音說:“不能讓他們這麼試探下去!直接派艦隊封鎖那片區域,把他們趕走。”
星耀沒馬上回應,手指在投影屏上的戰術圖譜上慢慢滑著,琢磨著在信息不多的情況下咋做最穩的判斷。
“不行。”他總算開了口,“咱還不清楚這艘艦隻是獨自行動,還是更大規模部署裡的一部分。貿然出擊會暴露咱們的底牌。”
通訊官突然打斷會議:“將軍,邊境偵察站報告,躍遷航道另一邊也有類似信號波動。”
星耀眉頭一皺,趕緊調出新的星圖。果然,在另一條主航道附近,監控範圍裡出現了幾道微弱但有規律的躍遷痕跡。
“看來不是巧合。”伊莎貝拉分析道,“他們在同時測好幾個方向的防禦強度。”
“他們是想找突破口。”烈風咬著牙,恨恨地說,“再這麼下去,遲早被他們找到薄弱點。”
星耀深吸一口氣,果斷下令:“召集所有高級將領、情報主管還有技術專家,兩小時後開緊急戰略會議。”
兩小時後,作戰會議室坐滿了人。星耀站在主控台前,身後是不停刷新的敵情數據流。
“各位。”他聲音堅定,“外星文明最近老調整偵察模式,還和摩羅殘餘勢力有接觸。咱得提前預判他們下一步咋行動,製定應對策略。”
一個負責前線防衛的將領先說話了:“我覺得得加強重點航道的巡邏,特彆得防著躍遷節點被突襲。”
另一個情報分析師有不同看法:“但咱不能不管資源分配。要是每個節點都派艦隊守著,主力部隊就分散了。”
星耀點頭,示意他接著說。
“我建議用‘動態防禦’策略,根據敵方動向靈活調兵,彆死守固定位置。”
“這方案行。”伊莎貝拉補充,“結合最新的量子追蹤係統,能實時掌握敵方艦隊活動範圍,再用遠程打擊單位精準攔截。”
“問題是,”一個技術官插嘴,“現在的追蹤係統隻能鎖定單個目標,要是多支艦隊一起行動,可能會有盲區。”
星耀聽完大家的意見,開始整理思路。
“首先,咱得清楚:敵人不會輕易全麵進攻,他們現在是在試探。這說明,咱能利用這段時間完善防禦體係。”
他指著屏幕上幾個關鍵地方:“我讓工程部隊先升級這幾個躍遷節點的防護設施,再安排無人戰艦全天巡航監測。”
“其次,情報工作得加強。我要你們每天至少更新三次敵方動向,一發現新艦型或者加密信號有變,馬上上報。”
他掃了一圈在場的人:“最後,戰術部署上,我決定用分層式防禦策略。第一層用無人偵察機和遠程火力覆蓋;第二層是快速反應艦隊,隨時準備攔截入侵目標;第三層是主力艦隊,當後備力量。”
“至於摩羅殘餘勢力……”星耀語氣變冷,“派人深入調查他們和外星文明的聯係,找出他們真正目的。”
會議開到深夜,大夥圍著星耀提的方案吵得熱烈。有人怕資源不夠,有人懷疑追蹤係統穩不穩,還有人擔心敵人咋反擊。
不過最後,在星耀的統籌下,大家都統一了意見。
“這次會議不是為了預測未來,是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。”星耀總結,“接下來幾天,各部隊得完成部署調整,情報部門也得加強對外星文明的監聽。”
散會之後,烈風走到星耀旁邊,小聲問:“你真覺得他們會大規模入侵?”
星耀望著窗外無儘的星空,慢慢說:“我不知道。但我知道,要是咱們不做準備,就是把勝利送給敵人。”
伊莎貝拉也走過來,輕聲提醒:“還有件事得留意。那艘身份不明的艦隻,加密方式是摩羅陣營的,但釋放的乾擾信號和咱知道的都不一樣。”
星耀眼神一緊:“你是說……它用了新技術?”
“或者,”她頓了一下,“它是新型武器的試驗平台。”
星耀沉默一會兒,轉身走向控製台,按下通訊鍵。
“通知技術部,馬上對那段乾擾信號逆向解析。另外,派一支特種小隊,悄悄靠近目標艦隻的躍遷殘留區,多采集些樣本。”
“明白。”
夜色籠罩著指揮中心,裡麵燈火通明,各種數據流在屏幕上飛轉。星耀站在窗前,腦袋裡不停回放會議上的每個細節。
他清楚,這場戰爭才剛剛開始。
在遙遠的躍遷點西側,那艘神秘艦隻還靜靜地飄在虛空裡,好像等著什麼指令。
控製室內,一個低沉的聲音響起:
確認目標身份:星耀。
緊接著,一段新的加密信號悄悄發向未知坐標。
下一秒,艦體表麵泛起一層淡藍色的光,然後消失在躍遷漩渦中。
喜歡星耀逆天銀河錄請大家收藏:()星耀逆天銀河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