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色未散,警報聲卻再次劃破寂靜。星耀站在指揮室內,目光如炬,凝視著全息屏幕上迅速接近的敵艦輪廓。
“調集烈風。”他聲音低沉而冷靜,“讓礦區外圍防禦部隊進入一級戰備狀態。”
通訊官快速操作終端:“對方依舊沒有回應任何信號,航速持續提升,目標明確指向資源核心區。”
伊莎貝拉快步走來,神情嚴肅:“根據數據庫比對,這次艦隊配置與上次不同,但動力係統仍然帶有遠古遺民技術特征。他們可能已經掌握了更先進的引擎模塊。”
星耀眉頭緊鎖,手指輕輕敲擊桌麵:“看來,我們的科技交流會讓他們坐不住了。這些人不想讓我們掌握真正的核心技術。”
他轉身對身旁的參謀下令:“啟動緊急預案,所有科研設施進入隱蔽模式,同時通知各研究小組立即撤離非必要人員。”
數小時後,戰鬥結束,敵軍被擊退。雖然礦區損失不大,但星耀清楚,這隻是開始。
次日清晨,遺跡會議廳內氣氛凝重。
“我們不能再被動防守。”星耀環視在場眾人,“敵人已經意識到我們在科技上的潛力,並試圖扼殺它。唯一的應對方式,就是加快人才儲備和培養速度。”
伊莎貝拉點頭:“確實如此。我們需要更多具備專業能力的人才,才能支撐起整個遺跡的發展計劃。”
於是,一場前所未有的人才選拔行動悄然展開。
報名通道開放的第一天,便有數千名來自銀河各地的青年學者、工程師、戰術專家前來應征。他們中有人精通能量轉換技術,有人擅長量子通信,也有人擁有獨特的戰術思維。
選拔現場設在遺跡中央廣場,寬闊的場地被劃分成多個測試區。知識考核、實戰模擬、心理評估輪番進行,每一個環節都由星耀親自審核標準。
“我們要找的不是隻會答題的書呆子。”他在會議上強調,“而是能在極端環境下保持冷靜判斷、並能迅速適應戰場變化的人才。”
一位身材瘦削的年輕男子引起了評審團的注意。他在戰術推演中展現出驚人的戰略直覺,甚至提前預判了模擬敵軍的突襲路線。
“你叫什麼名字?”星耀親自問道。
“林澤,原屬第三邊防軍團情報分析員。”年輕人答道。
“你在模擬戰中做出的決策很特彆。”星耀繼續追問,“你是怎麼想到那個變招的?”
“因為我知道,敵人不會按照常規邏輯出牌。”林澤眼神堅定,“所以我必須打破規則,先一步布局。”
星耀露出一絲讚許的微笑:“很好,歡迎加入我們的戰術研究組。”
與此同時,在另一側的科研測試區,一名女性工程師正在調試一台新型能量穩定器。她的設計打破了傳統能源分配模式,采用了動態負載調節機製,極大提升了係統的穩定性。
“如果這個裝置能投入使用,將極大緩解我們戰艦能源供應不足的問題。”伊莎貝拉低聲評價道。
星耀點頭:“她值得重點培養。”
隨著選拔逐步推進,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。他們或在工程領域展現非凡創造力,或在軍事訓練中表現卓越指揮能力。
為了讓這些新成員更快融入團隊,星耀安排了一場彆開生麵的迎新交流會。老成員與新人一對一結對,共同參與小型科研項目或戰術演練。
起初,一些資深研究人員對新人的能力持懷疑態度。
“他們連基礎數據都沒搞清楚,就敢提出優化方案?”一位年長的研究員皺眉。
“但他們提出的思路,確實解決了我之前遇到的一個難題。”另一位研究員反駁,“也許我們應該給他們一個機會。”
在星耀的推動下,新舊成員之間的隔閡逐漸消融。合作過程中,不少新穎的想法被提出,甚至直接促成了幾個關鍵項目的突破。
其中一組新人與老兵合作,開發出一套全新的戰術協同係統。該係統通過實時數據分析,自動調整作戰編隊,使得小規模衝突中的反應效率提升了近三成。
“這正是我們需要的新鮮血液。”星耀在一次彙報會上說道,“他們不僅帶來了新的技術理念,還激發了整個團隊的創新活力。”
然而,人才的湧入也帶來了一些潛在風險。
某些外部勢力開始注意到遺跡的變化,甚至派出間諜試圖滲透進來。
“我們在篩選過程中發現幾名可疑人員。”伊莎貝拉向星耀報告,“他們的履曆看似完美,但在背景調查中出現了多個不一致點。”
星耀沉思片刻:“加強審查流程,確保每一位加入者都是真正認同我們理念的人。”
與此同時,遺跡內部也開始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係。設立專項獎學金、提供高級培訓課程、組織跨學科研討會……每一項措施都在為未來的發展積蓄力量。
“我們不能隻靠現有的精英。”星耀在一次內部會議上強調,“必須建立起可持續的人才輸送機製,讓每一代人都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。”
一個月後,第一批經過嚴格訓練的新成員正式上崗。他們在各自崗位上迅速成長,成為遺跡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而在一次例行巡查中,星耀偶然聽到了兩個新兵的對話。
“你說,我們真的能改變銀河的命運嗎?”一人問。
“我不知道。”另一人回答,“但我相信,隻要我們願意努力,總有一天,這裡會變成真正的希望之地。”
星耀停下腳步,望著遠處忙碌的身影,嘴角微微上揚。
他知道,這場變革才剛剛開始。
喜歡星耀逆天銀河錄請大家收藏:()星耀逆天銀河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