希望星,“新希望一號”地下基地,深層鑽探前沿作業區。
巨大的轟鳴聲在這裡是永恒的背景音,空氣灼熱而潮濕,混合著岩石粉塵和機械潤滑油的氣味。
巨大的“獬豸改”型工程機甲如同鋼鐵巨獸,其前端不再是通用的機械爪,而是換裝了一個高速旋轉、鑲嵌著超硬鑽石複合齒的巨型鑽頭,正瘋狂地啃噬著前方堅不可摧的岩層。
這裡是基地向西側熔岩管群拓展的最前沿,也是陳健工程師“深度開發”戰略的核心戰場。進展,卻遠比預想的要緩慢。
“媽的!又卡住了!這見鬼的‘黑曜石玄武岩’層,硬度簡直變態!”通訊頻道裡傳來操作員沮喪的吼聲,伴隨著鑽頭過載發出的刺耳尖鳴和火星四濺。
陳健站在觀察平台上,臉色鐵青地看著監控數據。鑽頭溫度急劇升高,磨損速率遠超預期,推進速度卻如同蝸牛。
每一次卡鑽都意味著數小時的停機冷卻、檢查、更換鑽齒,寶貴的時間和能源正在被無情消耗。
李振邦艦長批準的資源和時間不是無限的,如果無法快速打通通往預定富水層和地熱區的通道,他的整個地下拓展計劃都將受挫。
“不行,常規方法效率太低了!”陳健對身邊的鑽探技術團隊吼道,“我們必須想辦法!改進鑽頭材料?優化鑽進參數?或者乾脆換個思路!”
團隊日夜不休地投入攻關。他們分析了岩層樣本,模擬了鑽頭的應力分布,嘗試了不同的轉速和壓力組合,甚至冒險使用小當量的定向爆破試圖預先破碎岩層,但效果都不理想。
希望星的地質結構給了雄心勃勃的殖民者一個結結實實的下馬威。
轉機來自於一次近乎失敗的嘗試。在一次鑽頭再次嚴重磨損後,工程師們發現,在幾片崩裂的、特彆堅硬的岩片內部,鑲嵌著一些細微的、閃爍著幽藍色澤的結晶顆粒。
這些顆粒本身硬度極高,甚至在鑽頭的瘋狂摩擦下也隻是表麵略有熔融痕跡。
“這是什麼?”材料科學家立刻如獲至寶,將這些顆粒帶回實驗室進行緊急分析。
結果令人震驚。這種被暫時命名為“希望藍晶”的礦物,其晶體結構異常穩定,維氏硬度遠超已知的任何天然或合成材料,並且表現出對極端壓力和熱量出色的耐受性。
更奇妙的是,在特定頻率的能量場激勵下,其表麵會產生一種奇特的“共振潤滑”效應,能極大降低與接觸物體之間的摩擦力。
“天才!簡直是天生的鑽頭材料!”材料科學家興奮地大喊。
一個新的方案被迅速提出:不再追求用更硬的材料去對抗岩石,而是利用“希望藍晶”的特性。他們設計了一種全新的“複合諧振鑽頭”。
鑽頭基體依舊采用高韌性合金,但在其關鍵切削齒上,如同鑲牙般精密嵌入了微小的“希望藍晶”顆粒。同時,鑽頭內部集成了一套微型能量發生器,能夠在工作時產生特定的能量場,激活藍晶的“共振潤滑”效應。
理論完美,實踐卻困難重重。能量場的頻率、強度需要與鑽頭轉速、岩層特性完美匹配,否則要麼無效,要麼反而會加劇振動導致鑽頭損壞。藍晶的鑲嵌工藝也要求極高,既要牢固,又不能破壞其晶體結構。
一次又一次的失敗。寶貴的藍晶樣本在試驗中碎裂,鑽頭原型一個個報廢。質疑聲開始出現,認為這是在浪費時間,不如老老實實接受慢速掘進的現實。
但陳健頂住了壓力。“這是我們突破瓶頸的唯一希望!”他咬著牙,投入了更多資源。
終於,在經過數十次迭代後,第一具成功嵌入藍晶並優化了能量場參數的實驗型鑽頭被安裝上了“獬豸改”。
所有參與項目的人都屏息凝神地圍在監控屏前。鑽頭啟動,低沉的嗡鳴聲似乎與以往有所不同。它接觸岩壁……
奇跡發生了。
鑽頭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阻力!就像熱刀切黃油一樣,輕而易舉地沒入了那曾經讓舊式鑽頭折戟沉沙的堅硬岩層!
推進速度儀表上的數字瘋狂跳動,瞬間達到了以往最高值的十倍以上!而且噪音和振動都大幅降低!
“成功了!我們成功了!”作業區爆發出一陣狂喜的歡呼!工程師們激動地擁抱在一起,幾個月來的壓力和疲憊在這一刻得到了釋放。
新鑽頭技術被迅速推廣應用。希望星的地下開拓進度一日千裡,一條條堅固的隧道以驚人的速度向四周蔓延,連接起一個個規劃中的資源點、農業區和居住艙段。陳健的戰略,終於看到了成功的曙光。
按照地球同盟的知識共享協議,這項突破性的“複合諧振鑽探技術”的詳細數據、藍晶的特性分析報告以及能量場參數,被通過中微子通訊傳回了數光年之外的太陽係。
地球,“南天門”基地,機甲研發中心。
林風正在為新一代“共工”機甲和大型工程機械的采礦效率問題頭疼。小行星帶和火星基地的資源開采,同樣常常受限於堅硬的岩層和惡劣的環境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當他收到來自希望星的這份“技術禮物”時,眼前頓時一亮。
“希望藍晶……共振潤滑……降低摩擦力……”他反複看著報告,思維飛速運轉。
“立刻成立項目組!”林風對助手下令,“分析‘希望藍晶’的合成可能性!或者尋找地球圈內的類似替代材料!重點不是模仿他們的鑽頭,而是吸收這個思路!”
他的團隊很快抓住了核心:利用特定能量場改變目標材料表麵的物理特性,從而極大降低挖掘或切割的阻力。
基於這一原理,他們成功開發出了“共振瓦解采礦係統”。這套係統並非直接安裝在鑽頭上,而是集成在礦業機甲如“礦工”型“應龍”改裝版)的臂鎧上。
當需要開采礦物時,機甲首先用這套係統向目標岩層發射特定頻率的能量場,短暫地“軟化”其表麵結構,降低其有效硬度,然後再用常規的物理工具如旋轉鑽頭或液壓破碎錘)進行采集,效率提升了數倍,能耗和工具磨損則大幅下降。
首批裝備了“共振瓦解係統”的礦業機甲被緊急調往火星和小行星帶資源點進行實測,反饋極佳!
一份標注著“來自希望星的技術反哺”的成功應用報告,伴隨著感謝和建議進一步合作的訊息,又從地球傳回了希望星。
當陳健和他的團隊收到這份報告時,一種難以言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。他們不再僅僅是地球的延伸和受援者,他們的掙紮、智慧和成功,已經開始真切地回饋整個文明。
“看來,我們這‘老鼠打洞’的活兒,也沒那麼掉價嘛。”陳健難得地開起了玩笑,看著屏幕上地球傳來的新型礦業機甲的工作畫麵,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這條跨越數光年的技術反饋回路,第一次被真正打通。它證明了一個分散星海的文明,其各個部分能夠相互支持,共同進步。
希望星送出的這份“禮物”,不僅加快了地球圈的資源開采,更極大地鼓舞了所有殖民者的士氣——他們,正在成為人類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喜歡開局手搓eva,嚇哭校花請大家收藏:()開局手搓eva,嚇哭校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