臘月二十三,小年。
省政府大院裡張燈結彩,掛起了大紅燈籠,但氣氛卻比平時更加緊張。年關將至,各種總結、彙報、檢查接踵而至,每個人都行色匆匆。
我一早就被張主任叫到辦公室。
“小林,今年的年終總結報告,周副秘書長點名要你參與起草。”張主任遞過一疊材料,“這是各處室報上來的總結,你先把關,提煉亮點。”
我接過厚厚的材料,心裡明白這是個重要任務。年終總結不僅是對一年工作的梳理,更是向領導展示能力的機會。
回到座位,他翻開第一份材料,是綜合處的總結。通篇都是“在領導的正確指導下”“取得了顯著成效”之類的套話,具體成果卻語焉不詳。
他搖搖頭,拿起紅筆開始修改。這時,趙瑞龍端著茶杯晃了過來。
“致遠,忙著呢?”趙瑞龍瞥見他桌上的材料,“喲,年終總結?這可是個美差啊。”
我頭也不抬:“就是個苦差事,這麼多材料要看。”
“這你就不懂了。”趙瑞龍壓低聲音,“年終總結怎麼寫,裡麵學問大著呢。成績要放大,問題要淡化,最關鍵的是要把領導關心的工作重點突出出來。”
我停下筆:“該怎麼寫就怎麼寫,實事求是就好。”
“你啊,還是太年輕。”趙瑞龍搖搖頭,“我那份總結,重點突出了劉省長關注的幾個項目,已經通過初審了。你這份是報給周副秘書長的吧?得把他主抓的鄉鎮企業改革寫透。”
這話說得露骨,我不禁皺眉。但轉念一想,趙瑞龍的話雖然功利,卻不無道理。總結確實要突出領導關注的重點工作。
“謝謝提醒,我知道該怎麼做了。”
趙瑞龍滿意地拍拍他的肩:“這就對了。晚上有個飯局,幾個朋友聚聚,一起來吧?”
我正要拒絕,趙瑞龍補充道:“都是體製內的年輕人,交流交流感情,沒壞處。”
想到可能要值班,我婉拒了:“今晚我值班,下次吧。”
趙瑞龍也不堅持,晃著茶杯走了。
一整天,我都在埋頭整理材料。他發現各處室的總結都有一個共同特點:報喜不報憂。成績羅列了一大堆,存在的問題卻輕描淡寫。
下午三點,周副秘書長來電話叫他。
“材料看得怎麼樣了?”周汝信直接問。
“正在整理,發現一些問題。”我老實回答,“各處室的總結對成績說得太多,對問題說得太少。”
周汝信點點頭:“這就是年關現象。大家都想好好過年,不願意觸黴頭。但我們要的是一份真實的總結,不是評功擺好。”
他站起身,在辦公室裡踱步:“這樣,你重點梳理三個方麵:一是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,二是存在的突出問題,三是明年的工作思路。不要怕暴露問題,解決問題才是我們工作的意義。”
這番話讓我豁然開朗。
回到辦公室,他重新調整思路,不再簡單彙總各處室的材料,而是結合自己的調研和思考,開始獨立起草。
傍晚時分,沈清薇打來電話。
“致遠,今年過年能回家嗎?我爹媽想見見你。”
我看著桌上堆積如山的材料,歎了口氣:“恐怕不行,年底太忙了,我還要值班。”
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:“那..。我去省城陪你過年?”
“這怎麼行?你還要陪父母。”
“沒關係,他們理解的。”沈清薇聲音輕柔,“你一個人在外地過年,太冷清了。”
掛斷電話,我心裡暖暖的。但想到值班的安排,他又犯了難。
晚上七點,辦公室隻剩下他一個人。窗外飄起了雪花,這是今年的第一場雪。
他泡了杯濃茶,繼續奮戰。年終總結不僅要總結過去,還要展望未來。他想起在清河縣調研時看到的那些問題,覺得應該在明年的工作思路中加以體現。
“還在加班?”一個熟悉的聲音響起。
我抬頭,看見周副秘書長站在門口,手裡提著公文包。
“副秘書長,您也還沒走?”
“年關嘛,大家都一樣。”周汝信走進來,看了看他桌上的稿子,“進展如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