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末將至此徹底寒心,與張繡恩義兩絕。”
“多虧使君大敗張繡保全宛城,救了末將妻兒性命。”
“末將感恩戴德,願投身使君帳下效命。”
胡車兒將事情原委一一道來。
這番話說得直白坦率,沒有冠冕堂皇的托詞,理由簡單實在:
就是為了保護家人。
劉備頓時了然,看向秦牧的目光中滿是讚許。
他再次欽佩秦牧的深謀遠慮。先前正是秦牧建議他善待張家將士家眷,這才讓張繡部眾離心離德。
連胡車兒這樣的心腹將領,都對張繡徹底失望。
"胡車兒,單憑你勸阻張繡屠城這份膽識,便已將功補過!"
"那一千多名西涼降卒,今後就交由你統率。"
"備願與你攜手並肩,共匡漢室!"
劉備用人不疑,當即接納了胡車兒歸降。
胡車兒卻震驚抬頭,難以置信地望著劉備。
他萬萬沒想到,這位出身寒微的新主,竟有如此胸襟氣度。
居然將整支西涼降軍都交給他統轄!
"劉使君既有明主風範,又得高人相助,難怪張氏叔侄落敗..."
暗自感慨過後。
胡車兒鄭重叩首,朗聲道:
"末將誓死效忠主公,必當肝腦塗地以報厚恩!"
劉備含笑離席,親自扶起胡車兒入座,又命人奉酒為他壓驚。
這番平易近人的舉動,頓時讓這位西涼悍將心悅誠服。
"聽說這位胡將軍力大無窮,能負重五百斤,日行七百裡。"
漢語譯文:
————
“恭喜主公收得如此猛將!”
秦牧舉杯慶賀,隨口道出胡車兒的本領。
胡車兒神色一震,詫異地望向秦牧。
這位秦軍師果然深不可測,連自己這般無名小卒的底細竟也一清二楚?
劉備聽聞胡車兒身負神力,不由喜上眉梢,連連舉杯暢飲。
酒過數巡。
劉備漸漸平複心緒,開口問道:
“子璟,如今宛城已破,張繡伏誅,接下來我該如何行動?”
秦牧擱下酒杯,緩緩豎起兩指:
“倒也簡單,主公隻需再寫兩封信。”
————
“兩封信?”
劉備目光微動。
先前取宛城時,曾給張濟、劉表各送勸和信。
如今宛城既定,竟還要再寫兩封?
劉備忍不住追問:“子璟,此番信函該寄予何人?”
“第一封,自然要寫給劉表。”
秦牧再度舉杯,遙指南麵穰城方向。
“劉表曾親口許諾,待主公拿下宛城,便將南陽郡交由主公統轄。”
“此信名為報捷,實為敦促劉表履約,命其退出穰城等宛南諸縣,由主公全權接管南陽全境。”
劉備頷首稱是。
既有約定在先,此舉名正言順。
“軍師,我軍獨取宛城,必是劉表始料未及。”
“恐非一紙書信便能令他拱手讓出穰縣諸城。”
關羽撫髯提醒。
劉備眉頭微蹙,目光轉向秦牧。
“劉表原想坐收漁利,妄圖借主公之力替他奪取宛城。”
“雲長的見解很正確,那人怎會這般爽快,將整個南陽拱手相讓。”
“正因如此,我們才要準備第二封書信。”
秦牧唇角微揚,指尖輕點酒盞轉向北方。
“這第二封其實不是信,而是呈給天子的奏章。”
“主公可在奏章中言明,已誅殺叛逆張濟,替陛下報了當年長安之亂的血仇。”
“如今曹操坐鎮許都,誰都清楚是他把持朝政。”
“主公上表朝廷的舉動,襄陽那邊必然會認為,這是向曹氏示好的信號。”
“劉景升定會擔心主公與曹操聯手,引曹軍南下襲取荊州。”
“如此一來,對劉表而言,安撫主公保持中立就成了當務之急。”
“順勢將穰縣周邊交割給主公,既兌現承諾,又能維係同盟關係,這才是劉表最明智的選擇。”
“這不正達成了我們全取南陽的初衷麼?”
秦牧娓娓道來,將其中關竅剖析得明明白白。
劉備頓時恍然大悟。
原來秦牧是要借曹操之勢,逼劉表就範。
唯有如此,才能讓劉表不得不履行約定。
“子璟這番遠見卓識,著實令我茅塞頓開!”
“好,我這就著手寫這兩封文書!”
劉備當即采納秦牧策略,命人準備兩封書信。
南北兩路信使快馬加鞭,各自疾馳而去。
......
穰城縣衙內,酒宴正酣。
劉表與麾下將領推杯換盞,儼然一副隔岸觀火的悠閒姿態。
“張繡驍勇善戰,劉備據守堅城,雙方各有長短。”
“依我看來,這場龍爭虎鬥至少得持續月餘才能見分曉。”
“主公正好趁此時機休整兵馬,待他們兩敗俱傷時再來收拾殘局。”
蒯越展露從容笑意,為劉表描繪著未來圖景。
劉表撫須頷首道:"異度見解精辟,那張繡確為當世良將。劉玄德此番遇此勁敵,怕是要吃些苦頭。"席間眾人聞言皆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