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放棄徐州,袁譚大軍將長驅直入,輕易占據該地。"
夜風穿過軍帳,卷起案幾上的地圖。郭嘉的手指劃過淮水一線,低聲道:"袁譚若取徐州,必引兵南下,與我隔河相望。"
"此乃驅虎吞狼之策。"荀彧接話時,燭火在他眼底跳動。
曹操手中的竹簡突然發出脆響。這位梟雄此刻眉間褶皺深如刀刻——徐州城頭還飄著他親手插上的曹字旗,每一塊牆磚都浸染著將士鮮血。
"司空!"郭嘉突然拔高的聲調驚飛了帳外夜梟,"當斷不斷,反受其亂!"
案幾上的青銅燈盞驀地爆出燈花。曹操抓起令箭的瞬間,帳內所有人屏住了呼吸。
"傳令曹仁。"擲地有聲的四個字裡,混著絲竹斷裂般的歎息,"撤軍!"
三百裡外的下邳城門洞開。袁譚勒馬立於甬道,鐵甲折射著刺目天光。身後謀士的諂笑像黏膩的蜜糖:"此戰過後,鄴城那些牆頭草,怕是要把三公子的門庭都踏平了。"
馬蹄鐵踏過青石板,袁譚餘光瞥見城樓殘破的曹字旌旗。他忽然揚鞭指向淮南方向,驚起滿天棲鴉。
呂布見機逢迎,隨即豪邁請纓。
自逃出壽春後,他隻身北上,投奔袁譚。
當世第一猛將來投,袁譚顏麵倍增,自然厚待,賜予兵馬錢糧,視若股肱。
呂布則想借袁譚之力重振旗鼓,更欲殺陳宮、劉備以泄憤。
如今徐州已得,他迫不及待慫恿袁譚南進。
“順勢取淮南?”
袁譚眯眼,野心隱現。
得徐州令他在袁家聲威大振,若再取淮南,便是蓋世功業,屆時袁紹豈能不立他為嗣?
“公則,我想繼續南下取淮南,你意下下?”
袁譚問計郭圖。
郭圖當即道:“我軍士氣正盛,將士求戰心切,此時南下必勢如破竹,再立不世之功。”
得此支持,袁譚更有信心,南征藍圖已成。
步入州府,袁譚高坐堂上,陳登等徐州豪強、降官紛紛拜見。
“元龍曾任廣陵太守,對淮水地形最熟。”
“呂布提議南下取淮南,你有何良策?”
袁譚素知陳登多謀,開門見山征詢意見。
陳登抬眼迎上呂布的視線。
這些年間,徐州城頭變換大王旗。
陶謙、劉備、曹操,乃至今日的袁譚...
主政者如走馬觀花,你方唱罷我登場。
即便呂布也曾短暫執掌徐州權柄。
正所謂鐵打的世家,流水的州牧。
無論何人主政,陳氏一族始終穩如磐石。
此刻重逢,呂布不由憶起當年被陳登聯合曹操逐出徐州時的窘迫。
這份舊怨始終如鯁在喉。
如今重返徐州,卻已非昔日雄主。
甚至連割據一方的諸侯都稱不上。
隻得屈居袁譚帳下,淪為袁氏爪牙。
而眼前這個當年俯首稱臣的陳元龍,竟與自己分庭抗禮。
羞憤交加之際,隻見陳登徑直向袁譚進言:
"大公子新得徐州,當以安定民心、整飭軍務為首要。"
"淮南陳宮困守孤城,不足為患。不過..."
陳登神色驟然凝重。
"劉備坐擁荊揚,又得淮南大部,其勢已非往昔可比。"
"如今七萬大軍兵臨壽春,破城指日可待。"
"愚見以為,切不可輕啟戰端。"
"不如暫避鋒芒,待官渡戰局明朗再作計較。"
這番冷靜分析,明確反對與劉備交戰。
袁譚聞言眉頭緊鎖。
不等主公開口,呂布便譏諷道:
"大耳賊豈能與袁公相提並論?"
"元龍先生莫非還念著舊主,故意阻撓用兵?"
陳登眉頭一緊,立即察覺呂布這是記恨舊怨,存心要找自己麻煩。
"昔日劉玄德執掌徐州,下官身為州府彆駕,為其效命本是職責所在。"
"正如現今大公子主政徐州,下官同樣會竭儘全力輔佐。"
"下官勸阻大公子與劉玄德交兵,純粹是出於公心考慮。"
"呂將軍,還望您彆隻顧私心,企圖借大公子之力奪回壽春雪恨,卻耽誤了袁公的大業。"
陳登這番義正辭嚴的陳述,輕描淡寫就將呂布駁得啞口無言。
更是當麵揭穿了呂布的私心,令袁譚聽得一清二楚。
呂布終究是武夫出身,論口舌之爭哪是陳登對手,頓時被說得額頭冒汗,無言以對。
"元龍,看來你對這位劉玄德,頗有畏懼。"
袁譚指尖輕叩幾案,語氣平淡地說道。
陳登麵色如常,隻是拱手回應:
"下官對劉玄德並非畏懼,隻是實事求是。"
"平心而論,當年的劉玄德雖以仁德著稱,但謀略武備皆有不足,難稱雄主。"
"關鍵在於他得到了秦牧這位奇才。"
"此人智謀超群,神機妙算,恐怕連張良重生也要自歎不如。"
"據下官所知,劉玄德能絕處逢生,短短數年奪取荊襄、平定江東,稱雄江南,全賴此人輔佐。"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"劉玄德得此人相助,簡直如虎添翼,勢頭不可阻擋。"
陳登雖長年任職徐州,卻始終密切關注劉備動向。
對劉備的了解,對秦牧的情報掌握,顯然比袁譚詳儘得多。
"說到秦牧的智謀,呂將軍想必深有體會。"
"若非此人料事如神,恐怕呂將軍至今仍是坐鎮淮南的一方諸侯,何至於落得隻身投靠大公子的境地。"
陳登目光轉向呂布,話裡藏針地諷刺了幾句。
呂布臉色漲紅,想要反駁卻一時語塞。
袁譚眉頭微蹙,疑惑道:
"青州時也曾聽聞秦牧此人,不過是個鄉野村夫罷了。"
"一介寒門子弟,真如元龍所言這般了得?"
袁譚話中透著明顯質疑。
此時,郭圖臉上浮現不屑之色,拱手道:
"劉備雖今非昔比,秦牧也確有幾分才智。"
"但其主臣這些年欺軟怕硬,所敗不過是劉表、孫策之流,焉能與主公和大公子相提並論?"
"在下以為大公子不必過慮,不妨即刻發兵南下,趁劉備久攻壽春不下之際——"
話音未落,府外傳來急報:
"淮陰袁胤急報!"
"劉備已攻陷壽春,陳宮被殺!"
"淮南儘歸劉備所有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