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些年來,下邳城在呂布、曹操、袁紹之間輾轉易主,如今終於重回故主視野。
下邳,我回來了。
這一次,定要讓你永不再改換門庭!
望著滄桑城牆,劉備如同麵對闊彆多年的摯友。
袁譚雖損兵過半,但三萬守軍仍不可小覷。
經此一敗,他必然死守不出。
“探子來報,袁譚退守下邳後,立刻派了一支隊伍向西而去。”
“以我之見,他應該是派人前往官渡,向袁紹求救。”
“袁紹手握十五萬大軍,完全壓製曹操,抽調兩三萬支援袁譚並非難事。”
“若真如此,袁譚兵力將增至七萬,聲勢必然重振。”
“到那時,我軍再想攻破下邳,恐怕不易。”
“因此,我認為必須趕在袁紹援兵抵達前,拿下下邳城。”
龐統在旁分析局勢。
劉備臉上的得意之色漸漸收斂,恢複冷靜。
“士元所言極是,袁紹畢竟根基深厚。”
“此戰雖重創袁譚,卻未動搖袁紹根本。”
“若袁譚等到援軍,以七萬之眾死守不戰,下邳確實難攻!”
劉備讚同龐統的看法,隨即看向秦牧:
“軍師可有妙計,助我速破下邳?”
秦牧望向下邳,意味深長地笑道:
“主公,能速破自然最好。”
“即便不能,也無妨,我們時間充裕。”
劉備一愣。
龐統同樣麵露疑惑。
若不速攻,袁譚等來援軍,聲勢再起,此戰如何應對?
“因為袁紹恐怕沒機會支援袁譚了。”
秦牧目光轉向官渡,話中似有深意。
劉備更加不解:
“子璟,袁紹在官渡有十五萬大軍,河北尚有留守兵力。”
“即便無法調派大軍,增援一兩萬人總不成問題吧?”
眾將領紛紛點頭,同樣困惑。
秦牧正要解釋。
龐統卻眼神一閃,搶先問道:
“軍師之意,莫非是料定曹操會贏得官渡之戰?”
袁軍在官渡潰敗,自顧尚且艱難,如何有餘力救援袁譚?
秦牧讚許地望向龐統。鳳雛果然名不虛傳,僅憑他語焉不詳的隻言片語,便洞悉了他的未儘之意。
士元所言極是。秦牧頷首道,以我之見,曹操十有將贏得官渡之戰。
此言一出,城樓上一片嘩然。
饒是劉備,此刻也不禁麵露驚疑之色,對秦牧如此篤定的斷言生出幾分懷疑。
據密報,曹軍糧秣殆儘,存糧不足半月之需。龐統朗聲道,袁紹卻糧草充足,河北百萬斛軍糧正源源不斷運往前線。這般情勢下,再對峙旬日,曹軍必然糧儘兵亂,不戰自潰。如此局麵,曹操怎可能取勝?
劉備與眾將的目光齊刷刷投向秦牧。
顯然龐統的質疑,正說中了他們心中所想。
曹操此人最擅絕處逢生,兗州之戰便是明證。秦牧嘴角噙著意味深長的笑意反詰道,如今糧草將儘,他豈會坐以待斃?必當鋌而走險。士元又如何斷定他不會出奇製勝?
龐統一時語塞。
沉吟半晌,他再度開口:袁紹眼下穩紮穩打,分明是要與曹拚國力。此等局麵,在下實在想不出曹操還能使出何等奇謀來扭轉乾坤。
秦牧輕笑一聲,命陳到取來官渡地圖懸於城樓。
眾人目光隨他指尖在地圖上逡巡。
袁紹以穩製勝,與曹拚國力,確是揚長避短的上策。秦牧點評道,此所謂結硬寨,打呆仗,足見袁紹尚有自知之明。
曹操倚帳凝思,燭火映照著他緊鎖的眉宇。案前竹簡堆疊,卻蓋不住北麵飄來的糧草氣息——那是袁本初的底氣。
明公,烏巢有異動。程昱趨步進帳,衣袖帶起一陣焦灼的風。
荀攸指節輕扣地圖:袁軍糧秣,十之在此。
許褚抱刀而立:末將願率三百死士,今夜就...
曹操抬手截住話頭,指尖劃過案上《孫子兵法》二字,墨跡未乾。
白馬城頭,沮授望著遠處連綿的糧垛,突然按住劇烈跳動的右眼。守將淳於瓊舉著酒甕笑道:先生也來飲...呃!酒液潑在突然震顫的地麵上。
更漏三更。烏巢東側蘆葦蕩裡,曹仁抹去臉上汙泥,身後五千精甲銜枚。東南風起時,他看見天際第一支火箭劃破夜幕,宛如當年洛陽大火裡飛出的鳳凰。
報——!傳令兵跌進袁紹大帳,背後映著衝天火光,烏巢...烏巢...
正在書案前揮毫《討曹檄文》的袁紹,筆鋒突然折斷,墨汁在竹簡上暈開成汜水形狀。
文中人名不變,僅調整部分措辭:
烏巢距官渡六十餘裡,乃屯糧要地,袁紹怎可能毫無戒備?
此處必駐守重兵,沿途亦設有層層關卡。
就算曹操鋌而走險欲襲糧營,奇襲部隊如何突破重重哨卡,長途奔襲六十裡?
軍師,在統看來,曹操作此偷襲實乃以卵擊石。
秦牧目光流露出讚許。
常人論及偷襲烏巢,多止步於行動本身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龐統卻已洞悉袁軍布防細節,考量到曹軍暴露風險,見解更深一層。
不枉鳳雛之名...
士元所言極是。
曹軍若動,頃刻便會驚動袁紹。
袁紹若立即發兵截擊,曹操豈非弄巧成拙?
軍師,此計成功可能微乎其微。
劉備亦讚同龐統判斷。
曹操雖善用險招,但從不做無謂犧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