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劉蒼將軍帳下謀士如雨,猛將如星!"華雄猛地拔出佩劍,"與其在此等死,不如隨我搏個前程!"
沉默片刻後,一名老兵突然砸碎手中陶碗:"李老四願隨將軍!"
緊接著,兵器墜地之聲此起彼伏。越來越多的士兵單膝跪地,在滿地碎瓷中抱拳高呼。寒風吹散晨霧,露出關外連綿的漢軍旌旗。
汜水關五千守兵見西涼將士儘數歸順,當即跪地請降。
趙雲見此情形,懸著的心總算放了下來。
"好!哈哈哈!有諸位兄弟相伴,我華雄死而無憾!"
"報——!"
一名士卒飛奔而來,單膝跪地稟報:"將軍,哨探來報,盟軍先鋒孫堅正在關外搦戰!"
"孫堅莫非是兔子成精?怎來得如此之快?!"華雄驚訝之餘果斷下令,"傳令關上將士嚴加戒備!若其隻在關下叫罵,不必理會!"
"諾!"
如今他既已歸順劉蒼,孫堅畢竟是盟軍將領,能避戰則避戰。
華雄牢記承諾:非待劉蒼親至,絕不開啟關門。即便與其他諸侯交戰,也絕不放入一兵一卒!
關隘之下。
孫堅部屬罵戰多時,關上始終無人應答。
"主公,關上守軍莫非都是聾子?我等叫罵半日,竟無半點反應。"黃蓋疑惑道。
孫堅凝望城頭,眉頭緊鎖:"確實蹊蹺。按說敵軍早該布防,可你看這城頭燈火通明,守軍卻寥寥無幾......"
孫策挺身上前:"父親!兒臣願領兩千精兵夜襲汜水關,定叫各路諸侯對我江東將士刮目相看!"
"我兒勇武!"孫堅撫須而笑,"然今夜關防異常,且待天明探查虛實再作計較。"
麵對數萬守軍的雄關,孫堅選擇暫退。
這一夜,雙方相安無事。
......
翌日拂曉,盟軍主力抵達。
身為先鋒的孫堅再次來到關前,卻見城頭高懸"劉"字帥旗——董卓麾下何來劉姓大將?這旌旗式樣,倒似曾相識......
孫堅不敢輕舉妄動,急遣人飛報袁紹。
“城頭飄著‘劉’字旗?孟德,董卓麾下可有姓劉的將領?”袁紹眉頭緊鎖,轉頭詢問曹操。
曹操略作思索,答道:“不曾聽聞。”
“這‘劉’字旗究竟何人所有?”
“何必管他是誰!依我之見,此時正該一鼓作氣攻下汜水關!”
“盟主速下軍令!我等願為先鋒!”
“好!”見眾將請戰,袁紹霍然起身,正要發令。
“報——”
一名傳令兵急匆匆闖入帳中。
“何事?”袁紹沉聲問道。
“關上來使傳話,指名要見破虜將軍劉蒼。”
此言一出,帳內眾人齊刷刷望向劉蒼。
未等眾人回過神,曹操突然朗聲大笑,拱手道:“恭賀劉將軍兵不血刃拿下汜水關!此乃盟軍大捷!”
劉蒼暗自讚歎,不過須臾之間,曹操便能洞悉全局,果真是曠世奇才!
這般才智,已令在座諸侯黯然失色。
劉蒼起身回禮:“孟德兄謬讚了。諸位且稍候,容我先去一探虛實。若可入關,必遣人相告。”
有些諸侯仍是一頭霧水,而明白過來的幾位則神色複雜,沉默不語。
出了大營,劉蒼率領本部兵馬徐徐前行。
那飄揚的軍旗,與城頭旗幟交相輝映!
直到此刻,方才恍然大悟的諸侯們終於明白,城頭那個“劉”字的真正含義。
吱呀呀——
吊橋緩緩落下,關門大開。
隻見一黑一白兩騎當先而出,正是趙雲與華雄。
“末將恭迎主公!幸不辱命!”
劉蒼翻身下馬,親手扶起二將:“得二位將軍相助,實乃蒼之幸事!”
“主公言重了,此乃末將本分。”
“走!隨我入關!”
在二將引領下,劉蒼大軍昂首入城。
遠處觀望的諸侯們麵麵相覷。誰能想到,這座雄關竟如此輕易易主?更令人眼紅的是,數萬西涼精銳儘歸劉蒼帳下。
偏生這等功勞,無人能置喙半句。
畢竟,這是劉蒼實實在在的本事。
“諸位不必沮喪。”袁紹強作笑顏,“前頭還有虎牢關等著咱們建功立業!”說罷,率領諸侯們緊隨其後進入關內。
【票票速來!兄弟們花票走一波,感激不儘!】
劉蒼入關後直奔西涼軍大營,親自坐鎮收編這批精銳。
——這可是實打實的家底!待討董結束揮師幽州,這三萬鐵騎便是他逐鹿北方的王牌。
放眼天下,如今哪支軍隊敢與西涼鐵騎爭鋒?
那些諸侯表麵同仇敵愾,暗地裡誰不盯著這塊肥肉?隻等董卓一死,西涼軍必然掀起腥風血雨的爭奪!
劉蒼心知自己近來風頭太盛。
可那又如何?眼下諸侯們言歡,來日還不是刀兵相見?單是收服華雄、吞下三萬西涼軍這兩樁收獲,就值得他笑對四方嫉恨!
喜歡三國:甄姬伴我統漢末請大家收藏:()三國:甄姬伴我統漢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