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仁、曹洪與李典依舊駐守城下,未曾離去。
“太史慈連續進攻兩日,所幸未再單騎破門,否則後果不堪設想。”
——曹操援軍已發兵。
龐德、徐晃、文聘、曹休及韓浩率五萬兵馬馳援粱郡。
連同原有守將曹仁、曹洪、李典,粱郡兵力增至七八萬,聚集八員頂尖將領。此八將皆非泛泛之輩,位列三國名將之林。
劉蒼一方亦不遜色。
服下係統所賜速效恢複藥後,他迅速痊愈,聞曹操出兵,便說服郭嘉等幕僚,親率大軍壓境。
帳下太史慈、張頜、高順均屬當世猛將,更有劉蒼坐鎮。此番臨陣,因他與郭嘉等人有約:天下局勢漸明,掃平內亂後必將向外征伐,屆時君王不可輕動。而今國內未定,他武藝超群,精於兵法,自不願錯失良機。
劉蒼屯兵粱郡城外,曹軍得訊後即刻行動。
中軍帳內,劉蒼端坐主位,眾將環列議事。
“報——!”
傳令兵疾步入內:“稟漢王,粱郡異動!”
劉蒼展信細讀,神色微凝。
太史慈等人見狀追問:“曹軍意欲撤兵?”
張頜與高順覽畢,亦露困惑之色。
梁郡不是已有援軍抵達嗎?不但增派數員猛將,還調來五萬精兵,按理說軍力應當相當雄厚,為何突然選擇撤軍?那封信函上明確寫著,曹仁等人正逐步撤離,將兵力與物資儘數撤出梁郡。
"莫非有詐?"太史慈一個提出質疑。以曹軍現有實力,尚未交鋒便倉促撤退,實在不合常理。他堅信其中必藏陰謀。
張合與高順同樣不信曹軍會輕易棄城。梁郡乃戰略要地,雖己方先前攻下山陽,如今正猛攻留縣,但這不該成為曹軍撤退的理由。畢竟梁郡堪稱兗州門戶,若此門大開,通往兗州之路便暢通無阻。
"若不是真撤軍,他們為何要放棄梁郡?難道會好心將城池拱手相讓?"劉蒼眉頭深鎖。儘管他之前展現驚人武力震懾三軍,聲望達到頂峰,但這僅代表個人勇武。雖為天下一諸侯,實力雄厚,可單憑這點就能嚇退曹軍?
眾人反複商議,麵對這座空城始終難作決斷——是進駐還是按兵不動?
次日仍無定論時,新情報證實曹軍確已徹離,未留一兵一卒,隻剩百姓留守。可麵對唾手可得的空城卻按兵不動,總令人心生疑慮。
因無法參透曹軍撤兵緣由,劉蒼嚴令黑冰台密探加緊偵查。不弄清緣由,他始終難下決心。
普通士卒卻無這般顧慮,他們深信曹軍是畏懼交戰才撤兵,士氣因此高漲。若長期對空城置之不理,恐軍心生變。
兩日來,劉蒼始終等待密探消息。他確信其中必有陰謀,隻待情報印證。
傍晚時分,郭嘉信函送到。展開隻見四個墨字,卻令劉蒼徹底確信——這座空城裡暗藏致命殺機。
"幸得郭嘉先來效忠。"
"火焚梁郡"
郭嘉的密信僅此四字。
劉蒼閱後,懸著的心卻猛然落定——果然,梁郡的空城是曹軍布下的殺局。
先前雖覺蹊蹺,卻始終參不透其中玄機。如今郭嘉的提點,令他驟然想起史書裡那場赫赫有名的火攻:
當年諸葛亮坐鎮新野,以空城誘曹軍入甕,夜半火起時殺得曹兵潰不成軍。此刻梁郡的劇本,分明如出一轍。
軍帳內,太史慈等人聽完剖析,俱是脊背發涼。若非主公警醒,此刻他們早成甕中之鱉。
"竟設此毒計!"太史慈怒拍案幾。
張頜沉聲打斷:"當務之急,是籌謀對策。"
劉蒼指尖輕叩輿圖:"何不順水推舟?"
三更時分,濃雲吞月。
劉軍大營悄然開拔,主力儘數入駐梁郡,隻留零星士卒虛守空寨。待城頭更鼓響過三巡,整座城池便如倦獸般陷入沉寂。
值夜的守軍嗬欠連天,誰都不曾注意——
某處陋巷的柴扉無聲滑開,幾道黑影鬼魅般潛入夜色。
夜幕籠罩下,數十道黑影悄然潛行至軍營外圍。這些黑衣人手持密封陶罐與火折,借著夜色掩護慢慢逼近劉軍駐地。
領隊打了個手勢,眾人同時點燃陶罐。霎時間,數十個燃燒的陶罐呼嘯著砸向營帳,木製建築瞬間燃起熊熊烈火。
"敵襲!"巡邏衛兵剛發出警報,便被暗處射來的箭矢放倒。火勢在夜風助長下愈發猛烈,轉眼間整座城池已化作火海。
"快!把陶罐都扔出去!"領隊厲聲喝道。烈火中,劉軍士兵驚慌失措地四散奔逃,鎧甲在火光中泛著淩亂的黑光。
當潰兵湧向城門時,黑暗中突然爆發出震天殺聲。曹洪一馬當先衝殺過來,身後跟著徐晃等將領。無數曹軍士兵如潮水般從四麵八方湧來,將混亂的劉軍團團圍住。
喜歡三國:甄姬伴我統漢末請大家收藏:()三國:甄姬伴我統漢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