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大哥!眼看就要活捉劉璋那廝,為何突然收兵?"張飛銅鈴般的眼睛瞪得滾圓,聲震屋瓦,"更荒唐的是竟要聯絡曹操老賊!"
漢中彆院裡,劉備望著怒氣衝衝的三弟,無奈地搖了搖頭。關羽放下手中《春秋》,捋著美髯道:"三弟,不得對兄長無禮。"
"二哥你評評理!"張飛抓起茶壺仰頭痛飲,茶水順著虯須滴落,"咱們在益州奮戰多時,眼看就要——"
"三將軍。"陳宮輕撫羽扇打斷道,"主公此舉實為應對劉蒼之勢。如今曹操敗走兗州,孫權龜縮江東,若我等再內鬥不休......"
張飛將空茶壺重重砸在石桌上,嘟囔著:"我看大哥就是顧念同宗之情......"
若此二將儘皆敗亡,屆時如何抗衡勢焰熏天的劉蒼?"三弟慎言。"
劉備橫了三弟一眼,見那黑臉漢子仍自嘟嘟囔囔,隻得溫聲開解:"如今劉蒼正揮師猛攻江東四郡。倘若孫權兵敗,曹操再被擊潰,普天之下便隻剩益州尚未落入其手。此時若與劉璋內耗,待劉蒼大軍壓境,我等何以自處?"
"區區劉蒼何足道哉!他若敢來,俺定叫他有來無回!"張飛虯髯倒豎,聲若雷霆。這莽夫向來認定天下武者除卻已故的呂布,當屬他們桃園三傑為尊——大哥首屈一指,二哥次之,自己穩居三。這些年橫掃千軍的戰績,更助長了他的狂傲脾性。
可那劉蒼偏如彗星襲月,先有單騎破城門的壯舉,繼而將曹操大軍殺得丟盔棄甲。那些敗亡的曹營名將,張飛素知其能,自忖不過伯仲之間。如今劉蒼轉戰江東,連周瑜這等人物都被迫龜縮烏程,今年風頭儘被占儘。
這教莽將軍如何咽得下這口氣?整日嚷著要尋劉蒼較量,雖然眾人心知此事斷無可能。便是素來冷傲的關羽,鳳目中也常閃動著不服的寒芒。當年虎牢關三英戰呂布,他不過認可呂奉先武藝超群,卻從不認為對方真能勝過自己。這些年的勤修苦練,青龍偃月刀愈發淩厲。
三國群雄各有秉性:張飛性如烈火,目中唯有兩位義兄,這般桀驁終究埋下禍根;關羽傲骨錚錚,忠義千秋,身後竟成儒釋道共尊的武聖。麵對劉蒼煌煌武功,任誰心裡都紮著根刺。
劉備何嘗甘心?他總覺時運不濟方落得這般局麵。然則劉蒼崛起之勢,確如長虹貫日,快得令人窒息。
他正與劉璋纏鬥不休,無暇顧及益州之外,卻對劉蒼的一舉一動格外關注。曹操乃除劉蒼外最強諸侯,若連他都不敵劉蒼,天下還有誰能與之抗衡?照此下去,劉蒼終將獨霸天下。
劉蒼確實強大,這一諸侯的名號絕非虛名。對劉備而言,這位同宗帶來的壓力實在太大。
他前半生四處漂泊,幸得陳宮相助,才在南陽郡有了立足之地。誰知劉蒼不聲不響收服劉表,兵不血刃拿下荊州。
劉蒼占據荊州,對劉備來說太過危險。他日夜擔憂劉蒼會揮軍北上,攻打南陽。
好在劉蒼並未出兵,而是提出交換條件:隻要劉備退出南陽,便可支持他攻打益州。
劉備心知肚明,劉蒼不過是想讓他與劉璋相爭,拖延雙方發展。劉蒼豈會真讓他占得益州?果然,當他大敗劉璋,欲乘勝追擊時,對方竟迅速反擊,背後必有援手。
一查之下,發現支持劉璋的竟是劉蒼。
此事讓劉備徹底清醒,不再抱有幻想。此後與劉璋之戰,不過是做戲罷了。
劉璋雖愚鈍,手下亦有明眼人,同樣看穿劉蒼用意——無非是想讓雙方互相消耗。
“唉,軍師,今後我們該如何是好?”
這一次,劉備是真的動搖了。
以往即便屢戰屢敗,他始終堅韌不屈。可如今,劉蒼帶來的壓力前所未有,幾乎令他窒息。
對於未來,他一次感到迷茫。
“主公,唯有一人或能助我們破局。當然,前提是主公能請他出山。”
“哦?軍師所說何人?竟有如此能耐?”
劉備雙眸放光,轉瞬又黯淡下來。要擺脫眼下困局談何容易?待劉蒼擊潰曹操、馬騰後,這偌大天地間,除了益州何來容身之處?
"主公莫急。此人乃山野隱士,卻有經天緯地之能。即便是我,對此人也欽佩不已。若能請得他出山相助,破局之策便有著落。"
"軍師此言當真?可莫要誆我等!"張飛聲若洪鐘嚷道,滿臉不信。世間怎會有如此高人?關羽鳳眼半睜,目光灼灼望向陳宮。
"此人複姓諸葛,單名亮字孔明。早年隨叔父投奔袁術,時值董卓亂政,袁術逃至南陽,其叔父被任為豫章太守,後遭朱皓驅逐,無奈投奔劉表卻未得重用,次年病故。此後諸葛亮便隱居耕讀,深得司馬徽、龐德公器重,才華橫溢宛若謫仙。"
"後娶劉表姻親黃承彥之女,仍不得誌,遂攜妻兒隱居南陽臥龍崗,結草廬而居,淡泊明誌。"
"此人身懷驚世之才,若得其相助,主公定能另辟新天。"陳宮言語間儘是推崇。二人曾促膝長談,諸葛亮才學令他自愧弗如。
倘能得此賢才,二人聯手,必可力挽狂瀾。
"這諸葛孔明當真如此了得?"非是劉備多疑,實因陳宮評價過高。陳宮之能他素來信服,若無此人相助,自己豈能占據南陽?
若諸葛亮更勝一籌...
劉備忽覺心頭熾熱,仿佛看見了問鼎天下的契機。
喜歡三國:甄姬伴我統漢末請大家收藏:()三國:甄姬伴我統漢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