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方勁鬆總兵調整了策略,采取“重兵護送、穩紮穩打、修建兵站”的穩健戰術之後,從前線傳回的戰報,終於讓他緊鎖了數日的眉頭,稍微舒展了一些。
最新的護糧隊報告顯示:雖然沿途依舊遭到反賊民兵無休止的襲擾——夜間破壞道路、白天冷箭偷襲、散布謠言傳單——但像上次那樣整支運糧隊被伏擊、糧草被焚毀的災難性事件,再也沒有發生。糧隊雖然行進緩慢,每日隻能推進二三十裡,但畢竟在穩步前進,糧食正在一車一車地、安全地運往忻州府大營。
“好!要的就是這個效果!”方勁鬆看著報告,滿意地點了點頭。他深知,對付神出鬼沒的遊擊隊,不求有功,但求無過。隻要能把糧食安全運到,就是勝利。時間,現在對他有利。隻要後勤能穩住,他就能憑借官軍的裝備和訓練優勢,慢慢擠壓反賊的活動空間。
“傳令給護糧隊!繼續保持現有策略,穩紮穩打,安全第一!不必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,也不必急於求成剿滅小股反賊。我們的目標,是八義集的反賊主力!”方勁鬆對副官吩咐道,眼中閃爍著算計的光芒,“等我們積攢了足夠的糧草,養精蓄銳,就是雷霆一擊,徹底掃平八義集之時!”
他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,認為隻要堅持下去,憑借實力碾壓,勝利終將屬於官軍。
......
然而,在另一條無形的戰線上,一場更加複雜、更加考驗耐心的“軟刀子”割肉戰,正在激烈地進行著。這場戰爭的指揮官,正是人民軍的政治委員李銳。
李銳徹底放棄了與官軍主力硬碰硬的念頭,完全采納了“以拖待變,持久消耗”的戰略思想。他指揮著敵後的民兵和武工隊,將方勁鬆的“堡壘戰術”所帶來的不利影響,降到了最低,並反過來將其變成了消耗、疲憊敵軍的絕佳機會。
他的戰術安排,層次分明,極具韌性:
第一波:夜間破襲隊由尹大眼等骨乾帶領)
行動時間:深夜。
行動方式:利用夜色掩護,悄無聲息地接近官道。不進行大規模破壞,而是進行精準、刁鑽的“癱瘓式”破壞:在道路關鍵位置挖掘陷坑、撒布鐵蒺藜、在陡坡鬆動巨石的基座、砍斷小橋的關鍵承重。目的不是阻斷道路,而是極大增加官軍次日修複的難度和時間。
效果:官軍護路隊和民夫每天早上一上路,就麵對一堆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才能解決的“小麻煩”,行軍速度被嚴重遲滯。
第二波:白日冷箭隊由經驗豐富的老兵和獵戶組成)
行動時間:白天,尤其是官軍民夫和士兵集中精力修複道路、警惕性相對鬆懈時。
行動方式:分散隱藏在官道兩側的密林、山石後,用冷箭,遠距離、不定時地襲擊正在作業的官軍和民夫。不求殺傷多少,主打一個心理威懾和精神折磨。放幾箭,無論中不中,立刻轉移位置。
效果:迫使官軍必須時刻保持高度警戒,派大量兵力掩護修路工作,精神高度緊張,疲憊不堪。民夫更是心驚膽戰,工作效率低下。
第三波:黃昏宣傳隊由識字的政工乾部和積極分子組成)
行動時間:傍晚,官軍收工回營,民夫疲憊返家時。
行動方式:在官軍和民夫必經之路,悄悄散發、張貼漫畫傳單、簡易標語。內容直擊人心:
畫麵1:凶神惡煞的官差用鞭子抽打被迫服勞役的民夫,旁邊配文:“你的汗水,為誰流?”
畫麵2:肥胖的官老爺和地主舉杯歡慶,背後是餓殍遍野的百姓,配文:“誰在享福?誰在受苦?”
畫麵3:人民軍戰士幫助百姓收割莊稼,配文:“人民的軍隊為人民!”
大字標語:“官通民反,不得不反!”“加入人民軍,吃飽飯,有田種!”
效果:攻心為上!潛移默化地瓦解敵軍尤其是底層士兵和民夫)的鬥誌,激發他們對官府的不滿和仇恨,宣傳人民軍的正義性。這比單純的軍事打擊,更具長遠威力。
......
麵對人民軍這種“白天冷箭,晚上破路散單,日夜不停,精神肉體雙重折磨”的牛皮糖戰術,負責護糧和修兵站的官軍官兵,可謂是苦不堪言!
“他娘的!這群反賊,像蒼蠅一樣,沒完沒了!”一個把總揮舞著刀,氣得破口大罵,卻連個人影都抓不到。
“打又打不著,追又不敢追,整天提心吊膽,這仗打得真他娘的憋屈!”士兵們怨聲載道,士氣在無形中消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