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拿起一本從地主家抄出來的、封麵破舊的線裝書,高高舉起:“大家看看!這是什麼?”
“書唄...”有人懶洋洋地回答。
“對!是書!”李秀才聲音提高,“但這可不是一般的書!這是...‘發財書’!”
“發財書?”村民們一下子被這個新奇的說法吸引了,紛紛抬起頭。
“對!”李秀才翻開書頁,指著上麵的圖文,“這本是《農書》!裡麵寫的,可是老祖宗幾千年種地的寶貝學問!”
他指著一段文字和旁邊的圖畫:“你們看!這裡寫著什麼時候該播種,什麼時候該施肥,怎麼選種子,怎麼修水渠防旱防澇!還有...怎麼對付蟲害、鳥害!”
他環視眾人,語氣充滿誘惑:“想想看!要是咱們把這些學問都學會了,地裡的莊稼是不是能長得更好?收成是不是能更多?這不就是發財嗎?!”
村民們眼睛開始發亮,交頭接耳起來:“真的假的?”“種地還有這麼多講究?”
“還有這個!”李秀才又拿起另一本更薄的書,“這是《本草備要》!醫書!”
“人吃五穀雜糧,誰能沒個頭疼腦熱?”他指著書上的草藥圖,“這裡麵記著,山上哪些草能治發燒,哪些葉子能止瀉,哪些樹根能治跌打損傷!都畫著呢!”
“學會了這個,”他壓低聲音,帶著幾分“揭秘”的意味,“咱自己就能認得草藥,自己就能治小病!再也不用花冤枉錢去城裡請那貴的要死的郎中了!省下的錢,不就是賺了嗎?”
這話徹底說到了村民們的心坎裡!看病難、看病貴,是他們最切身的痛!
“對啊!上次我娃發燒,去城裡抓藥,花了半鬥米!”
“要是自己能認藥...那敢情好!”
課堂氣氛瞬間熱烈起來!
李秀才趁熱打鐵,又拿起一本畫著各種工具圖樣的書:“再看看這個!《魯班經》!工具書!”
“咱們種地,離不開鋤頭犁耙吧?可你們看看官府賣的農具,又貴又不好用!動不動就壞!”他憤憤不平地說,“但這書裡,教你怎麼選鐵,怎麼打鐵,怎麼做出又結實又耐用的好農具!”
他眼中閃著光:“咱們要是學會了,自己就能打農具!不光自己用,還能多做點,賣給彆的村子!這...這不就是一條活路嗎?不比守著幾畝薄田強?”
“自己打農具?還能賣錢?”
“天爺!這可是手藝啊!”
村民們徹底沸騰了!他們第一次意識到,這些原本被地主老爺束之高閣、視為身份象征的“破書”,竟然蘊含著如此巨大的、能直接改變他們生活的力量!
“老師!快教我們認吧!”
“這書上的字咋念啊?這圖是啥意思?”
“我要學醫書!給我看看!”
掃盲班的熱情被徹底點燃了。村民們不再覺得學習是負擔,而是爭先恐後地圍上來,指著書上的字和圖,迫切地詢問著。
李秀才看著這一幕,心中充滿了成就感。他巧妙地抓住了農民最關心的問題——生存和致富,將抽象的知識學習與最實際的利益掛鉤,成功激發了群眾的學習動力。
【牛逼!這老師是人才啊!】
【因材施教!抓住了痛點!】
【要我我也願意學啊!這可是實打實的好處!】
【主播手下真是藏龍臥虎!】
彈幕對李秀才的教學方法讚不絕口。
陸鳴在遠處觀察著,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他對身邊的周老拐說:“周叔,看到了嗎?這才是真正的掃盲!不是強迫他們認幾個字,而是讓他們明白,知識就是力量,就是改變命運的工具!”
周老拐感慨地點點頭:“是啊...以前總覺得讀書是老爺們的事,現在才明白...書裡的道理,咱們窮苦人學會了,一樣能翻身!”
金色彈幕也給出了高度評價:
【優秀的群眾工作方法。】【將理論學習與群眾的切身利益和迫切需求緊密結合,是發動群眾、提高群眾覺悟的有效途徑。】【知識本身不具有階級性,關鍵在於為誰所用、如何所用。】【批準推廣此教學方法。】
陸鳴下定決心,要將李秀才的經驗在全部掃盲班和根據地推廣。他要讓根據地的每一個百姓都明白,學習不是為了彆人,而是為了自己;知識不是地主老爺的專利,而是窮苦人翻身解放的強大武器!
革命的掃盲運動,因此被注入了強大的內生動力,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。八義集和大王莊的夜晚,不再隻有黑暗和寂靜,更多了許多燈火通明、書聲琅琅的掃盲課堂,以及村民們充滿希望的笑臉。
喜歡穿越封建社會彈幕教我怎麼革命請大家收藏:()穿越封建社會彈幕教我怎麼革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