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敵委員會的命令下達後,王吉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。他把自己關在臨時情報點裡,對著地圖和有限的情報資料,苦思冥想了整整兩天。他設想了多種方案:偽造書信、收買敵方人員、利用流民傳播...但每一個方案都被他自己否決了。原因無他,風險太高!任何一個環節出錯,都可能直接指向楊老七,導致其暴露犧牲。
“既要公開矛盾,又要保證老楊的安全...這簡直是在刀尖上跳舞啊!”王吉揉著發脹的太陽穴,喃喃自語。
這時,他手下一個叫劉三元的年輕情報員,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一個建議:“王...王組長,我有個想法,不知道行不行...”
“說!”王吉頭也不抬。
“那個...夏縣的師爺程亮,不是想投靠我們嗎?我們能不能...讓他去散播這個消息?他在縣衙和豪強之間走動,消息靈通,由他來做,豈不是順理成章?而且,就算暴露了,也牽連不到楊老七同誌...”
王吉聞言,眼睛猛地一亮!這確實是個思路!利用程亮這個“投誠者”來執行這個危險的任務,似乎能完美地解決保護楊老七的問題!
但僅僅幾秒鐘後,他眼中的光芒就迅速暗淡下去,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憂慮和堅決的否定。
“不行!絕對不行!”王吉斬釘截鐵地說道,語氣異常嚴肅,“劉三元,你這個想法很危險!”
他看著一臉不解的劉三元,耐心解釋道:“你想想,程亮現在隻是表達了投誠的意向,我們還沒有完全信任他,更沒有正式接納他。如果我們現在就用這種‘借刀殺人’、甚至是‘犧牲棋子’的方式去利用他,一旦被他察覺,或者事情敗露,會是什麼後果?”
王吉自問自答:“首先,程亮會怎麼想?他會認為我們人民軍毫無信義,過河拆橋,根本不在乎投誠者的死活!這樣一來,不僅程亮這條線會徹底斷掉,以後還有哪個敵方人員敢向我們投誠?我們‘優待投誠、瓦解敵軍’的政策信譽將蕩然無存!”
“其次,”王吉加重了語氣,“這種做法,與我們人民軍的性質和宗旨背道而馳!我們不是不擇手段的陰謀家,我們是追求光明正大、講究政策和紀律的革命隊伍!用這種犧牲潛在盟友的方式來保全自己,是短視的,更是錯誤的!這會腐蝕我們的隊伍,敗壞我們的名聲!這個口子,絕不能開!”
劉三元被王吉一番義正詞嚴的話說得麵紅耳赤,低下了頭:“組長...我...我錯了,我想得太簡單了。”
王吉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不怪你,你也是想解決問題。但我們要記住,有些底線,任何時候都不能碰。”
否決了劉三元的提議後,王吉知道,必須另辟蹊徑。他重新冷靜下來,結合當前敵我態勢,最終製定了一套更為複雜、但力求穩妥的“保險計劃”:
1.時機選擇:將行動時間定在府城官軍主力離開夏縣、開始進攻八義集根據地之後。此時,敵軍後方相對空虛,注意力集中於前線,便於我方行動,也降低了楊老七在行動前暴露的風險。
2.行動方式:兵分三路,在夏縣縣城、府城淩源府、以及官軍留守的軍營三個關鍵地點,同時大量散發匿名揭帖傳單),內容直指馮都尉與嚴主簿的矛盾,並揭露陳望知府偏袒武將、意圖打壓地方豪強的“陰謀”。利用夜間或清晨,由精乾的情報人員或可靠的內應,快速張貼、散發。
3.核心保障:在散發揭帖的同一時間,甚至略提前一點,啟動緊急預案,利用預設的隱蔽通道,將楊老七從官軍軍營中安全撤離,接應回八義集根據地。確保在消息傳開、敵人開始內部清查時,楊老七已經遠離險境。
4.戰略目標:通過此舉,在敵人後方點燃“內亂”的火焰,使其前線軍心不穩,後勤補給受到乾擾,同時嚴重打擊留守敵軍的士氣,迫使陳望和馮都尉不得不分心處理內部危機,從而減輕我正麵戰場的壓力。
王吉將這份詳儘的計劃書呈報給了前敵委員會。
委員們傳閱後,進行了深入的討論。大家一致認為,這個計劃最大限度地考慮到了楊老七同誌的安全,將風險控製在了可控範圍內,同時又能有效達成戰略目的,具有很高的可行性。計劃獲得一致通過。
隨後,這份凝聚了集體智慧的方案被送到了陸鳴的隔離小屋。
陸鳴仔細閱讀後,長長地舒了一口氣,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他在計劃書上批示:“計劃周密,考慮周全,原則同意。務必將保護同誌生命安全置於首位!行動務必果斷、迅速、隱蔽!”
彈幕也對這套方案表示了高度認可:
【這個計劃好!風險可控!】
【王吉可以啊!粗中有細!】
【關鍵是保住了老楊!這就對了!】
【等敵人出發後再動手,時機選得好!】
那條研究黨史的金色彈幕也再次出現,給予了肯定,但不忘提醒關鍵點: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【此計劃已屬上策。】【然,執行環節至關重要,尤其是撤離與散布消息之時間銜接,須分秒不差。】【保密工作必須萬無一失!】【任何細小疏忽,皆可能導致滿盤皆輸,同誌遇險。】【我黨曆史上,因細節失誤而導致重大損失之教訓,不勝枚舉。】【望主播及前委同誌,慎之又慎!】
陸鳴將金色彈幕的提醒也轉給了前委。他知道,最關鍵的考驗,即將到來。現在,整個根據地要做的,就是積極備戰,頂住官軍第一波進攻,為後方“點火”行動創造最有利的條件!同時,情報組要開始進行最精細的準備,確保每一個環節都絲絲入扣。
一場關乎根據地生死存亡、也關乎戰友生命安全的重大行動,進入了最後的倒計時。緊張的氣氛,彌漫在八義集的每一個角落。
前敵委員會收到陸鳴的批示和金色彈幕的提醒後,高度重視。他們深知,王吉提出的“後方點火”計劃雖然巧妙,但執行環節容不得半點閃失。為了確保萬無一失,委員會在批準王吉方案的同時,又製定了三套詳細的備用應急方案,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:
方案一主方案):嚴格按照王吉的計劃執行,在官軍主力離開夏縣後,三地同時散發揭帖,並同步撤離楊老七。
方案二應急方案):如果楊老七在行動前意外暴露或麵臨危險,則立即啟動緊急撤離程序,放棄散發揭帖,以保全人員為第一要務。
方案三變通方案):如果官軍進攻時間或路線有變,導致原計劃無法實施,則根據新情況重新評估,選擇新的時機和方式執行“點火”計劃。
方案四備用方案):如果散發揭帖後效果不佳,未能引起預期中的混亂,則通過其他渠道如收買敵方中下層軍官、利用流民傳播謠言等)持續施加壓力,擴大影響。
這四套方案,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行動體係,既有主攻方向,又有應急預案,體現了前敵委員會日益成熟的決策能力和風險管控意識。
方案確定後,王吉立刻開始行動。他通過那條隱秘的“汙穢通道”,將行動的核心指示和撤離信號傳遞給了身處敵營的楊老七。指示中明確了行動代號、時間節點、撤離路線和接應方式。
與此同時,楊老七在這段時間也沒有閒著。他利用為馮都尉做飯和采購物資的機會,仔細觀察軍營內部情況,並與一些不得誌的低級軍官、老夥夫等拉近關係,套取信息。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,他摸清了官軍留守部隊的真實底細,並形成了一份重要的軍情報告:
核心戰力:馮都尉賴以依仗的八百老兵,確實訓練有素,但裝備並非想象中精良,大部分隻配備了皮甲,隻有馮都尉的少量親衛裝備了鐵甲。這些老兵是真正的威脅。
烏合之眾:其餘被強征來的流民和囚犯,人數雖多,但毫無紀律和戰鬥意誌,裝備簡陋,隻有大刀長矛,且普遍存在厭戰情緒。他們是官軍陣線上最薄弱的環節。
戰術建議:建議人民軍在作戰時,優先打擊這些烏合之眾,利用其混亂動搖官軍整體陣線,然後再集中力量對付那八百老兵。
這份極具價值的軍情,連同他繪製的簡易軍營布防圖,被楊老七巧妙地藏在采購的蔬菜筐夾層裡,在一次例行外出采購時,順利傳遞給了潛伏在夏縣縣城內的其他同誌。
就在楊老七完成情報傳遞後不久,他收到了王吉發來的行動指示。他仔細閱讀並牢記了每一個細節,心中既緊張又充滿期待。他知道,最關鍵的時刻即將到來。他不動聲色地繼續扮演著“忠心廚子”的角色,暗中卻開始為撤離做最後的準備:熟悉撤離路線周邊的環境,準備必要的偽裝和應急物品。
與此同時,王吉也啟動了計劃的另一環。他指示潛伏在清河鎮糧油商會內部的暗線,在官軍主力出發攻打八義集的消息傳開之後,伺機將“官軍內部不和,馮都尉與嚴主簿勢同水火,陳知府偏袒武將意圖打壓地方豪強”的消息,“不經意”地透露給那些與府城嚴家有千絲萬縷聯係的糧商。
王吉相信,以那些糧商的消息靈通和趨利避害的本性,這個消息會像野火一樣,迅速傳到府城嚴家的耳朵裡。嚴家得知陳望不僅不幫自己人嚴主簿),反而有意打壓,甚至在剿匪的關鍵時刻還在搞內部傾軋,必然會心生怨恨和警惕。這將在陳望的後方埋下一顆不信任的種子,很可能在關鍵時刻“拉他的後腿”,比如在糧餉供應、民夫征調等方麵消極怠工,從而間接支援八義集的防禦作戰。
一張無形的大網,正在悄然撒開。八義集人民軍不僅在正麵戰場嚴陣以待,更在敵人的心臟地帶和後方,布下了影響戰局的暗棋。整個計劃環環相扣,時機把握至關重要。現在,萬事俱備,隻等官軍主力離開夏縣,進攻的號角吹響!那也將是八義集人民軍吹響反擊號角的時刻!
喜歡穿越封建社會彈幕教我怎麼革命請大家收藏:()穿越封建社會彈幕教我怎麼革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